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咏柏 《收藏界》2013,(3):87-87
几年前,我到湘西龙山县里耶镇参观。晚上在古街闲逛时,看到路边一家刺绣店还没打烊,打算进去欣赏—下苗家刺绣。后来无意中在柜台上一个纸盒里看到了十多枚古钱,大多是乾隆、光绪年间的常见古钱,不过还是有一枚引起了我的注意。此钱“直百五铢”篆书顺读,“五铢”二字略为瘦长而与汉“五铢”字样近似,“直百”二字宽矮,面、背有内外廓,背“为”。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6,(21)
正直百五铢背"为"钱(见图),广穿厚肉,上下右左顺读,面背皆有内郭。正面钱文"五铢"二字略显瘦长,"直百"二字则稍宽肥;钱背所镌"为"字在穿口左侧。据说钱文为诸葛亮所书。是钱为青铜质地,直径28毫米,重7.8克。整个钱体布满硬锈,是典型的出土之物。钱币学界将直百五铢背"为"钱称为"犍为五铢",因其铸地在四川犍为县,  相似文献   

3.
温苏 《收藏》2009,(5):119-119
笔者藏有一枚清代“道光通宝”钱,较为特殊。该钱直径27.5毫米,厚2毫米,重8.2克;面文“道光通宝”中的“通”字为双点通版,背文为满汉文“宝临”。其铜质精良,铸工尚可,包浆熟旧、自然,唯钱文稍显粗糙(见图)。  相似文献   

4.
韩文岐 《收藏界》2012,(2):77-77
我收藏的古币中,有一枚钱文为"大泉五十"背"宜泉吉利"钱,此钱为西汉末年新莽朝所铸吉语钱。该钱直径为27毫米,穿径10毫米,厚1.4毫米,重2.3克,钱体为绿锈包裹,包浆熟旧自然,乃开门见山之品。钱文书体为悬针篆,笔法老到,字体清秀美观,铸造精良。不论从形制上、书体上,还是铸造工艺上均体现了新莽朝铸币技艺的精湛高超。  相似文献   

5.
王泰初 《收藏》2007,(6):149-149
北魏所铸“太和五铢”钱文中之“太”字,与我名字中的“泰”同音,故早年就将其钱列为寻觅目标之一。然北魏“太和五铢”钱难觅之程度在陕西不亚于王莽泉布。偶有泉友从旧都洛阳来陕,所携“太和五铢”钱由于真伪难辨,未敢贸然购藏。  相似文献   

6.
黄正明 《收藏界》2012,(1):64-65
此品“奇”,就奇在对钱文有三种读法,除上、下、右、左对读“赵宝重兴”外,还可以从左、上、右、下读“兴赵重宝”和上、左、右、下读“赵兴重宝”,它既不是行用钱币,又非厌胜钱,而且许多泉谱都失载,也未见到报道。  相似文献   

7.
王建国 《收藏界》2011,(8):75-76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空前强盛的王朝,素有大唐盛世之美誉。唐朝初年继续使用隋"五铢"和其他杂钱,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唐高祖李渊废掉了"五铢"和其他杂钱,鼓铸和流通"开元通宝"。  相似文献   

8.
黄正 《收藏界》2011,(1):70-70
近日,在贵刊今年第9期"老董观泉"栏目中看到成春到先生介绍的一枚"忠义勇烈"钱币,恰巧早年我也收藏到此枚钱币,和刊上图片相对照,发现无论从钱币大小和钱文风骨,都是一模一样的,应是同时期同批同模铸造的铜钱。  相似文献   

9.
黄明东 《收藏界》2011,(5):93-93
"雍正通宝",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始铸。在清代古钱中,"雍正通宝"数量较少,而且铸工精湛,钱文大多数为宋楷体,深受藏家喜爱。据查阅相关资料得知,"雍正通宝"珍品较少,除了几品雕母、牙样、折二以外(好像没发现母钱),只有甘肃宁夏局试铸的背"宁",  相似文献   

10.
袁华惠 《收藏界》2011,(4):72-72
笔者主藏花钱,早在2000年,我征集到一造型独特的异形花钱,钱本体系仿"大定通宝"折二钱,外径27.5毫米,厚2.2毫米,钱径与钱文与正用品雷同,唯外缘较宽。钱文仿瘦金书,融刚劲秀丽于一体,因久经自然磨损而失清。  相似文献   

11.
佟昱 《中国收藏》2020,(5):108-112
崇祯通宝背满文钱并不算少见,但由于其面文为象征明朝统治的崇祯年号,而钱背为代表清朝统治的满文“宝源”二字,也有人释读为“宝云”。矛盾的两面融于一钱,难于解释。加之官方史料又只字未提,所以在泉界引起了不少的争议。  相似文献   

12.
李志兴 《收藏界》2012,(7):74-74
近日偶见一泉,“崇祯通宝”背穿上“四”、穿序“手”字小平钱一枚,其在各类古币图录中均按先上后左的读法称为“四手”。  相似文献   

13.
王志荣 《收藏界》2012,(2):69-69
此钱为宋孝宗赵昚乾道年间(公元1165-1173年)铸。面谈一谈 真、篆二体,钱文四字旋读。楷书钱为孝宗御书,铜钱仅见折二对钱。  相似文献   

14.
周金科 《收藏界》2011,(5):96-97
2000年9月,江苏宜兴太鬲花园填土建造花坛,民工在福德桥旁取土时发现一窖藏内有一大团赭绿相间的土结块,打散后才知是锈在一起的古钱,估计有四万枚之多,其中有一种钱文"太清丰乐"(又说"天清丰乐")古钱约占总数10%,计四千枚左右,大部分品相完好,似未曾流通即入土的铸币。这批一千四百多年后出土的古钱断定了藏(币)界长期以来对"太清丰乐"钱出处的不同看法,意义非凡。"太清丰乐"钱,史书少有记载,  相似文献   

15.
苏国治 《收藏界》2011,(9):71-72
异彩纷呈的非行用品辽钱中,铜多银少,金者罕见。面为"应历通宝"钱文,背高浮雕全龙图纹的金钱,在辽钱中尚属首见。"应历通宝"金钱,外径22毫米,厚2.1毫米,其中浮雕高1毫米,重量4.2克。钱面规制,轮廓周正,字廓高挺,字口深峻。钱文隶书,右旋读,辽风彰显,时代气息十足。钱背是在凸出的台面上,按顺时针方向,  相似文献   

16.
周少华 《收藏界》2010,(6):103-103
爱新觉罗·玄烨,是大清王朝顺治皇帝的接班人。庙号圣祖,年号康熙,在位61年(1662-1722年),享年69岁。"康熙通宝"是康熙年间所铸制钱。面文"康熙通宝"楷书,直读。按背文分仿"顺治四式"满文钱和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两大类。计22个铸钱局。  相似文献   

17.
孙家潭 《收藏》2006,(11):135-135
“壹钱合同”铜印,近似长方形,上端呈尖角,橛钮。印面无边栏,长4.5厘米,宽2.6厘米,高4.6厘米。印背凿刻上“上”字以指示正位。印台厚实,四周呈余坡状(图1、2)。印文“壹钱合同”朱文楷书直读,其中“合同”两字为合体(图3)。  相似文献   

18.
刘存忠 《收藏界》2011,(1):76-76
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江西庐山太平观的道长令弟子挖地建房时,掘出一个密封的瓷尊,尊内除泥土外,只有一枚钱文直读为"应元宝运"的小平铜钱。两年后,北宋朝廷降诏将庐山太平观供奉的九天采访使者封为应元保运真君,封号字音恰恰与铜钱钱文字音相同,这使太平观道长大惊,  相似文献   

19.
黄正明 《收藏界》2010,(9):76-76
不久前,我集到一枚"第一重四两"秦权钱,对照1940年丁福保编的《历代古钱图说》相关说明和拓图,钱币大小、钱文风骨完全相同。丁氏定为秦初权钱,珍贵无定价。以前我看到有报刊杂志对此类钱币的报道,仅对"第五重四两"、"第九重四两"、"第十七重四两"有报道,  相似文献   

20.
陈恭悦 《收藏界》2010,(1):74-74
“常平五铢”为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553年)铸造的钱。 “常平”者,喻其常年流通不匮也。提起“常平”两字,还得说一段故事: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宣帝时,关内侯耿寿昌令边郡皆筑粮仓,谷贱时增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民以为便,取名“常平仓”。《北史·齐本记》(天保四年春正月)“乙丑,铸新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