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探讨教育人性化时,学术界多从教育反人性化的视角透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忽略对教育反人性化概念本身的深层剖析,混淆了其与教育非人性化和教育弱人性化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文利用目的-手段范畴,来揭示、澄清教育反人性化、教育非人性化与教育弱人性化的内涵、界限及其关系。教育反人性化的本质是"驯化"的教育,即背离人性的教育;教育非人性化的本质是"物化"的教育,即脱离人性的教育;教育弱人性化的本质是"异化"的教育,即偏离人性的教育。因此,教育应当脱离"驯化"的羁绊,逃避"物化"的罗网,摆脱"异化"的藩篱,从而走向本真、圆融和自由。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本义在于基于人性,顺应人性,并以提升人性为目的。然而,在今天教育被日益技术化、理性化、功利化的情况下,倡导人性化教育是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性化教育的实施应以科学的人性观为基础,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体现人文关怀和时代精神,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3.
论人性与人性化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具有客体性、整体性、主体性、生成性、智能性、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性等共性,每个人还有自己的个性。可是我们的当代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却是不理解人的、片面割裂的、强迫压制的、“复制”守成的、机械识记的、理性独尊的、模式单一的教育,总之是缺乏人性的教育。我们急切地呼唤洞悉人性的、全面和谐的、“太极推手式”的、创新超越的、滋养智慧的,灵活多样的人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4.
对人性概念内涵的界定,直接影响对人性化和人性化教育的理解和诠释。人性主要体现在人的作为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个体存在的属性和特征上,而且三者之间既有协调一致,也有矛盾冲突。因此,要在厘清人性、人性化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教育人性化的理念和实践策略,从而真正实现教育人性化的诉求。  相似文献   

5.
现代大学教育面临许多困境,其工具理性的思维导致培养了失去自然本性的"陌生人"。人类存在着共同的人性,人性教育历来是教育的核心,现代大学之道应回归到人性教育的轨道。从古典到现代,自由教育的宗旨是人性教育;通识教育是自由教育思想在现代大学教育的集中体现。我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理想应致力于现代人主体性的启蒙,致力于生命意义的寻求。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属人的世界,人性是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坚实基础.教育是一种以育人为目的,为了人的发展和人自身素质提高的实践活动.教育必须以人性为基础,真正开展人性化教育,具体做到:教育要以人性为基础,关注"育人"与"成人";教育人性化要克服"人的空场",并善用"惩罚";教育人性化要坚持鲜明的生命立场.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大多分为理论教育、创新实践、创业实践三大模块。创客实践教育要着重探索教学实践、科技创新和创业孵化的有机融合。协同全社会资源。共同支持培育大学生创客。  相似文献   

8.
教育人性化教育人性化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人性化有利于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并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与创造力,实现人与社会相融。人性化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学生具有完整人格。人性化的核心就是平等和尊严。传统教育模式最缺乏平等和尊严,尤其是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教学,不仅师生之间缺少平等,而且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正如一些教育专家所言,如此缺乏平等要素的填鸭式教学,不仅使学生与老师产生较大的距离感,而且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没有平等和互动元…  相似文献   

9.
现代人性观与心理教育人性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人性假设是构建心理教育范式的逻辑起点和思想基础。从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人性是不同心理学学派间争论的焦点之一,有认同也有分歧。就心理教育本身所包含的意义而言,心理教育应该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性教育,因此,重塑现代人性是心理教育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人性化教育又称为“人本教育”,它起源于西方进入后工业时代时期,但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的兴起,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教育潮流。人性化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依照个体生命发展内在要求的基础上,使受教育在学习、生活、情感、创造等各方面均获得充分的发展,并成为个体与  相似文献   

11.
论人性化教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性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是21世纪的教育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和伦理学是它的理论基础。人性化教育就是关注人的个性的教育,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的教育和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它必须体现人的主体性,必须以尊重人为第一原则。  相似文献   

12.
人是教育的对象和目的。马克思和康德都对人的教育问题做出过深刻阐述,且有本质上的差异,其根源是理解教育问题的思想路径不一致。康德以理性人为假设,把道德教化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而马克思坚持人是现实社会主体的理论立场,断言人是在现实社会历史中生活、成长与发展的,人的生长、发展具有现实性、历史性特征,因而人的教育也有现实性、历史性特征,由此避免了对实践教育、自由教育等教育基本问题做出形而上的解释。以此为认识基础与思想前提来解读马克思与康德关于人的教育思想的异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当前马克思教育理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3.
教育人性化思潮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人性化思潮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复杂的思想文化背景.教育人性化思潮由不同思想倾向构成,其中抽象人性论思想倾向占有主流地位,左右着整个思潮的基本发展方向和主要理论特征."新课程理念"和抽象素质教育论是教育人性化思潮中抽象人性论倾向的主要体现.个人全面发展是最完善的人性,个人全面发展教育才是真正人性化的教育.应该区分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两个不同层次上的人性化,努力提升教育的人性化水平.加强和深化对人性问题的研究,是克服教育人性化思潮中抽象人性论倾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教育哲学不是教育学和哲学"加"出来的,而是交融出来的,"酿"出来的,是它自己"长"出来的。教育哲学诞生在19世纪上半叶,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对"教育是什么"进而对"人是什么"的回答。在教育领域里工作着的人,思考和研习教育哲学,决定了其教育自觉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前,俄罗斯一方面各大学教育质量下降,另一方面持大学文凭的人数激增,这已成为俄面临的尖锐问题。俄业内人士指出,现在是大幅削减大学数量,把教育重点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的时候了。俄总统梅德韦杰夫最近多次指出,俄高等教育的方向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导致初级和高级职业教育毕业生和专业人才的严重不足,他号召各地政府立即兴办技术职业学校。  相似文献   

16.
本刊最近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合作举办了一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论坛,主题是“远程实验室:支撑环境与创新动力”。这是继举办“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教学一线的探索与反思”为主题的中国远程教育教师论坛后,本刊今年又一次聚焦远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论坛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远程实验室建设及远程教育实践教学的进展情况,并提出了许多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人们注意到,浙江电大对于远程实验室建设与应用的探索已持续了整整10个年头。在似乎愈来愈显得浮躁和充满喧嚣的远程教育领域,他们的执着和努力被认为的确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既是一个由实践引发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由理论所建构的实践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教育公平都有为了教育的教育公平和为了公平的教育公平之分。为了教育的教育公平意味着将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本身的问题;而为了公平的教育公平则意味着将教育公平视为社会问题。作为社会问题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组成部分;作为教育问题的教育公平则是实现教育理想的必要条件。当前理论与实践中教育公平多以公平本身为目的,教育公平问题被作为社会问题,程序性公平是主要诉求。但事实上,公平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教育理想的手段。教育公平应从教育本身出发,通过教育变革实现一种实质性的教育公平,即为了教育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8.
苏轼能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与他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追求密不可分。其天真的秉性,率真的情怀,求真的毅力,和他一心向善,与人为善,时时积善的风格,铸就了他那唯美的、充满人性光辉的人生。他用率真的本质,善意的目光,搜寻美,描写美,刻画美,创造美,同时也创造了美丽的生活,美好的人生,闪耀着中国人向往和追求的人性化光辉。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的异化和物化压抑和扭曲人性,消解人的总体价值。根据马克思以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性化的总体化实践必须全面考察教育人性化在社会历史、个体存在、辩证关系、文化逻辑等方面的总体化条件和过程,通过教育劳动、教育行动、教育互动、教育活动等形式,总体化生成、创造、构建和超越人性价值和意义,培养多向度的、健全的、自由的总体人。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人的教育,因此人性化是教育的核心因素。人性化教育是通过人文关怀,培养一个人独特的发展,用“人”的方式去对待人、理解人、关怀人。人性化是教育的应然走向。人性化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人性化教育要尊重学生,呵护学生的内心世界。人性化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使学生成为独立的价值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