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祥龙 《视听界》2009,(5):93-94
本土化是争夺听众资源的需要。在丹阳,随着农网改造的深入,传统的有线广播网已经不复存在,“村村通广播,户户喇叭响”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现在的广播已经没有通响率只有覆盖率了,收听工具也由过去的动圈喇叭变成了调频收音机、网络点播、手机在线收听等多种形式。听众人群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除了原有的广播忠实听众外,驾乘人员成了广播新的受众群,丹阳目前拥有出租车600多辆,私家车3万多辆,轿车业的迅猛发展,为广播的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另外,大量涌入的外地打工人员也成了丹阳广播听众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周欣欣 《视听界》2013,(2):31-34
广播作为传统媒体,在技术变革和时代变迁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受众典型的媒介消费链条中也不时地闪耀着亮点。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广播收听这一媒介消费形式依然活跃于受众的生活中,但是承载这种消费的载体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的收音机到车载收听设备、数字电视机顶盒、手机等移动收听设备、互联网在线广播……不断丰富的广播触点,为传统广播的未来发展开了一扇窗,也带来了更多的未知性。在触点不断丰富、受众媒介消费日益碎片化、内容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的环境下,未来广播的发展,必然要融合新终端、整合新受众、开拓新内容,进而把握新触点,形成新飞跃。  相似文献   

3.
安康 《中国广播》2013,(10):62-65
在媒体技术和收听终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广播的收听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车载收听、移动收听以及网络收听逐渐成为广播受众的主流接收方式。受众的接收需求、接收习惯等也随之发生变化。面对收听环境以及受众的改变,广播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本文结合受众收听数据,对广播收听环境以及受众变化状况进行了探讨,并从受众信息管理、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强技术创新以及品牌营销等方面探析了广播未来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收听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收听兴趣引发了人们的收听行为。听众打开收音机,调选到想听的节目,便进入收听过程。本文试对新闻广播听众收听过程中的感知心理活动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顺就新闻广播的表达形  相似文献   

5.
牛存有 《视听界》2014,(5):46-50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收听工具演化为广播收听终端,形成传统、车载和智能三元终端主体市场,支撑广播媒体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竞争和融合中的独特市场地位和价值。网络收听终端的受众对收听终端使用的多样性、转换性以及收听节目的线性与非线性的兼容性,最具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广播作为传统的传播媒介,它的优势无人可比,它的存在不容替代。随着广播分支设置的领域化发展,受众收听广播的选择性增强了,无论哪个频率的广播节目,都像是买卖市场中的卖方,节目定位是否准确、节目形式是否多样、节目内容是否丰富、主持形态是否个性鲜明,都成了受众能否调准频率收听节目的关键。一、新闻报道及时方便是广播的传统优势阳泉新闻广播作为广播电台的龙头频率,从成立以来  相似文献   

7.
黄为群  何波 《中国广播》2009,(4):100-10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宽带的日益普及,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态——网络广播悄然兴起,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网络广播以互联网为传播介质,变线性收听为非线性收听,变单向被动收听为双向互动收听,参与性也随之增强。它克服了传统广播所受的地域限制,使所有互联网用户都成为了潜在的受众。通过网络数据库,转瞬即逝的广播节目变成了可保存的音频文件,随点随播,广播节目的重复利用率大大提高……总之,网络广播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广播的固有认识,成为当前网民喜闻乐见的一项重要网络应用。  相似文献   

8.
蒋宁 《视听界》2014,(6):95-96
类型化新闻台近年来风生水起。江苏新闻广播创办7年多来,公信力与影响力逐年上升,收听率多次排名当地第一。然而,随着宽带普及率的提高和速度的提升,网络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内容日益丰富,传统媒体的受众呈下降趋势。调查显示,我国七成网民喜欢通过网络收听音乐和收看视频。在这样的环境下,广播媒体如何站稳脚跟?江苏新闻广播近年来不断实践探索,求解全媒体时代发展的难题。一、坚持本土化策略,专注本地新闻。  相似文献   

9.
吴冬梅  张剑 《东南传播》2016,(12):35-37
融媒体时代对身处传统媒体的少儿广播人而言有着巨大的冲击,收音机设备的淡出,传统点状收听的局限,区域化收听的壁垒等。与此同时,融媒体的技术及观念更新、网络及app的渠道拓展、优秀节目资源的保存及可重复收听等又为少儿广播提供了崭新的大舞台,如何在网络平台上占据一席之地,适时调整主持人定位及节目形态并充分运用好传统平台的优势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王敏 《视听界》2010,(5):99-100
傍晚时段历来被认为是广播收听市场的次黄金时段,音乐和娱乐类节目已经成为这一时段受众的习惯性选择。一方面,忙碌了一天,受众需要的是放松和愉悦,此时轻声细语或搞笑幽默的广播节目更为入耳;另一方面,网络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变得越来越简单和快捷,传统媒体难以成为信息的第一传递者,编者煞费心思之后,仍难逃“炒冷饭”的嫌疑。面对竞争,如何让次黄金时段创造出黄金收听价值?江苏新闻广播《新闻晚高峰》(以下简称《晚高峰》)节目作了一番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童伟 《大观周刊》2012,(6):50-50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广播是我国最风光的媒体之一。收听收音机和有线广播曾是老百姓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电视的普及,报纸的崛起和网络的出现,广播原有的受众人数开始减少,逐渐分流与其他媒体,广播的昔日风光不再。特别是县级广播,生存空间日渐狭小,听众不断流失,经济效益下滑,发展举步唯艰。  相似文献   

12.
郑珑 《传媒》2015,(24):28-30
赛立信《中国广播收听市场竞争状况分析》指出:当前广播收听市场的主角依然是新闻、音乐、交通三类频率.随着媒介市场竞争加剧,新闻综合类频率收听虽稳中有降,但在整个广播收听市场中,此类频率仍是竞争实力强劲的专业频率.对于地方新闻广播而言,一方面,新闻立台决定了新闻广播的龙头地位,另一方面,在交通台、音乐台等其他类型化的频率以及中央级、省级同类型的新闻频率竞争下,往往处于"叫好不叫座"的情形.如笔者所服务的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广播中心,本土频率共有5个,能收听到的各级各类甚至包括台湾的电台有几十台之多.且在音乐台、交通台都在加大资讯播报量的情况下,地方新闻广播如何突出重围?  相似文献   

13.
赵钰 《新闻世界》2011,(12):57-58
广播是以电波进行声音信号的线性转播,具有传播快速、互动性广、感染力强、伴随性等特色。近年来,随着广播频率数量的增加,各类专业化电台不断涌现,受众市场也在不断细分。同时,广播媒体还面临着来自越来越多新媒体的冲击。作为专业新闻广播,如何找准目标受众群,确定频率的整体定位,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形成自己专业的核心价值,成为各专业新闻广播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围绕专业新闻广播的受众定位、节目定位和品牌定位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晓花 《中国广播》2006,(11):68-69
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曾影响过几代人的生活。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产业的不断繁荣,广播受到了来自电视、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冲击。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传统广播不得不跟随时代的步伐,在不同时期做出不同的调整与变革——特别是在收听方式上,从最原始的用收音机听广播,再到通过录音机、电视机、互联网等工具进行收  相似文献   

15.
传统广播如何应对个人网络电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飞速发展,博客盛行,每一个网民都可以是一个编辑部、一个发行社;而播客技术的发展,只要你愿意,每一个上网的人都可以开办一个电台.相对传统广播字正腔圆的节目主持人,严谨的节目编排而言,网络电台的自由,"无厘头"的个性张扬,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同时收听传统广播必备的收音机以及节目安排时间上的固定性,夹杂在节目之中的广告等,进一步局限了受众的数量;而网络电台却借助越来越多的网民,受众群体不断扩大.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在分析当前网络电台、传统广播的优劣势后,试图找出传统广播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个世界,多种声音。广播为受众提供了从多种角度了解世界的机会。以前,大多数国际广播者基本是相似的结构:政府资助,使用短波,有时候使用中波传送信号,节目内容和播出自己掌握。那时候收听国际广播,需要一台短波收音机。90年代  相似文献   

17.
郭倩 《视听界》2013,(4):93-94
一、手机广播的发展优势1.拥有广阔前景的传播终端数量庞大且不断增长的手机网民已形成一个新的媒体传播的受众群,这为手机广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集合优势,规避劣势目前收听广播主要有三种形式:传统广播、网络广播、手机广播。传统广播具有伴随性、携带方便的优点,使人们在进行其他活动的时候,都能同时接收信息,其弱点是线性收听、可选择性弱、过耳即逝。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时代,广播的听众构成、收听渠道和生存环境发生极大变化,同时广播受众的意识和心理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广播电台一方面面临着受众的更加个性化的收听要求,同时也要面对日益兴起的互联网收听渠道个性化节目的冲击。本文以广播早间直播新闻节目《娜样栋听100分》为例,探讨广播早间直播新闻节目的个性化打造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广播受众对各媒体的接触情况与广播竞争生态分析1一、广播受众媒体行为较为活跃,广播收听习惯稳定,网络、移动终端成为重要媒介。调查发现,广播受众对各媒体的接触行为相对较为活跃,超过51%的受众接触的媒体数量在3种以上,接触2种媒体的达到33%,大众媒体已深入受众的日常生活中。各媒体中,广播受众的收听习惯  相似文献   

20.
申红 《视听界》2006,(5):95-95
网上广播不受传统广播覆盖范围、地域的限制,可以超越更广更大的地理空间,甚至进行全球化传播,不论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只要打开网络都可以随时收听。互动是网络广播的一个巨大优势,它打破了传统的“你播我听”的被动式收听模式,使听众成为收听的主体,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收听。针对这一特性,电台可以根据不同的收听群,设立不同类型的节目。网上广播的技术优势使得广播电台能够便捷地建立起自己的专业资源库,并为听众对广播节目资源的检索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网络广播彻底改变了广播稍纵即逝的劣势,使广播成为“留得住的声音”。江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