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存有 《视听界》2014,(2):73-76
2013年,中国广播的地域性和贴近性特征明显,区域竞争出现明显的地区差异,频率的竞争逐步趋向细分市场;广播接触率略有回落,听众规模略有增加,听众结构逐渐换位,收听终端呈现传统终端用户的排他性、移动与互联终端的互补兼容性,居家收听市场逐步让位于移动收听市场。本文通过对2013年中国广播变化的梳理,展望2014年的广播市场。  相似文献   

2.
台湾当局开放广播频道申设以来,台湾已成为全世界广播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广播业竞争激烈,听众地位相应提高。但听众占总人口比例并无相应提高。这与台湾听众对广播的使用满足度密切相关。本文根据台湾广播媒体调查与研究资料整理出台湾听众的整体特点,分析了台湾听众收听行为和收听心理的基本特点。这对大陆电台的听众研究颇具启发意义。尤其对大陆对台广播机构而言,研究台湾听众特性更是提高传播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米明 《中国广播》2012,(11):20-22
2012年初,云南电台进行了广播听众收听行为大调查,完成的《研究报告》对云南广播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梳理与总结。研究数据和结论,不仅对云南电台有用,也有助于其他广播从业者了解广播,有针对性地办好广播媒体,特别是对当前听众收听行为的调查及趋势的分析,对广播未来走向有一定的预判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平 《中国广播》2014,(10):71-76
本文利用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收听率调查数据,对2013年广播收听市场做了简要分析,揭示了广播收听的总体模式,分析了电台间的竞争格局,并对听众的节目类型收听倾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牛存有 《声屏世界》2017,(10):13-15
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带动媒体广告结构的转型升级;网络媒体的深度垂直化,带动广播媒体传输终端的升级;广播听众(用户)结构的变化进一步带动广播用户聚拢终端的变化.车载和智能网络收听终端将是广播市场整体转型升级的最大入口.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播广告市场的发展变革,是以广播收听市场的发展为前提的。一是广播收听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广播听众的快速回流,收听市场容量的快速持续膨胀,为提升广播的传播价值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的广播业自本世纪初时开始回暖,广播交通、音乐、经济、健康、文艺等专业频率的相继兴起,完成了广播市场的初步细分,扩  相似文献   

7.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汽车大国,并且汽车数量仍在快速增长。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移动车载收听已经成为收听主流,收听环境和听众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从语调、情感、节奏、便利等方面入手,突出广播特色,是吸引听众注意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2011年广播听众总人数、总体接触率、人均收听时长等主要指标稳中有升;车上收听量、收听比重的迅速上升进一步优化听众的结构;中央和省市电台的改版、改制直接影响广播市场的竞争格局;长期以来存在的全国收听市场南北差异、区域差异依旧明显。本文通过赛立信媒介公司的调查数据对2011年广播收听市场作全景式的回顾和分析。一、广播收听市场整体状况2011年,全国听众总体规模与去年相当;人均收听时间、接触率则略有提升。数据显示,通过车载收音系统收听广播的受众人数增多。可以推测,新增的车上收听群体  相似文献   

9.
随着媒体间竞争的加剧,广播媒体的市场化和产业化也在加速,收听数据作为广播媒介市场上的“通用货币”,对电台的经营管理和广告创收具有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谁着力研究收听市场,细分受众市场,把握核心听众,做到有的放矢,谁才能在市场化的今天走在时代的前列。笔者结合AC尼尔森、赛立信两家专业调查公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张立 《中国广播》2012,(8):77-80
随着中国私家车进入快速普及期,广播的发展迎来了新一轮复兴。广播的主流听众向私家车群体转移,伴随着受众的这一结构性变化,许多广播媒体开始重点关注私家车群体的收听习惯,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有些电台甚至直接锁定私家车群体。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结合近年来一些电台的实际运作经验,梳理、分析了私家车时代广播受众收听的新特征,以期对私家车时代广播媒体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牛存有 《视听界》2014,(5):46-50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收听工具演化为广播收听终端,形成传统、车载和智能三元终端主体市场,支撑广播媒体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竞争和融合中的独特市场地位和价值。网络收听终端的受众对收听终端使用的多样性、转换性以及收听节目的线性与非线性的兼容性,最具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汽车轮子地不断滚动,广播迎来了新一轮的收听热潮。20世纪70年代,美国广播界有句名言“车轮子和干电池拯救了广播”,如今这一景象也在中国再现。在2006年11月召开的中国广播广告高峰论坛上,有专家指出:“中国广播的窄播时代已经到来,核心听众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固定收听转向移动收听,移动人群成为广播收听的主流”。在这里,移动人群主要指向车上人群。  相似文献   

13.
广播是声音的媒体,在多媒体的发展中,声音永远是广播的核心竞争力。在全媒体大竞争的背景下,广播一定要把握“声音”这个市场,特别是蓬勃发展的车载收听市场,笔者认为一个中国式的大交通领域、大车载收听市场的类型化广播格局正在形成。广播与互联网的融合核心是:把互联网的精华内容变成广播的音频;把广播的优质音频用互联网扩大传播。  相似文献   

14.
车上受众群体、收听环境和终端体验的变化,带给广播人理念和操作上的变化:一是要强化车载收听领域的细分服务,二是寻求符合车载收听的表达方式。服务理念是广播的核心理念,如果没有把服务做到极致广播就不会有市场。  相似文献   

15.
正受众群细分化——媒体市场的发展趋势广播类型化就是分众的产物,交通广播的出现及快速发展是适应我国汽车加速进入家庭这一变化的必然结果。随着这几年有车群体以几何级数增长,加上新媒体的冲击,广播的居家收听听众规模不断萎缩,而车载收听听众规模迅速扩大,这使得车载收听需求多样化,面频次,可分为稳定听众和不稳定听众。按照广播频率明确的传播对象,又可分为核心听众和边缘听众。近年来,随着广播频率数量不断  相似文献   

16.
张渤 《中国广播》2016,(7):47-51
收听率既是广播广告市场实现二次售卖的"统一货币",又是各广播媒体开展节目评估的重要参考。本文在梳理收听率调查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音频传播技术加速迭代、收听终端日趋多元的媒介生态为背景,重点论述收听调查技术革新的技术图景及其为广播媒介价值提升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刘毅 《现代传播》2014,(4):153-154
随着传媒技术,特别是数字化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传媒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广播自身发展来看,在媒介科技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广播的接收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收音机收听外,还包括在线收听、车载收听和移动收听等方式。不论是广播为了在激烈的媒介竞争生态中,寻找到自己的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以便能够生存或者更好地发展,还是顺应和满足听众日益变化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全国广播市场的竞争格局与往年相同,虽然听众规模略有缩减,但是人均每日收听时间增加了,广播接触率有所提高。而网络广播也逐步吸纳广大网民成为广播听众。广  相似文献   

19.
当前,受众细分化,已经是媒体市场的发展趋势。所谓广播类型化就是分众的产物,交通广播的出现及快速发展是适应我国汽车加速进入家庭这一变化的必然结果。随着这几年有车群体以几何级数增长,加上新媒体的冲击,广播的居家收听听众规模不断萎缩,而车载收听听众规模迅速扩大,这使得车载收听需求多样化,面临听众细分的要求。如何应对这一趋势,更好地满足听众需求,加快自身发展,成为当下广播媒体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广播宣传的出发点与着眼点,就是唤起听众兴趣,作用于听众心理,从而产生最佳收听效果。实践证明,凡是能够适应听众心理特点的广播宣传,影响比较深远;反之,则往往为听众所拒绝,即使勉强收听了效果也差。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