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在初中阶段加入古诗词鉴赏,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时,应当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同时要注重在鉴赏教学过程中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影响进行讲解。文章基于对古诗词鉴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简要探讨,并提出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对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应成为课堂中的鉴赏主体,教师要以学生的需求和学情为导向,设计创新化的鉴赏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将以统编版必修教材为例,对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现状展开分析,明确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阅读积累不足、鉴赏理论薄弱和方法相对单一的问题,初步探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品鉴题目、文本诵读、巧妙翻译、创设情境和梳理品类等不同的角度,引领学生在鉴赏教学中把握诗词的内容、感知诗词的节奏、领会古诗词的美感,进而丰富审美体验和拓展阅读深度,达成语文新课标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3.
于静 《语文天地》2012,(15):31-32
古诗词鉴赏历来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但长期以来,古诗词的鉴赏教学应试化、形式化,其教学模式越来越僵化。因此,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寻求有效的教学途径便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一、通过语言描绘引入诗词的情境在古诗词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语言描绘,将诗词的情景创设出来,逐步地引导学生进入到诗词的意境中去,使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苏学习 《广西教育》2012,(14):65-66
"合作探究,自主感悟"个性化学习方式是当前语文课堂改革的主旋律。如何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感悟能力?笔者于2007年起参加北海市市级重点课题"初中古诗词鉴赏阅读教学"的研究,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反复的实践,琢磨出一套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古诗词的方法——"八步"阅读鉴赏法。一、"八步"的内涵(一)读音读音指朗读。"读"是古诗词鉴赏的起步,着重把握好三点:一是读准音;二是清节奏;三是读到乐。  相似文献   

5.
古诗词鉴赏历来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但长期以来,古诗词的鉴赏教学应试化、形式化,其教学模式越来越僵化。因此,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寻求有效的教学途径便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古诗词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学生对古诗词缺乏亲近感,学习热情不高,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教学方法落后,特别是一些教师还停留在翻译注释古诗词的初级阶段,对于如何赏析古诗词几乎无从下手。本文就古诗词的 语境义作一初步探究,重点对古诗词鉴赏中词的语境作出自己 的界定,“情之境”、“景之境”、“理之境”、“形之境”为本人近几 年教学实践所得,“景析法”、“情悟法”、“理推法”、“形判法”为 具体的操作方法,以期抛砖引玉,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 词鉴赏教学中宕开一步,溯源清流。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高中生的文学素养,引导高中生更加深入、系统地学习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文章对古诗词鉴赏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并对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给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旨在为更好地开展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赵会莲 《语文天地》2014,(31):52-53
目前,古诗词教学多数是就事论事,对诗词内容所涉及的字词句进行讲解,而对古诗词背后所触及的历史背景却鲜有涉及,这必然影响古诗词整体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鉴赏水平。一、历史背景对于古诗词教学的积极意义历史背景往往是作者迸发出写作思维的灵感寄托。因此,历史背景对于古诗词的创作意义显而易见。毕竟,历史背景对于高中生来说往往与历史知识紧密联系,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大有裨益。1.有利于历史知识的温故知新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89):45-46
高中语文是高中教学体系当中的重点科目,尤其是在现今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国对于高中教学科目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革。在新的课程标准当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成绩,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高中语文学科作为所有学科学的基础,教师更应该增强教学的效率,转变教学思想,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其中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古诗词学习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更是现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优化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以促进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发展。文章当中先分析了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之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优化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相似文献   

10.
以培养语感为主的古诗词鉴赏学习方法是传统语文教育精髓之一。当前的古诗词鉴赏教学则多以传授鉴赏知识和应试知识为本位,忽视语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凸显。古诗词鉴赏中的语感培养教学实践探索针对当前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语感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为旨归,是在继承传统诗词鉴赏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当代语感研究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行的创造性教学实践探索。语感培养教学实践探索在理论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语感培养的教学原则及四大类具体教学方法。四类教学方法着眼于从读到悟,从分析到实践,以学生的学法为主,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古诗词鉴赏的教学是中学语文中很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孟子提出的"知人论世"却在客观上给古诗词的鉴赏提供了一种方法,而这种方法也在古诗词鉴赏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也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也还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就这些问题,针对"知人论世"法在古诗词鉴赏中的运用进行分析研究,并试图提出一些方法,希望能够丰富诗歌鉴赏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使命,而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将是实现这一使命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建立学生与诗歌的亲密联系,成为学生与诗歌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适当的研究,以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低效教学模式,提升与发展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古诗词在我国各阶段语文教材中占着很大的比重,古诗词鉴赏教学质量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学习技巧的引导,只有掌握良好的鉴赏方法,他们才能够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投入到古诗词鉴赏中。其实,当学生对鉴赏有着较强兴趣的时候,才能够进一步改善课堂教学“师生”的主辅位置,并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理解性。对于初中生来说,古诗词鉴赏是一种能力,对学生文学素养方面的要求较高。然而大部分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较为欠缺,导致学生对古诗文鉴赏缺乏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感到力不从心。其实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从多方面进行培养,多方面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古诗词鉴赏教学常见的问题1.教学方式被动。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总是借用前人的说法或者是用某个"权威"的话,对古诗词没有自己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地设计问题,把教学参考书上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并让学生接受其观点,这样烦琐无味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被指示和被动接受的角色。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是权威,教参是准绳,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11):57-58
古诗词鉴赏教学有助于丰富学生文学常识,提升其鉴赏能力和创造力,在高考语文试卷考查中占有较大比例。本文针对高考试题分析基础上的高中诗词鉴赏教学创新进行研究,从高考诗词鉴赏考查趋势来讨论语文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并创新教学策略,通过组织课堂诵读、扩展教学空间、挖掘古诗词内在美等,调动学生古诗词学习积极性,确保古诗词鉴赏教学高效展开。  相似文献   

17.
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法。在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可以有效开展古诗词精讲,同时在对比学习中提炼同类诗词的鉴赏方法,积累丰富的诗词阅读经验。对此,本文以优化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蜀相》一课的教学案例,从群文阅读议题选定、方法渗透、对比探究、同类专练四个教学维度出发,探究在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古诗词鉴赏教学观念守旧、教学方式呆板的现状,分析了学生学习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谈诗色变、对诗词审美感知能力差的现状,并提出高中语文教学中诗词鉴赏更新诗词鉴赏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慧芳 《考试周刊》2012,(61):31-31
古典诗词鉴赏是中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古代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本文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进行分析,倡导从诗歌的创作源头出发,全面把握古诗词的整体思想和创作技巧,从而进一步提高古诗词鉴赏的教学能力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我国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过于集中在考核上而忽视了古诗词鉴赏的实质性教学,古诗词鉴赏教学活动拓展较少,无法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通过对近年来中考语文试题中的诗词鉴赏题目的研究,发现诗词选题逐渐由诗词表面解析转变为情感赏析以及整体意向赏析等。教师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更好地品诗,读诗,悟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