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题目,是北京日报理论部主任刘立志本期文章《让“理论之树”常青》中的一句话.因为此话对解决“理论文章太枯燥”问题很有帮助,所以借来一用. 理论文章是不是都长篇大论、四平八稳、枯燥乏味呢?不是的.毛泽东同志的文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自不必说,就是马列主义经典原著,除了逻辑性强、语句含义丰富外,一点也不枯燥.譬如,列宁同志在1 920年写了一篇《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文章在批评“社会革命党人”不会变通、不知“拐弯”时,打了一个比方: 假定您坐的汽车被武装强盗拦住了,您把钱、身份证、手枪、汽车都给了他们,于是您摆脱了这次困境.这显然是一种妥协.  相似文献   

2.
经济报道由于其内容专业性较强,容易堆砌术语,显得枯燥乏味,深奥难懂。那么,怎样才能让经济报道“鲜活”起来呢?笔者认为,经济报道要学会“找故事”,找出最能揭示内在规律的“故事”,并绘声绘色地讲出来,才能增强经济报道的贴近性、鲜活性、启示性。  相似文献   

3.
提起报纸中的理论版,人们首先想到的会是枯燥、严肃、呆板、套话、讲话稿这类字眼。更有人笑称,理论版的文章连作者本人都不看,只有版面编辑、责任编辑和报社总编辑会看。为什么呢?稿件多是一些部门领导的署名文章,多由属下代劳,“作者”本人当然连看都不看。而仅有的“三个读者”,实在是因为工作需要,不得不看。  相似文献   

4.
《全国新书目》2013,(8):50-51
20种开头:横空出世鸣世间 “天涯远不远?”“不远!”“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明月是什么颜色?”“是蓝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忧郁。” “明月在哪?”“就在他的心,他的心就是明月。”“刀呢?”“刀就在他手!”  相似文献   

5.
李伟 《大观周刊》2011,(49):159-159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它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数学是--I']魅力与枯燥同时存在的学科,如何使我们的学生消除数学枯燥、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6.
市场疲软,如何使疲软复苏见俏呢?山西日报派出记者站柜台,写出了有血有肉、明理中肯的导向文章来。难怪群众争相传阅《站柜台随记》一文(载1990年5月22日山西日报)。怎么会出现这般奇特的效果呢?一、它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事中出理,理从事来,事理交融”,群众十分乐意接受;二、导向观点鲜明贴切,中肯感人,没有强加感,摆设感;三、不到800字,短小,生动。既没有消息的呆板,也没有通讯的冗长,又没有论文的枯燥。  相似文献   

7.
经济新闻枯燥、生硬、记者不好写,读者不爱看。改进经济报道,写好经济新闻成为近年来新闻改革创新的课题。怎样才能写好经济新闻,让百姓爱看、大众接受呢?笔者认为,将经济新闻“民生化”就是一条创新的可行之路。 把经济领域中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作为主题内容  相似文献   

8.
孔令顺 《视听界》2007,(2):86-88
一、“讲坛”为啥这么火? 一面是《文化视点》类栏目的黯然下课,一面是《百家讲坛》类栏目的辉煌勃兴,表面看来,同样都是文化类栏目,怎么会有如此悬殊的遭际呢?其中缘由颇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识字、写字的目标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然而.识字教学总是显得有些枯燥,并且,小学一年级上册要求认300个字,写100个字,识字量大,学生学起来很闲难。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呢?下面我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记者应是让人尊重的职业,但时不时出现的“封口费”事件,却让记者的声誉扫地,有嘲笑记者的,有鄙视记者的,更有憎恶记者的。好端端的职业怎么会被糟蹋成眼下如此的状况?是谁给了“封口费”如此滋生的土壤?细究起来,媒体和社会都难免其责。  相似文献   

11.
记者应是让人尊重的职业,但时不时出现的“封口费”事件,却让记者的声誉扫地,有嘲笑记者的,有鄙视记者的,更有憎恶记者的。好端端的职业怎么会被糟蹋成眼下如此的状况?是谁给了“封口费”如此滋生的土壤?细究起来,媒体和社会都难免其责。  相似文献   

12.
李海燕 《大观周刊》2012,(15):204-204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说:“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它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数学是一门魅力与枯燥同时存在的学科.如何使我们的学生消除数学枯燥、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3.
柳家容 《大观周刊》2013,(12):128-128
在每年的语文中考阅卷中,经常会出现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美文,体现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强。改卷归来不禁深思:“怎样的考场作文才能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备受青睐呢?”那些真正拨动读者心弦的作文,是有个l生、有创意、新奇脱俗的作文。那么,怎样在考场上写出个性鲜明、创意独特的文章呢?  相似文献   

14.
一位书迷曾经谈到,有的文章里尽是深奥难懂的理论阐述,平铺直叙的过程记载和冗长枯燥的语言表达,读起来象是受罪,谁还有兴趣“傻啃”呢?这就向作者提出了一个要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问题。要满足读者的这种要求,改变文章面目可憎的沉闷格局,就不能忘了幽默。  相似文献   

15.
祝武明 《大观周刊》2012,(47):341-341
我们数学教师就应该变数学教学的枯燥为让学生乐意参与教学得活动,并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善于用生动的语言,具有意义的实例,直观的教具创设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6.
地市报经济报道中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一般性综合报道多,鲜活典型报道少;专业术语、统计数字堆砌多,具体分析、深入解读报道少;枯燥乏味的公文语言多,生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少。”如何改进这些问题呢?笔者以为,只有在“专”字上下功夫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17.
张桂斌 《大观周刊》2012,(44):321-321
识字是学生进行各种学习生活的前提和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近几年来,在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注重于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身心也得以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经济新闻的地位显得十分重要。当今社会,不仅有大量的专业经济报道媒体,而且在综合性媒体中,经济新闻也往往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果记者把经济新闻写得通俗些、生动些、贴近生活些,简而言之,即记者如果能掌握易读性技巧,那么受众怎么会觉得难懂、难以细读、难以留下印象呢?这里说的易读,不仅是让人容易读懂,文字流畅、简洁明快,更重要的是让人“悦”读、乐意看。  相似文献   

19.
贾文凤 《新闻窗》2006,(5):27-28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由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提出,即为公众安排议论的话题,决定人们想什么和谈什么。现实中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议程设置有无联系?是不是从来都是“井水不犯河水”呢?本文试着通过一些现实的案例来分析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议程设置中的互动。  相似文献   

20.
一位科普作家说过:“没有枯燥的科学,只有枯燥的叙述”。那么,如何让医学科技新闻更“好看”一点呢? 一、学做“全科医生”,重视写作技巧 平时多积累、采访多挖掘是写好科技新闻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名科技新闻记者,平时要注重科技知识的积累。从事医学科技报道的记者要像“全科医生”那样学习各学科医学知识,不断积累,在采访时能与专家“对话”,从而发现和获得大量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