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网络文化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信息时代,我们如何趋利避害地进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挖掘其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2.
职业学校的师德有隐性德育的属性,这种隐性教育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潜隐性的特征,它对学生的价值取向、接受德育的意愿及示范引领产生巨大作用,学校要通过加强政治学习、创先争优活动、完善人事制度提升师德水平.  相似文献   

3.
文章把“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作为切入点,对德育的本质与核心内容进行探讨,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效能,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分析了德育应以学生人格的培养为核心,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教育因素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教室文化是一种以教室空间为载体,通过实体环境、规则系统与活动情境向学生传递价值内涵的文化。完美的教室文化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体现出“载文化人”“用情感人”“以规导人”的隐性德育功能。指向隐性德育功能实现的教室文化的建构,需要确立“德育本位”的建设基调、凸显“全员参与”的营造主体、优化“软硬兼顾”的内容配置及拓宽“技术融合”的运用手段。  相似文献   

5.
申建新 《教师》2013,(26):10-10
校园文化中隐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如何使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引导正处在叛逆期的中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呢?笔者认为,一个重要之举就是从隐性德育视角去探寻中学校园文化中的各种德育路径,并充分发挥其隐性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6.
当前,网络生态危机使高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网络虚拟信息致使大学生主体性散失,黄色信息损害大学生身心健康,垄断信息弱化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加之由于观念滞后等原因导致高校传统德育收效甚微,因此以网络为载体开展隐性德育,是解决高校网络生态危机的一条有效途径。具体来说,要转变德育理念,积极创设网络化人文关怀的教育情境;完善育人机制,注重他律与自律的结合;强化职业道德操守意识,加强网络德育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高校网络文化逐渐成为网络传播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关注的热点领域。和谐的高校网络文化不仅可以满足广大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也是建设健康、和谐、团结、奋进的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高校和谐网络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障碍因素。文章通过对建设高校和谐网络文化障碍因素的剖析,提出了高校和谐网络文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和谐网络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愈益重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于建构和谐网络文化与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网络文化的思想基础,多元性文化的交融是和谐网络文化的基本要素.网络对于社会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自由性易导致道德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民族意识的弱化;网络文化的"虚拟化"、"数字化"易导致道德人格的缺失;网络文化中的不良信息严重影响人们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网络游戏的充斥和诱惑导致人们"网络游戏成癌",损害身心健康.有鉴于此,应加强和谐网络文化建设以利于形成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精神文化基础,推动和谐社会的政治改革进程,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协调发展,振兴民族文化,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丰富人民大众的精神世界;应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网络文化建设;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和完善网络立法,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文化阵地,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9.
隐性德育课程视角下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制度文化作为隐性德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当前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中存在诸多不足,限制了学校制度文化育德功能的发挥。要充分发挥学校制度文化的育德功能,必须重视并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隐性德育的磁场理论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德育与磁场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似“无形”,实则“有形”,它们时时处处都在产生作用,它们同样有“磁场源”、“磁场域”及“磁辐射”、“磁感应”、“磁共振”等效应。笔者把隐性德育的“磁场源”、“磁场域”及“磁辐射”、“磁感应”、“磁共振”称作“隐性德育源”、“隐性德育域”及“隐性辐射”、“隐性感应”、“隐性共振”,试图用磁场理论来探究隐性德育作用机理,以增强隐性德育的实效性,提高高校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隐性德育视角下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教育目的的育人性,教育内容的渗透性,教育对象的自主性,教育效果的持久性等特点。从隐性德育视角下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物质文化以陶冶师生员工的情操;有利于形成独特的校园精神文化以引导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形成健全的校园制度文化以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有利于培育多彩的校园活动文化以培育师生员工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当前,边疆多民族地区建设和谐网络文化存在一些问题,坚持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契机,推动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加强民族和谐文化建设,依托民族院校为重要教育平台,积极探索边疆多民族地区和谐网络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对于推动边疆多民族地区建设和谐网络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国波 《文教资料》2008,(24):178-179
建设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高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面对网络文化的冲击和挑战,高校要发挥自身的技术和文化优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和谐校园,推进高校科学发展,弘扬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4.
谈校园隐性文化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中显性课程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是德育的主渠道。但校园隐性文化的德育功能也不容忽视。校园隐性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隐性文化的核心,它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和理想成分。在德育过程中,如果能把校园隐性文化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性结合起来,定能收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努力探索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是广大高校德育工作者的愿望,隐性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方法已经越来越得到德育工作者的认可,然而,隐性德育的源头在哪里·如何开发?却很少有人研究,本着这个目的,笔者从隐性德育的内涵、隐性德育的源头、隐性德育的开发三方面加以论 述,以求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人类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中国有着良好的德育传统。然而,随着知识观念、教育观念的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途径等正在日益受到冲击,传统的显性德育途径也越来越体现出更多的弊端。开发隐性的德育途径既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实践探索,更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从德育对学生产生影响的途径和心理机制来看,学校德育分为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两类。隐性德育是指德育工作者将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等作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主感知道德经验、形成道德品质的德育过程。隐性德育具有内容综合性、德育环境多样性、学生主体决定性、德育方式浸润性、结果非预料性等特征,与显性德育有机结合,可以实现优势互  相似文献   

18.
隐性德育作为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极大关注,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引导者,其自身隐性德育资源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从教师心态、教师人格、德育能力三个方面来阐述教师自身的隐性资源,分析教师内在的隐性资源在德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途径之一是隐性德育;隐性德育表现在教师的素质,各门学科的教学、学生的主体活动和情感教育等之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隐性教育独特的理论视角、多元的教育载体也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培养传统文化隐性教育的主体,拓展传统文化隐性教育的载体,丰富传统文化隐性教育的内容,形成二者结合的高职院校有效德育模式,对于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