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6年年末,"罗尔事件"在大家的关注下终于落下帷幕,人们对"罗尔事件"的看法各不相同。当然,本文并不是要对"罗尔事件"进行解析,而是要对"罗尔事件"过程中的意见过剩和新闻稀缺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去年岁末,“罗尔事件”在众声喧哗中落下帷幕,其中的是非曲直诸位看官均腹有千秋,但是,这并非本文要讨论的内容,笔者在此要探讨的是“罗尔事件”的广泛传播及其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反转,以及在如此急剧反转之中的自媒体生长瓶颈与事实性新闻的极度稀缺.2016年11月30日,一篇名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刷爆朋友圈,短短两个小时之内,赞赏数额已经超过200万元但是,随后有网友指出:第一,这是篇营销性质的文章,背后有公司操作;第二,有数据显示,罗家住院两次,总费用合计为80336.72元,目录外自费11633.66元,自费比例为14.48%,负担不能算严重;第三,罗尔名下至少有深圳1套房、东莞2套房,2辆汽车和1家广告公司.  相似文献   

3.
现象性新闻是对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某些热点现象进行的报道。和传统的“一事一报”的新闻报道模式不同,现象性新闻报道所报道的事实往往能够集中反映某一类现象的若干个事实。现象性新闻不同与一般的事件性新闻,也不同与我国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典型性报道。事件性新闻一般有很强的时效性,而且往往有一个完整的情节或事件发生、变化的过程。选材较为单一。典型报道则要求新闻事实涉及的人或事要极具代表性、典型性,并且题材集中单一。  相似文献   

4.
纵观近年来的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反转与长尾渐成网络舆情的新常态。以"罗尔事件"所引发的慈善舆情为研判对象,较系统地呈现该事件的舆情特点即反转频仍、长尾绵延和社交媒体平台分化显著,在对其特点深入解析基础上,对当前舆情新态势予以前瞻。当新媒体技术的推动赋予更多的人话语权时,网络空间的喧嚣最终会换来监管整肃的反弹。  相似文献   

5.
2014年11月30日,四川泸州一位19岁小伙子在微博上直播自己的“自杀”,此事引发了网友与媒体的集中关注,最终这位年青人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整个微博直播中,网友围观、留言评论,其中的冷漠、观望和幸灾乐祸的观点充斥网络,这显示出此次事件中的失范者并不只是存在传播伦理的问题,更存在公共道德的问题.媒体如何遵从职业伦理规范去报道这样的“自杀”事件,如何从伦理角度去规划有责任的报道,成为自媒体时代媒体和网络在对“自杀”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应着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很多传统的传播理论面临挑战,或者说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视频自媒体作为自媒体中的一类旨在于通过个人制作并通过网络平台传播视频获得经济回报。速讲视频属于视频自媒体中颇具代表性的媒体形式,它通过把数个小时的电影高度概括成几分钟的短片,辅之以视频制作者本人的讲解,让观看者在短时间内了解一部电影故事的内容。速讲视频自媒体在内容选择、制作合成以及传播过程中,其信息把关机制呈现出一些新特征,相应地也给传统内容监管方式提出一些新挑战。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的概念,对于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来说,这是一组新概念、新范畴、新理论。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与传播受到原有机制的制约和影响。"四全媒体"的框架下,适应全媒体时代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新机制亟待创新与建构:全方位、全流程关注与报道社会重大事件,实施新闻生产与传播流程再造与优化,构建"全程媒体";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满足受众的个性化信息或新闻消费需求,打造"全息媒体";形塑传受一体化、混合型角色,强化大众参与感、体验感与社会责任感,推动"全员媒体";追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发挥媒体融合的作用和效能,实现"全效媒体"。  相似文献   

8.
杨霜 《新闻大学》2013,(6):83-90
危机事件中的科学传播关系到民众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以及社会稳定,是涉及科学界和媒体界的跨学科重要课题。当前社会化媒体的兴盛进一步促进了传播环境的变化,科学传播在渠道和内容上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本文基于"互媒体性"视点,从传播渠道的变化,传播内容的质效,传播角色的多元化等方面考察东日本大地震中的科学传播现象,分析各类媒体的协作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由此探讨媒体之间关系及传播参与者行为对于促进有反思的科学传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邢梦莹  卢静 《出版广角》2019,(10):28-31
从2018年11月“AI主播”的首次亮相到2019年2月站立式“AI主播”的全新升级,仅三个多月的时间,AI技术就可以根据前一阶段“产品”的大众反馈进行修补,以更优的状态完成播音工作,为观众所接受。然而,播音领域的研究者、工作者和受众在看到一次次奇迹、发出感叹之余,开始思考人工智能技术是否会对播音领域造成冲击,播音员是否会被“AI主播”取代,主持人是否将退出历史舞台?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  相似文献   

10.
欧关传统媒体融合转型过程中,出现一股卖掉老办公楼,并打造全新融合媒体编辑部格局的潮流。这既是在沉重经济压力下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也是适应传媒业变革的创新之举,是一次从空间布局、组织架构到采编流程、人员配置的深刻变革。其实,我国传媒业类似变革也在悄然展开,比如《南方都市报》探索的全媒体信息集成中心等。  相似文献   

11.
传统报业融媒体化是现今时代媒体战略转型的主流趋势。湖北荆州日报传媒集团致力于融媒体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采用"新闻梦工厂"这一中央厨房式采编流程及新闻信息集散模式,建立了一个集采访、出版、渠道、传播、转化和评估于一体的工厂流程化管理运行体系,变革传统的采编机制,并革新传统的报道方式、思维逻辑,引入多元产业融媒体发展等战略转型措施,成为地方媒体阵列中的转型典范。  相似文献   

12.
徐锦忠 《传媒》2017,(8):21-23
每年年底,照惯例都要来一次自媒体上的舆论焦点之争,去年年底是关于乡村衰落的。首先由上海大学博士研究生王磊光的《我们回家究竟是为了什么?》发端,文章在推送时因标题加上"一位博士的春节返乡笔记"而走红网络,从而引发争议。回应的是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刘连泰,他以《文科博士,回家能不能别装?》一文,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褚沙舟 《新闻世界》2010,(6):157-158
调查性报道的主要特征是要揭露事实的真相,但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其时效性比之网络传播要滞后一些。因此调查性报道应以网络传播的重要信息为"由头",借鉴和利用网络传播为调查性报道服务,履行调查性报道的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14.
周敏 《新闻记者》2011,(12):43-44
2011年10月13日,佛山2岁女童小悦悦被2辆车3次碾压,18路人见死不救,引发了国人的震惊和反思,也引起了各大媒体的竞相报道。司机的凶残、路人的拒救,交织成面色冷漠的众生相。而阿婆陈贤妹的援手让极度冷漠的社会有了一丝温暖,以朴素的悲悯情怀挽住气若游丝的生机。  相似文献   

15.
张贞 《传媒观察》2014,(10):21-23
作为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自媒体"的代言人,"罗辑思维"具备了鲜明的自媒体传播特质:传播内容有着明确的内在核心理念,传播受众是按照阶层划分又具有开放性的互联网知识社群,传播主体是"魅力人格体"的自由联合。这些传播特质为自媒体开启了新的成长空间:文化生态规约下的新型商业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王倩  黎军 《中国出版》2013,(16):24-26
以《江西晨报》社区故事版新闻样本为例研究当下社区新闻发展趋势。社区新闻既展现和传播了社区建设中的人情故事和争议话题,又积极推动和促进了公共领域的形成和公民社会的建构。通过了解当前社区传播生态,把握居民生活样态和社会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社会运动如何在大众媒体上获得可见性?哪些因素影响着它的可见性?本文以南京老城南保护事件为例探究这个问题,对这起地方性社会运动获得全国性舆论关注的"传播过程"进行了细致展现,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运动得以成功传播的三个原因:"特定的议题"、"分化的国家"和"割据的媒体"。  相似文献   

18.
王丹 《传媒》2014,(11):48-50
正全国"两会"报道历来是各家媒体机构的开年重头戏,考验着媒体人的智慧和能力,尤其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创新力显得更为重要。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新闻大战中,涌现出很多新的报道方式和报道样态,新旧媒体展开了一场新的公开角力。笔者通过跟踪和比较的方式,观察今年全国"两会"各家媒体的创新和探索,其中不乏一些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新变化、新特征和新趋势。新变化:新媒体唱主角新闻报道贵在常变常新,要打破传统"两会"报道的窠臼,实属不  相似文献   

19.
在2008年10月底深圳“狎亵门”事件的网络传播过程中,奥一网担当了“第一推动力”的重要角色:首发“猥亵门”视频、首发“我是交通部派来的!”新闻、首发“人肉搜索”主帖……整个事件正是随着奥一网的一次次“爆料”而高潮迭起,在很短时间内形成了全国关注的网络大事件,从而也推动了事件得到迅速有效的解决。而这一切,得益于奥一网与南方都市报三年来“报网互动”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构筑起了一整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有效模式。“猥亵门”事件的网络传播过程,充分说明了这套“报网互动”模式的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0.
由于融合过程中存在技术藩篱,自媒体内在的信息净化机制失灵,传统媒体担当了真相的公共调查者角色,形成一种外部的净化机制,在移动客户端的评论场域引发观点和事实的碰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