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白鲸》、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福克纳的《熊》是世界文学史上三大著名的动物史诗。《白鲸》中"佩阔号"船长亚哈与白鲸莫比·迪克势不两立的殊死对抗,《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与马林鱼、鲨鱼的冲突又和谐的关系,《熊》中猎人艾克对大熊老班的敬畏,都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象征,体现了美国文学丰富的生态意蕴。  相似文献   

2.
《白鲸》作为美国文学的史诗巨著是一部集海洋学、历史、文学、哲学、宗教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它通过翔实的内容、恢宏的斗争场景把人与自然斗争的悲壮描写的淋漓尽致。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白鲸》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海德格尔的生态主义思想进一步探讨《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同时寻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生态批评是二十世纪后期至今最有影响的批评范式之一。从生态批评的内涵出发,梳理和分析西方与中国生态批评的演变路径,生态批评具有理论的内在逻辑性和现实批判性。生态批评在人与自然的冲突没有根本性改善前将具有长期存在的必然性,并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生态批评理论是文学视角下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批评潮流。本文结合生态批评理论要旨,对电影《逃离德黑兰》中的场景和情节进行分析,揭示出电影制作班底对人类未来发展的生态关怀和人文关怀,呼吁人类重建人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  相似文献   

5.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加拿大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她是一位具有生态视野的作家,其早期小说《使女的故事》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世界观。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出发,对人与自然、男人和女人的冲突问题进行反思,试图说明人类只有走出征服自然的怪圈,才能重返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6.
玛格丽特的生态预警小说《使女的故事》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世界观。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出发,展现了阿特伍德对人与自然、男性和女性冲突的反思,为全世界的人类敲响了攸关生存的警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海明威《非洲的青山》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批评视角对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剖析,展示出海明威在生态伦理问题上的思想冲突。在作品中海明威对自非洲大陆的旖旎风光流露出热爱与漠视的复杂情感,对非人类生命蹂躏中又掺杂着悲悯的情怀,体现了其矛盾的生态自然观。最后指出作品对于我们的生态启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我们应爱护自然、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8.
《狐狸精戏弄猎人》是流传于长白山区狩猎故事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主要叙述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冲突与和解。故事在叙事空间的选择及对技术绝对能力的否定上也有独到之处。该文试图用生态批评的方法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态意识和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9.
托妮·莫里森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柏油娃娃》描写了以白人文化为代表的吉丁和以非裔文化为代表的森的爱情冲突,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破坏自然生态的批判以及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希冀。笔者试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挖掘这部小说蕴含的生态思想。莫里森借助大自然,巧妙地把种族文化、阶级冲突融合在一起,自然已经和复杂的社会关系纠缠在一起。莫里森指出大自然不仅是人类身体的安置地,更是心灵的栖居地,调和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需要我们回归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力图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其作因此蕴含着深刻而积极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0.
解读《白鲸》的生态伦理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伦理思想是关于自然与人伦理关系的思想。在生态伦理的视阈下,笔者重新审视麦尔维尔的长篇小说《白鲸》中亚哈的海上捕鲸和以实玛利的身心成长的内涵:一方面热衷于享受征服自然、捕杀鲸鱼的生命快感;另一方面又质疑工业文明的生态破坏性,向往回归自然。这两方面的矛盾构成了麦尔维尔在生态伦理问题上的思想冲突和内心困惑,也赋予了文本一种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精神生态批评的角度对《白鲸》主人公亚哈进行解读。精神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科学,专门研究作为精神性存在主体的人与其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作者站在精神生态的角度来审视《白鲸》主人公亚哈的精神生态困境,揭露人对自然的过度占用,人类自身精神世界的危机及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并且提出了解决方法——创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张晓明 《考试周刊》2014,(72):28-29
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失落的秘境》,展现西方现代文明与传统的丛林文明之间的冲突,传递出作家非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观,以及敬畏自然、回归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想。  相似文献   

13.
付文中  张娜 《英语辅导》2010,(3):230-233
本文拟用生态批评的方法,以生态学所关注的三个层面——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和人与自我的关系为参照体系,在地球生态圈失衡与危机的大语境下,重新解读麦尔维尔的《白鲸》中所体现三重关系的失衡与危机问题,并为达到三重关系的平衡与和谐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李双梅 《海外英语》2014,(13):172-173,175
"人与自然,谁为胜者"是自古以来人类所探讨的亘古不变的话题。尽管人类生存与生活需要自然恩赐,然而,在谬误思想——人类沙文主义的影响下,人类却始终将大自然作为征服对象。生态学理论出现后,人类才开始对自然与人类关系进行重新审视。作为生态批评的代表,《白鲸》出发于人类悲剧视角,对大自然与人类属于同一矛盾体进行了揭示,人与自然并非对抗关系,因此,人类唯有保持生态平衡,增强生态意识,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受惠于自然。也就是说,在人类与自然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胜者,两者相互依存而存在。  相似文献   

15.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是一部有关捕鲸业的百科全书式的经典之作.该书为读者展现了大海的博大恢宏、捕鲸业的惊险刺激,以及人与自然的永恒魅力.以人类为中心时,全书赋予了亚哈的探寻一种非比寻常的悲壮豪气;以生态为前提时,全书则显示出白鲸一种非比寻常的壮丽崇高.  相似文献   

16.
荆晶 《文教资料》2007,(7):140-142
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讲述了一个船长亚哈为追杀白鲸带领“裴德廓”号及其般员为复仇而走向共同毁灭的故事。本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重新解读这一文本,发掘蕴涵于其中的生态警示——人类只有摈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行为模式,尊重其他生命,抑制自己不断增长的欲望,才能避免走向共同灭亡的生态悲剧。  相似文献   

17.
作为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文学文化批评理论,生态批评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用生态批评理论对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进行重新审视,发现该作显示出作者强烈的绿色思维倾向及“和谐”观,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进行了尝试,达到了人类物质生态和精神生态的统一及人对自然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崛起于20世纪中后期的生态批评,是把文学文本和现实的生态问题结合起来探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批评方法。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去解读爱尔兰诗人帕特里克·卡文纳的田园诗,其诗歌的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的人性,自然的神性,自然的女性化,人与自然的冲突等,并从中感悟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话语和批评方法正日趋成熟。本文旨在采用生态批评视角,重新审视D.H.劳伦斯的《蛇》中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征服、统治自然观”与“生态整体观”两个方面,探索《蛇》中蕴涵的生态思想和劳伦斯对人类生存前景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0.
麦尔维尔在《白鲸》中表现出一定的生态主义意识,对人类无限制地索取自然资源的行为产生了质疑,认为人类历史存在于自然历史之中,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白鲸》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要求人类从自然的征服者、统治者转变为地球上的普通居民,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支撑人类中心主义理念与实践的,其实就是所谓的优与劣、强与弱的等级观念,其根源在于西方文化中的二元论思维倾向。因此,《白鲸》所反映的生态主义理念不仅适合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适合于改善人类社会内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