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雅琦 《今传媒》2016,(12):91-93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电影已经成为国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们欣赏电影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究竟电影是一件艺术品还是一个消费品?根据《道格拉斯·瑟克距离化》'Distantiation and Douglas Sirk'[1]一文的描述,我们可以得出,电影本质上是一件精神性货物,观众在观影的时间里,可以忘却现实中的烦恼与压力,跟随电影情节的变化,畅游在由导演,演员,编剧和摄影师共同创造的未知世界里.好莱坞电影,作为时下商业电影的代表,在追求艺术形式的同时,金钱至上的原则也已经是众所周知的.《我是传奇》作为一部好莱坞电影,它既向它的顾客提供了娱乐刺激和审美享受,也使投资人、制作人和院线等人都得到了满意的经济回报,符合了好莱坞优秀影片的全部条件.  相似文献   

2.
马青青 《新闻世界》2011,(7):243-244
2010年,克里斯托弗.诺兰把一个写了近10年的故事搬上荧幕,展现在世人面前的绝不仅仅是一部感官大片,"梦境"这一母题的描述多少给《盗梦空间》增添了一丝"心理悬疑"的色彩。电影未上映之前影评界的热烈追捧,剧组创作成员的闪烁其辞,都让《盗梦空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正如电影本身要为我们表现的主题一样。影片的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采访中说:"这部电影,完全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对梦境的理解和想象,里面有特有的结构、规则,这些也是诺兰的创作内容之一。"如果将电影界比作浩瀚的宇宙,那诺兰一定是擅长电影叙事形式主义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3.
刘立荣 《东南传播》2014,(11):104-105
电影的叙事人称至关重要,如果运用不当会影响电影的叙事逻辑。本文以电影《无人区》为例,从叙事人称的角度对电影文本做了研究,发现该片三次叙事人称的转换中存在着两个悖论,使影片出现部分情节不符合逻辑、结尾画蛇添足的问题。希望其他电影作品能够以此为鉴,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相似文献   

4.
冯肖应 《今传媒》2015,(3):108-109
好莱坞电影的热映往往能引发大批观众的围观甚至追捧,如今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日渐崛起,好莱坞也将视角转战中国,多部诉诸于中国庞大电影市场的影片相继问世。这些影片不仅在取景上浓添东方色彩、在角色上不断注入华人面孔,还将中国功夫等元素加入其中,让观众在电影放映前更添了一份期待。事实证明,打着中国元素噱头的好莱坞影片在庞大的中国院线总是能让人格外关注。其实,好莱坞如此"迷恋中国",与中国的迅速崛起以及中国院线的爆炸性扩张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脱贫攻坚题材电影《十八洞村》以杨家兄弟等基层民众为表现主体,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以人民为导向”的叙事方式和独特的民族元素,鲜活地展现出了少数民族人民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自立自强与贫困奋战。《十八洞村》从平民化的叙事视角出发,立足于小人物的日常生活,深刻地揭示了人民面对贫困的态度,从“小叙事”中构建出脱贫攻坚进程中的“大历史”全景,为中国主旋律影片在主题和叙事方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芝颖 《今传媒》2020,(4):116-117
《影》延续了张艺谋擅长的古装、宫廷题材,在极致的东方美学包装之下讲述了一个具有西方内核的戏剧性故事,既满足了中国观众的深层民族心理,又契合了西方观众的期待视野。本文以《影》为例,从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事结构三方面,分析《影》对于中国文化书写的自我命名和重建。  相似文献   

7.
孙为 《新闻爱好者》2010,(9):177-178
媒介意识有助于反思电影叙事的一些核心观念,当代叙事艺术的范畴与涵盖在媒体领域的扩大与延展中不断地被革新,存在于不同媒体领域内的叙事模式随着媒体技术的融合渗透发生相互之间的影响,叙事艺术逐渐渗透进诸如超文本、电脑游戏等新媒体领域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早期苦情戏电影的叙事奥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发轫之初,世界各国大都是拍摄一些具有强烈动作性的打斗片、追逐片、滑稽片,中国电影自然也不例外。张石川导演的《活无常》、《一夜不安》、《店伙失票》、《脚踏车闯祸》、《打城隍》、《二百五白相城隍庙》等影片,“大多是以喜剧性内容夸张动作为特征的滑稽短片”。香港早期电影,如《偷烧鸭》、《瓦盆伸冤》等也是以动作场景为主的影片。但是,很快中国电影就转向了具有较强叙事性的故事片的创作。1916年盛演不衰的《黑籍冤魂》讲述了曾伯稼一家人备受鸦片毒害、家破人亡的离乱悲歌,影片结尾时曾伯稼与其女儿街头偶遇,父为黄包车夫、女为出台妓女的情景不知赚取了多少观众的眼泪。  相似文献   

9.
牛蕾 《视听》2021,(1):90-92
电影是时空的艺术,昆汀仿佛掌握了这门时空艺术的秘径,将时空把控得游刃有余.《好莱坞往事》是昆汀之于好莱坞的情怀之作,也是他最成熟的一部作品.影片一反昆汀以往故事为王的原则,选择了一种生活记录式的叙事表达,将好莱坞的一段往事娓娓道来.看似生活化的叙事时空却隐藏着丰富的与电影相关的影像时空,比如作为套层的影像时空、现实叙事...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符号开始融入外国电影并逐渐受到全球受众的关注。本文就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系列中的中国文化符号的应用及传播为例,对好莱坞电影文化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内容以及传播过程中的不同因素的考量和受众进行分析,总结好莱坞常用的中国文化符号传播策略与手段,以期促进中国电影市场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实现中国文化符号的全球传播,塑造更为正向良好的中国形象,实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相似文献   

11.
《敦刻尔克》讲述了二战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敦刻尔克大撤退.影片从宏大叙事背景下的普通人物入手,通过海陆空视角、一周一天一小时三个时空的交错叙事,揭示了战争与每个人的关系,用理性的方式反思那段历史和战争.本文尝试从海陆空的多线叙事、非线性的叙事时空来探讨《敦刻尔克》的非线性多时空叙事.  相似文献   

12.
许鞍华导演的电影《半生缘》改编自张爱玲的同名小说。画外音的大量运用作为影片一大特色,既很好地把握并传达了影片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还对剧情进行了画面外的解释和补充,实现了对剧情的建构。同时通过对叙事时间的调整,丰富了电影的叙事话语。画外音在影片中的叙事功能,对于影片风格的定位、叙事节奏的把握、人物形象的描摹和情感的渲染等方面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郑甜甜 《大观周刊》2010,(48):34-34
电影是文化的载体,近几年好莱坞影片中越来越多地添加了中国功夫、场景、古典音乐、古建筑以及民俗民风等形式各异的中国文化元素.本文剖析了几部成功的好莱坞影片中的中国元素,概括出好莱坞电影对于中国文化的解读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双生花"叙事模式由于其叙事视点的丰富性、叙事语境的多重性在电影叙事模式上是一大创新,我国运用"双生"元素进行电影叙事最早可追溯到民国电影《姊妹花》.文章从叙事视点、叙事语境和叙事空间对《姊妹花》镜头中的"双生"叙事及其影像元素进行分析,揭示出民国早期电影中丰富的镜头语言,对当代电影仍然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郜鑫鑫 《新闻世界》2014,(5):234-235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好莱坞电影就掀起了"中国热",并且经久不衰。这期间所塑造的中国女性角色从风尘放荡的妓女到身份显赫的贵人,从憨厚朴实的农妇到风韵别致的都市女郎,不一面足。本文探讨的是好莱坞电影中塑造的中国女性到底是什么样的形象,她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以及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李远 《新闻世界》2014,(11):146-148
军事题材电影,是表现国家软硬实力的优选形式,也是对外展示本国军队形象的绝佳窗口。在对外传播力方面,国产军事电影与好莱坞军事电影相比差距甚远。本文选取两部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军事电影为样本,从电影叙事结构的角度分析它们形象塑造存在的差距,并为其改进形象塑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田源 《声屏世界》2022,(3):32-34
2018年,青年导演胡波凭借遗作《大象席地而坐》获得国内国外多个大奖,这些奖项是国内和国际观众对这位已故的优秀青年最好的纪念礼物.同时,《大象席地而坐》斩获大奖也引发了电影各界对这位英年早逝的导演和其遗作极大的关注.胡波将自己的短篇小说改编成长达四个小时的电影,在原作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人物线索,也同时改变了影片的叙事结...  相似文献   

18.
吴岳茂 《声屏世界》2021,(12):71-73
《中国喜事》是由海南卫视在2019年精心制作的一部人文纪录片,并采用多样的拍摄手法将不同城市、不同圈层的人物角色、故事和风格展现在不同的场景中.该纪录片以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符号转换,把中国人的喜悦与生活巧妙地联系起来,最终获得大众的共鸣,使其在众多纪录片中夺得了一席之地.文章分析了该片的叙事结构和符合效应,...  相似文献   

19.
吴健 《东南传播》2016,(9):24-27
青春电影《我的少女时代》用插叙的手法讲述了一群高中生恋爱和反抗教导主任不公的故事。与近些年其他的青春电影"祭奠青春"的主题不同,《我的少女时代》延续青春的反抗与追求梦想,结局是开放式的大团圆。本文从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事角色和叙事情节四个方面来分析《我的少女时代》的反抗与梦想。  相似文献   

20.
谭熠 《新闻世界》2013,(12):136-138
2012年2月8日,中美双方就电影产业达成协议,美国大片每年的引进名额将增加14部,同时将分账比例从13%提升至25%。这些数字对好莱坞巨头们而言,如同吹响了开采金矿的号角。纵观此后上映的电影频频打出"中国元素"牌,并且吸金成功。从这些"中国元素"中我们应当看到其中的利好因素,但更应该对好莱坞大打中国元素牌有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