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阎真小说塑造了一群在市场社会里与世沉浮的世俗知识分子形象。他们抛弃传统精英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降低人格精神,退守个人生活世界,追求物质,追逐权力,放纵欲望。作家以同情的态度,描绘了他们价值立场主动后撤的必然性,揭示了他们精神境界自动沉沦的过程。知识分子的世俗化凸现了时代的精神焦虑,表达了作家对知识分子的现代性文化反思。阎真小说为新世纪中国文学画廊增添了新的世俗知识分子群像。  相似文献   

2.
索尔·贝娄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主人公多为犹太裔高级知识分子.贝娄着力描写他们在美国社会环境中迷惘、苦闷的精神状态,较为深刻地反映了当代西方世界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提出了资本主义文明面临着崩溃的问题,对当代文明的理解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历史深度.  相似文献   

3.
李洱十三年磨一剑的小说《应物兄》以知识分子的生活与精神为表现对象,作品具有丰富的知识体量,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但不足的地方也在于此。作者具有知识表现的强迫症,这造成了小说知识的过剩与经验的贫乏,二者之间厚此薄彼的失衡,具体表现在:不必要的知识表现使小说显得简单笨拙;命题作文式的知识表述与小说前后文之间并无多少关系,造成作品的割裂感;知识无限制表现造成小说节奏的拖沓与篇幅冗长;频频借助于知识点来表现生活一定程度说明作者文学性经验的贫乏。《应物兄》在小说形式上的努力探索当然值得称道,但是形式与琐碎细节的铺张会造成内容的贫瘠与思想的平庸,这也应为其他作家殷鉴不远。  相似文献   

4.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立足于发达的工业社会,就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做了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假设,时至今日,我们工业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是在践行他的这一假设,在这一过程中,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曾经他们的身上是带有对制度的批判和关注社会的使命的,然而在工业日益发达的今天,这种批判性却日以微弱,甚至知识分子的定义也悄然发生改变,这种职能的转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一旦开始思考我们就会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面对的还是马尔库塞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塑造人物群像在中国古代小说中非常普遍。《红楼梦》之前的古典小说人物群像的特点是类型化的,而从《红楼梦》出现以后,“一切传统的写法被打破了”。曹雪芹善于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的人物群像,形成了性格化的典型人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首先,《当前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的缺失》在介绍《教授不教书》和《博士点》等小说中描写几个“人格卑下”的知识分子之后,张克明先生写道:“现实生活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果真如此……这绝不是当前中国知识分子的主流,不代表事物的本质。”这样的批评,表面看上去非常雄辩,可深究起来,却没有丝毫的说服力,其次,张先生又说“对这方面的描写应当适度,不可随意夸大,以偏概全,”笔者认为像这样的文学批评,已经是背离了起码的文学常识,再次,张先生在史实的概括方面存在“失真”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绿房子》是略萨根据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为基础写成的一部描写秘鲁当代生活的风俗画卷。文章介绍了略萨在《绿房子》中人物塑造的群像类型:悲剧的体现者、受压迫的女性、亚马逊河上的暴虐者。分析了作者运用群像人物的原因,即形式配合、历史局限、现实表达三方面,最后简要叙述其意义,包括结构的立体性、叙述的客观性和多角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儒林外史>是一轴以中国18世纪封建儒生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主的儒林群像的讽刺画卷,作者站在俯视整个封建文化的高度,不仅展示了儒林群像的种种丑态,而且对造成儒林群体悲剧命运的根源作了深刻的剖析.所以,它既是一幅封建社会末期儒生的百丑图,又是一部封建科举制度下儒林的悲痛史.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期文学中,知识分子题材占了不小的比重。纵观十多年的创作,知识分子的形象捌划、人格塑造经历了两个阶段。在文革结束后的最初几年,文学出于对政治上的拨乱反正、重新认识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与地位的认同,作家们着力批判了极左路线对知识分子的摧残,刻划了知识分子的完美人格及其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0.
"十七年"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学中出现了一批农村题材小说,这些小说从不同方面表现了农业合作化过程中人们新旧思想观念的碰撞与矛盾,以及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维吾尔作家祖农.哈迪尔的《锻炼》是"十七年"新疆少数民族农村题材小说的重要代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麦提亚孜由"懒汉"到"新农民"的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11.
张天翼在知识分子题材小说方面倾注了相当多的精力.他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可以归纳为无聊型、苦闷型和退离型三类.在对于知识分子的观照和表现过程中,张天翼始终关注知识分子的心理世界和精神痼疾.并运用独特的叙述视角、幽默的语言和犀利的讽刺手法,来实现作家对于知识分子的严厉批判,完成知识分子群体的自我救赎.这种批判与自我救赎反映出张天翼对于现代知识分子重建历史主体地位的现代性途径的可贵摸索.  相似文献   

12.
丁玲到解放区后,作品对知识分子形象塑造减少,仅在小说《入伍》、《在医院中》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几部作品中出现少量知识分子形象为主要人物。虽然人物少,但这些人物塑造的视角却是较为复杂的,其中有文化先驱者与懵昧大众的冲突而生出的慷慨悲歌,也有从大众视角对知识分子精英意识的批判,而最终主宰作家视角的是政治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王三毛 《现代语文》2006,(10):10-11
王质(1135—1189),其先郓州人,后徙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绍兴三十年进士,官国子正、敕令所删定官、枢密院编修,通判荆南府,后奉祠山居。今存《诗总闻》、《雪山集》、《绍陶录》等。《诗总闻》为宋代去毛序研究《诗经》的三家作之一。李家树认为:“王质的《诗总闻》在宋代甚至整个‘诗经学’的历史上是一本忽略和被低估了的《诗经》专。”“真正打倒《毛诗序》的,在南宋是郑樵和王质。”  相似文献   

14.
被遮蔽的知识分子群像--论《红旗谱》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旗谱>中被遮蔽的知识分子群像,不仅关涉到十七年主流话语对工农兵话语的激励和对知识分子的话语压抑这一写作规范,也包含了作家创作理想、审美意识与主流规范的冲突和化解,在更深层次上则反映了十七年语境下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缺失.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对唐人传奇作了很好的继承与发展,在题材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婚姻爱情由唐传奇的偏重世俗更多地倾向神界鬼域;吸纳唐传奇的仕途官场故事并向公案故事延拓;由唐传奇的痛击官场仕途到集中火力于科场举试;对唐传奇中侠义类新题材的吸纳、筛选与再加工。  相似文献   

16.
与其说《应物兄》是在有意接续某种文学书写传统,不如说它是在尝试把自我抛出既有的书写经验之外,以捕捉一直变化且变化太快的当代的形象。小说虽仍有一条大致的故事主线,但更大的叙事能量其实来自于丰盈芜杂的细节,以至于《应物兄》实际上成为一个富有抓取力和装载能力的有效装置,它构成了对以往书写成规的解构,也启动了新的诗学建构。而其所呈示出的正是李洱对当下现实的个人体认:这是一个价值理性分崩离析,诗意瓦解凋零,光晕消失,无法命名的荒原世界。  相似文献   

17.
在《四世同堂》作品中,老舍以独特的方式描写了那段危亡岁月的同时,也深刻地讲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现实痛苦与内心纠结。如果说爱国情怀是这部作品的主旋律,那么知识分子的士人情怀就是小说最重要且伴随始终的“和声”。文章以作品中知识分子的人性书写为研究对象,探讨老舍先生对士人精神的传承、弘扬与歌颂。  相似文献   

18.
王淑芹 《文教资料》2006,(13):135-136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新生活开始的同时,也宣告了中国农村对城市的胜利。城市,成为人们充满自豪与疑惧的复杂之地。重新融入城市的知识分子,开始审视这片神奇的家园及家园的新主人,时而亲近,时而退缩……在犹疑中书写自己围城般的人生。本文旨在通过文本细读说明《我们夫妇之间》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多重困惑的文本:在新的环境下,夫妻间的感情到底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在新的环境下,知识分子如何面对与工农之间再次出现的疏离与隔膜?面对这些困惑,作为知识分子的作家在艺术规范制约下又该如何书写?这是否也能为当下提供一种思想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银 《教师》2012,(23):126-126
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在当时的大学里,有学术上的自主性,在良好的知识氛围中追求真理,并形成了作为知识分子冲破一切禁忌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与此相对照,我国现代的知识分子在行政主义管理下,知识分子缺乏自由言论、学术自主性等原因,导致其思想得不到广泛影响的现状。因此,中世纪知识分子精神对于发展我国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与《镜花缘》均意在"昭传"女子之事迹,题材相同,作者也都具有比较进步的女性观。曹雪芹重在表现女子的才情,揭示她们悲剧的命运;李汝珍则要彰显女子的才学,重在显现她们的学问,于是作品展示出迥然不同的两种写法,引来了后世读者两种截然相反的阅读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