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媒》2012,(1):7-7
"微生活,云幸福"3D打造央视网络春晚春节将至,央视网络春晚喊出"微生活,云幸福"的口号,"微"代表新媒体时代产生的"短、平、快"的生活方式,"云"在网络中指的是海量无限。网络春晚将更加关注基层百姓的"微生活",  相似文献   

2.
刘洁 《新闻前哨》2010,(10):26-27
"三俗"之风并非始于今日,已成为包括新闻传播在内的文化界的顽症,新闻界一直在同低俗、庸俗、媚俗作斗争,做了很多工作,学界也从不同层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但是,低俗、庸俗和媚俗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普遍根治,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为什么“三俗”并非如我们想象的能做到手到病除呢?因为它的确是个难症。“三俗”之风的成因非常复杂。涉及到民族文化、管理制度、新闻从业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3.
“经过多年治理,网络影视侵权盗版高发态势基本得到遏制,整个网络影视行业的版权秩序持续好转,但网络技术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断给影视版权保护带来新的挑战。”4月26日,在2017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大会“网络影视版权保护”专题分会上,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副司长汤兆志说。  相似文献   

4.
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我们要深刻学习和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总书记重要讲话为遵循,发挥好广播影视优势,做好"一带一路"战略解读者、政策践行者和文化传播者;要认真总结经验、坚定信心,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扎实推进"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要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引导,统筹推进,把握重点,打造亮点,把"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打造成"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亮点人文工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方言影视作品的勃兴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方言影视剧的热播,其背后有着深层的文化成因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影视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高度发达的现代传媒将影视文化的成就推到了新的高度。但在今天市场经济高涨的环境下,影视创作为了不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被淘汰,出现了为迎合大众消遣娱乐需求而格调低下、轻浮浅薄的媚俗倾向。因此当代影视艺术表现出了媚俗的典型特征。这将对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大众意识形态产生负面影响。传媒对大众审美的影响是传播学、社会学、美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以理性的角度看待当代影视的审美倾向并加以正确引导可以为影视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开阔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8.
针对当前单纯个体网络阅读效果较低的问题,以"有书""京东共读""十点读书""凤凰读书计划"等为代表的网络共读模式在阅读模式上进行了有效创新,主要表现在从个体阅读转型为"组队阅读",从"快餐化""碎片化"阅读转型为深度阅读和系统阅读等。其进一步发展还须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共读图书的"供给侧改革"、通过网络互动形成"粉丝经济"的优势,以及精心设计"粉丝经济"时代共读的周边产品组合等方面进行完善与构建。  相似文献   

9.
匡野 《传媒》2017,(22):43-45
在信息时代,随着网民群体日渐壮大,网络文化从最初的小众文化、精英文化逐渐发展成为当下的大众文化、流行文化。早年间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小范围文化信息传播生态,已经被当下高度发达的互联网生态重组为全球性的网络文化虚拟社区,区域性、地域性的市井文化已然被具有高度全域性、社群性的网络文化所替代。对同一话题的讨论脱离时空限制,从线下转到线上,  相似文献   

10.
杨驰原 《传媒》2017,(8):8-9
3月25日,由本刊主办的第一期传媒沙龙的主题是"网络媒体‘标题党’现象的成因及治理"。在谈此主题之前,笔者先谈谈本刊为何要创办传媒沙龙。创办传媒沙龙是笔者的夙愿,早在2005年初刚到《传媒》时,笔者就与时任《中华新闻报》广告处处长、现任本刊运营副总监的王清江策划.  相似文献   

11.
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网络'丧文化'备受青年群体和社会舆论的关注。从后亚文化理论及其语境出发,通过'符号表达'仪式展演'与'线上狂欢'三个层面探析网络'丧文化'的社会表征。网络'丧文化'这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不可能简单地一笔抹煞,应对其作客观评析,但其背后潜在的价值虚无主义、犬儒化倾向与自恋主义也需引起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12.
龚莉 《中国编辑》2018,(4):40-44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互联网已成为知识话语权争夺的新高地。传统辞书知识密集、内容权威准确,但今天如果对网络置若罔闻、失之交臂,有可能失去原有话语权优势和经营优势。在网络世界放手一搏,奋力上位,现实而迫切。在辞书网络化进程中,编辑尤为关键,编辑的社会责任、基本素养和专业水准有了新的涵义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于杨 《新闻界》2013,(3):50-52
网络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界面作为信息的载体和视觉传达方式,逐渐承担起人与媒介之间信息传递与情感沟通的任务。本文探讨了现代网络信息界面及"视觉情感"的定义,对比了视觉情感与人性化的区别,通过分析网络信息界面视觉情感的营造及设计原则,提出视觉情感对于现代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网络"正能量谣言"充斥在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发生的关键时刻,更成为滋生此类谣言的温床。文章试图从网络"正能量谣言"的传播内容、传播机制、技术要素中探寻其生成规律,着力于从"负面民意推手""舆情隐患因素""舆论狂欢元素"三个方面分析网络"正能量谣言"的危害,并基于"正能量谣言"的特点、规律等提出"技术监测识别""增强信息透明度""发挥网络社团作用"的三条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徐翔  夏敏  唐颖  王晓虹 《新闻记者》2022,(10):28-40
在社交媒体用户的连接和趋同过程中,各类用户局部的碎片化、区隔化得以强调,但对碎片化背后全局的同质性和统一性关注不足。重要的问题不仅仅是社交网络是否割裂为“巴尔干化”的一个个孤岛,而是它是否处于一个单一的“整体社会孤岛”之中。本文认为,社交媒体各类用户并非是巴尔干化或去中心化的,而是存在“中心化”的趋同结构,子类的碎片化分布只不过是全局用户中心趋同过程中的表象和局部。通过对微博用户子类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其一,子类越处于连接网络的中心,与全局各类用户的平均相似度越高,表现出趋同结构的中心化。其二,子类越处于相似网络的中心,与相似中心的相似度越高,表现出趋同结构的单中心性。其三,子类越处于用户子类连接的中心,也就越处于用户子类趋同的中心,并进而在类和类之间的社会连接中形成朝向共同中心的规律化趋同,表现出连接网络和相似网络的同构性。用户子类“巴尔干化”趋异和“中心化”趋同并不是冲突的而是统一的,这种中心趋向性的社交网络结构亟待进一步的理论重视。  相似文献   

16.
李鹏 《传媒》2019,(17):54-55
近年来,随着国内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网络文艺也从“萌芽初现”稳步走向“欣欣向荣”,逐渐发展成为媒体时代的主流文化产品,结出了不少文艺硕果。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技术与文艺、传统与创新、小众与主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边界实现了消融,生产者、消费者、作品、平台等多方关系被颠覆重构,网络文艺的生产和传播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移动端的普及使网络文艺真正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丰富了群众的精神世界,也传递了文艺作品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教育和服务作用。网络文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6月30日,上海地铁九号线发生一起暗中骚扰女性事件①,肇事人王某的“咸猪手”行为被拍成视频上传,引发网上激愤声讨,号称“下半年上海首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网络舆情事件”,以肇事人被行政拘留和“双开”而告一段落。然而余波未平,有人说是“庶民的胜利”,“被骚扰女性的维权范本”;也有人说是舆论“失控”,质疑究竟是“谁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层出不穷的新媒体使受众群进一步细化,就新闻广播而言,其受众群也发生了量和质的嬗变。近年来,"网络收音机"将传统的调频广播搬上互联网,颠覆了广播依靠差转台转播、局域化信号的收听限制。调查显示,目前新闻广播缺少对网络收听的研究,缺乏应对策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络收音机"的完善,传统播出和收听终端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研究网络收听受众群,有针对性地制作适合网络收听的新闻产品,才能推进新闻广播在更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9.
沈琴 《中国出版》2022,(16):71-71
鲍里斯·安德烈维奇·乌斯宾斯基教授是一位仍然活跃于国际学术界的俄罗斯著名的语文学家、符号学家、文艺理论家和语言文化史家,其丰富的学术论著涉及语言学、斯拉夫学、文艺学、艺术学、文化史学和符号学等多个不同的领域,代表作《结构诗学》不仅是他本人艺术理论研究的杰作,更是俄罗斯乃至世界符号学研究的代表性著作,自1970年俄文版发表至今,已陆续被译成12种语言出版。可以说,作为世界三大符号学研究中心之一的塔尔图-莫斯科符号学派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乌斯宾斯基教授是俄罗斯乃至世界符号学研究领域的巨匠。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直播已成为当下品牌营销的热门渠道之一。文章对出版机构开展网络直播营销的优势和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关于出版机构网络直播营销策略的思考,以期为业界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