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很多网络用语进入我们的生活,反映了汉语词汇在新时代条件下更新发展的生命力.网络新用语在构成上包括三个方面:词语,如“起底”“暖男”等;短语,如“且行且珍惜”“什么仇什么怨”等;句子,单句如“你懂的”“也是醉了”“然并卵”(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挖掘技术哪家强”等,复句如“呲必中国”“有钱就是任性”“不作死就不会死”“不明觉厉”“人艰不拆”等.上面所举复句均为压缩复句形式,值得注意.本文从用语来源、用语结构与语体风格、用语流行原因等三方面,对网络新用语中的压缩复句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2.
业界动向     
城邦以网络用语申请商标惹争议“好人卡”、“rz”这些网友惯用的网络语言及流行符号,一直是台湾原生网络文化中的特殊创意,不过最近网友发现,这些网络用语被城邦文化事业申请为商标,且应用范围从衣服、文具到日用品,引得广大网友极大不满。网友认为,好人卡及rz是网络的集体创意,不是城邦里哪位作者或编辑创造,注册为商标形同剽窃、侵占。“好人卡”及好人文化是去年网络最热的话题之一,网友惯称追求异性被拒就是被发“好人卡”,“好人”在网络衍生不少创意,如单身网友自称“好人团”成员。而今年才在学测中引起话题的“Orz”,已成为台湾最…  相似文献   

3.
《瞭望》新闻周刊不久前刊发了一篇题为《应对“网上群体性事件”新题》的文章,文中谈到:“受访的基层干部将处置‘网上群体性事件’的手段缺乏概括为‘三个进不去’:对网络,基层党组织‘进不去’,思想政治工作‘进不去’,公安、武警等国家强制力‘进不去’。”为什么进不去?即使他们都进去了,网民能够如他们所愿而“静声”吗?就此话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他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有自己独特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日前,由有关单位主办的“汉语盘点2016”评选结果揭晓,2016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和十大网络用语等悉数出炉.揭晓仪式上,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表示,“特别反感‘小鲜肉’‘颜值’等网络词”,“汉语盘点2016”活动专家祝华新也表示,“实在不忍看到‘撕逼’‘逼格’这样粗鄙的文字招摇过市”.  相似文献   

5.
伍刚  郎峰蔚 《中国广播》2007,(12):22-24
本届党代会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广播网”等媒体名称第一次独立出现在十七大报道的记者证上。“网络记者”、“互联网直播”、“在线互动”,成为本届党代会报道的一道新风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领导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时,用了这样一句话,“十七大的报道是网络媒体第一次真正地‘零距离’报道本届党代会。”此后,“零距离”这一用语迅速被各大媒体转载使用。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网络用语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而层出不穷,其传播速度与广度可谓空前.像“神马都是浮云”、“不给力”、“你懂的”、“羡慕嫉妒恨”、“鸭梨”、“杯具”等,已经从网络世界渗入到生活层面.这些网络用语亦庄亦谐,深人人心,流传度极高.网络用语的出现及飞速流传印证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成为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典型案例,其迅猛发展契合了受众的各种需求.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什么意义上的“新媒介”  “ 1967年,美国 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技术研究所所长 P·戈尔德马克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发 VER(电子录像)商品的计划,其中首次提出了‘新媒介( new media)’一词; 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 E·罗斯托,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也多处使用 new media一词及有关概念。自此,激发起‘新媒介’用语在美国社会上上下下迅速流行,并传至其他西方国家。”①现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介”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只是这种“新媒介”的性质是否跟以前传媒界面世的各种“新媒介”含…  相似文献   

8.
对于什么是企业的活力,日本企业经济界曾有过诸多研究,日本经济学家柳田邦男在其所著的《企业活力的奥秘》一书中,曾介绍了日本应庆大学商学部清水龙莹教授等学者对日本55家大公司所作的调查研究结果。调查表明,对“什么是有活力的企业”这一提问,企业家们回答最集中的是:“领导的经营战略彻底贯彻到全体职工中去并充满生气”。对“搞活企业的动力是什么“这一提问,回答较多的是以下三点:(1)通过制订长期计划明确企业的经营战略;(2)多种经营,开拓新事业;(3)加强研究开发。此外,以下几点也认为是很重要的:如‘大幅度放权’,‘领导决策果断’,‘建立起能够使人发挥创造才能的人事评价制度’等。通过这  相似文献   

9.
经常上网冲浪检索新闻,类似于“网络暴民”“、天价罚款”、“裸体时代”等“危言耸听”的媒介信息似乎充斥着我们的视听,喧嚣已经是大众传媒时代的流行时尚。这类媒介信息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媒介对客观事实评价时的故作惊人之语,如“野蛮的姐”“、暴力抗法”、“杀人恶魔”等,此类信息多散落在新闻报道、评论的文本之中。另一类是采访对象对新闻事实的偏激认知,如“专制遗风”、“毒害青年”“、败坏道德”等,与上一类不同的是,它们有具体的消息来源。还有一类是网友的“放言”、“质疑”“、厥词”,且多以标题的形式出现,如“慎言‘网…  相似文献   

10.
学术期刊编辑的术语意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术语是什么?按辞海的说法,术语是“各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每一术语都有在各该学科中严格规定的意义。”这一定义是比较严格的。宽泛一点讲,术语不只限于学科范畴,也可以包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专门性的职业、行业用语。如商业圈内的“讲信誉”、“守合同”,文艺圈中的“走穴”、“票房价值”等也都带有专仃用语的性质。但就本文论题而言,本文所谈论的术语主要立足于辞海的定义上,指学科意义上的有严格定义的专门用语。  相似文献   

11.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复句中,各分句之间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常常通过一定的关联词语来表示。有些关联词语可以单个地使用,有些关联词语则需要成对地使用。比如,在表示转折关系的偏正复句中,可以只在正句里用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如“可是”“但是”“然而”“但”“却”“不过”等;也可以成对地使用关联词,如在偏句中用表示让步关系的“虽然”“尽管”等,在正句中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可是”“但是”“然而”“还是”等。使用成对的关联词,表示转折意味很重,分句间在意义上明显对立;使用单个的关联词,表示转折的意味较轻。当然有时也可以一个关联  相似文献   

12.
新年度开始,从往来的行文中,时常发现有的同志在文件中对“2000年”汉字如何写,文稿如何录含混不清。出现的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二000年”、“二000年”、“二零零零年”。究竟哪一种对呢?让我们翻开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来比较一下“零”与“0”的解释。‘零”:④数的空位,在数码中多作“0”,如三—一号、二—~年;“0”:数的空位(同‘零’),多用于数字中:如三-六号、一九九-年。显而易见,“2000年”的汉字正确写法应是“二000年”。至于“二000年”中的“0’则是阿拉伯数字,这种写法显然是不对的。那么在打印文稿…  相似文献   

13.
一、新媒体与新业务本次论坛讨论的是“数字新媒体”。什么是“数字新媒体”?当电视出现的时候,我们说电视是新媒体;当网络出现的时候,我们又说网络是新媒体。今天我们讨论的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出现的,新的传播电视的媒体形式,如IP电视、手机电视、卫星移动电视、网络电视等,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新媒体。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微博、微信等虚拟交际工具的出现,网络用语渐渐成为人们语言交际追求时尚的“共同语”.网络用语中的外来词涉及科技、饮食、艺术、娱乐生活等方方面面,在汉语中夹杂英语外来词,一方面,表现出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络人群对西方语言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体现了人们追求新奇、时尚的心态,当然也彰显出汉语自我更新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媒体融合之路,我们该做什么,我们该怎么做?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兴媒体发展热潮,无论是传统媒体的过来人,还是新媒体的新手、新面孔,在你、我、他的周围已经越来越多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玩家和高手。他们是如何“玩转”新媒体的,他们在冲浪新媒体的探索中有什么心得体会、经验做法?且看三位“网络技术达人”的自述——  相似文献   

16.
法制报道中的常见错误检察日报研究室一、法律用语错误这里的法律用语是指新闻报道中涉及的专门法律术语,这些术语由法律规定并且具有特定意义。常见错误有:1.乱用强制措施名称。如:“被拘捕时他才知道现在是‘严打’”。这里的“拘捕”不是规范的法律术语,我国刑事...  相似文献   

17.
报刊是用语言这一工具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指导工作,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供各种信息的。因此,用语准确,才能正确地表达思想;否则,就会产生误解、歧义和谬误。再者,报刊语言又是和读者接触最多、最经常的语言,它对读者起着潜移默化的语言教师的作用,不少人往往把报刊用语作为摹仿、学习的样板。因此,报刊语言必须规范化。但是,目前报刊上有些用语是不够准确的,下面举例分析一下,以期引起注意。“今年以来”用“××以来”这种句式,是指已经过去的时间段概念,意即从某年(或某年某月)起到目前为止,它不包括未来的时间段。如“粉碎‘四人帮’以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年以来”、“去年以来”等等。说“今年以来”则不妥,因为“今年”包括1—12月,说“今  相似文献   

18.
去中国大陆采访,与人交谈中,早就习惯了一些时髦用语:东西不叫东西,叫“东东”;支持不叫支持,叫“顶”;别人请吃饭不叫请吃饭,叫“饭局”;追女孩子不叫追女孩子,叫“泡M M”;羡慕不叫羡慕,叫“流口水”……如今不识流行用语,交谈时往往一头雾水,如坠五里雾中,不入流则被视作老土。最近去北京和上海采访,又学会了一些时髦用语:看不懂不叫看不懂,叫“光当”;不满不叫不满,叫“靠”;吃不叫吃,叫“蹭”;丑女不叫丑女,叫“没女”……什么是“没女”?据说,这是从韩国传来的说法。今日中国人将没漂亮脸蛋、没苗条身材的女子称作“没女”。说“没女…  相似文献   

19.
党报与时俱进 回答“为什么”比反映“是什么”更重要 新闻学把媒体上的报道分为三个层面:“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早在20世纪中叶,一位美国新闻学者曾经说过,“‘为什么’与‘是什么’同样重要的时代来临了。”进入21世纪的今天,对于党报而言,我们则要说,“为什么”比“是什么”更重要的时代来临了。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传播》 2 0 0 1年第 6期《“三网合一”的发展趋势与高新技术前景展望》 (作者段鹏 ,以下简称《段文》)一文中 ,提出了“‘三网合一’是我国电视事业未来发展的基本模式”这一结论 ,其主要论据是“有线电视HFC宽带网络可以有效地将电信、电脑、电视三种传统网络合而为一”。可能因《段文》限于篇幅未作充分论证之故 ,给予我的印象是“三网合一”涵义不清 ,它成为我国电视事业未来发展基本模式的论据不充分 ,难以信服 ,因此谨提出如下质疑 ,与段鹏同志和其他方家探讨。一、“三网合一”的确切涵义是什么 ?由于《段文》中不曾明确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