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对广州市农民工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认为农民工这一群体是手机互联网的现实受众。针对手机互联网在对农民工传播时存在的低满意度、低信任度问题,笔者提出一些解决对策。手机互联网这一媒体要积极寻求与其他媒体的合作,强强联合,创新内容;要进行市场调查,针对农民工所切实需要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传播;手机互联网要认识到这一受众群体,完善技术和服务,努力实现"双赢",既满足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实现社会效益,又挖掘手机互联网的受众空间,实现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广州市农民工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认为农民工这一群体是手机互联网的现实受众。针对手机互联网在对农民工传播时存在的低满意度、低信任度问题,笔者提出一些解决对策。手机互联网这一媒体要积极寻求与其他媒体的合作,强强联合,创新内容;要进行市场调查,针对农民工所切实需要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传播;手机互联网要认识到这一受众群体,完善技术和服务,努力实现"双赢",既满足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实现社会效益,又挖掘手机互联网的受众空间,实现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日本手机媒体发展早,技术先进,内容传播丰富,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本文以日本手机媒体内容传播中最能体现媒介特性、发展最成熟的手机报、手机小说为研究对象,剖析日本手机作为阅读媒体在内容组织及传播方面的特点,并提出手机媒体内容组织互动性、提供内容能吸引受众多次访问、社会责任性、对象性及内容媒介融合等对我国手机媒体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电视看似被新媒体所冲击以致失去大量受众,但其实是危机与机遇并存,载体的转移使电视机不再是电视的唯一播出平台.作为新兴媒体,手机为电视这一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平台.从内容提供商的角度讲,电视节目制作者需要根据新媒体特性创造新的产品形态.传统电视节目必须综合手机媒体的特质,找到适当的内容和形式承载手机电视受众期待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如今手机已经成为大众化的传播媒体,日益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发展.手机媒体的小众化传播有着不同于其他媒体传播的优势,人性化的信息服务、碎片化的信息传递、移动化的即时传播都让手机媒体成为信息时代的“宠儿”,逐渐赢得了受众的青睐. 手机媒体小众化传播的特点 小众化传播是手机媒体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其特点主要包括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受众三个方面.无论是传播形式,还是传播内容,受众都可以自主选择,自由空间大.正是这种人性化的传播方式,使得手机媒体的小众化传播逐渐被关注,并且得到了迅速发展.传统媒体的大众化传播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小众化传播恰恰是对大众化传播的一种补充与延伸,使信息的传播更加灵活、迅速、全面.  相似文献   

6.
手机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手机视听APP的选择,本文在对河南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校本科生与研究生共217位学生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发现手机视听APP发展迅速,其受众较为分散,没有形成手机视听APP"一家独大"的格局.面对大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的用户体验以及对手机视听APP的期望,"内容为王,'类化'细分","精准把握受众需求,定制创意方案","平台优化,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手机视听APP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宋晓雪 《新闻世界》2011,(9):136-137
手机媒体在中国的发展,不可能直接拷贝I—MODE模式,在现阶段发展的重点是手机短信;3至5年后随着3G在中国的逐渐普及,相关法规的完善,手机媒体将实现网络化、宽带化,手机将成为随身携带的、交互式、多媒体的大众媒体,将创造一个巨大的媒体市场,但是手机媒体的强制性传播也给受众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鲁茂亮 《视听界》2013,(5):63-65
在这个移媒体蛊行的时代,手机媒体正以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改变传媒的市场格局。本文主要探讨手机媒体触发性的物理功能改变了人们对待和处理信息的观念和方式。手机媒体“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和内容的兼容性,使得手机更像一个“碎片化传播”的媒体,这种碎片化的局限如何弥合,是人们需要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现在人们打开报刊,满眼都是短信服务的广告;打开广播、电视及互联网,满眼都是通过手机短信来参加活动或与节目互动的邀请。媒体与受众之间的沟通方式已经从书信、电话渐渐地让位于手机信息。手机对媒体传播行为的介入使受众的积极性被更有效地调动起来,传受双方之间的界限进一步变得模糊。起初,手机定位于通讯行业,缺乏作为一个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6年4月底,《常州日报》与常州移动合作,推出了“常州手机报”,正式参与了自2005年发展起来的手机媒体这一新兴传媒的竞争。手机报、手机电视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是2005年中国传媒发展的一大亮点。就在通讯技术不断发展、手机用户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手机媒体的出现似乎成为一种必然。但是,在欣喜与兴奋之余,笔者以为,对手机媒体这样一个新鲜事物更多的需要的是冷思考。毕竟,手机报、手机电视等手机媒体的出现,仅仅是个开头,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成功。要让这种新兴传播渠道下的传播行为,得到受众的认可并良性运转起来,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极高的普及率和广泛的用户群体,让手机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影响也越来越广泛。近年来,随着通信与网络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手机也从传统的即时通讯工具变成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特性于一身的移动媒体终端。手机媒体的受众相较于传统媒体的受众,具有鲜明的特点。同时也对受众特别是年轻的群体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旦 《新闻爱好者》2011,(23):38-39
碎片化时代,手机媒体结合自身突出的比较优势,积极顺应信息碎片化、媒体碎片化及受众碎片化的传播潮流,取得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在手机媒体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隐忧。唯有狠抓机遇,认清并规避缺陷,才能促进手机媒体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圣红 《传媒》2016,(12):93-96
近年来,随着手机媒体的高速发展,手机为人们的社交提供了便捷服务.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手机媒体社交功能虽带来了便利,但人们的社交仍然存在“情感交流贫乏”“更感孤独”等现象.本文通过聚焦手机媒体各发展阶段对社交的促进与限制、对媒体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实例研究,提出“建立回归本源需求的社交模式、建构手机媒体科学发展机制”的建议,以便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交流需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媒体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手机媒体在现实生活当中得到了良好应用,手机媒体也成为了其他媒体一大重要竞争对手,对于传统媒体产生了一定冲击。将手机媒体和其他媒体实现相互融合为广大受众群体传送体育信息资源,有利于促使新闻传播效率和效果得到全面提升,促进国内体育事业健康蓬勃发展。本文主要是关于手机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当中的应用研究,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全媒体环境下,手机成为人们越来越不可缺少的部分,而随着手机而来的不仅仅是"福"还有"祸"。如何追本溯源,抓住最重要的"恶源",实现手机的引"福"趋"祸"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综述了当下学界关于手机媒介素养的各方研究,围绕媒介素养的定义,指出手机具有联络功能、助力政务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福",有淡漠人际关系、挑战信息真实性、信息过剩生产等方面的"祸"。提出,手机的"福祸"表现原因不在于手机本身,而在于人的媒介素养。并以工具理性、价值理性、"使用与满足"理论为维度,着眼受众的心理因素与媒介环境,从媒介素养教育、强化法律约束、引导自媒体的道德自律等方面提升受众媒介素养,以期趋利避害,使手机更好地服务于受众。  相似文献   

16.
马持节 《新闻界》2007,(3):94-96
手机电视被称为新媒体先锋,一路走来,受到了业界的青睐,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的媒体纷纷上马手机电视业务,以期抢占潮头,争夺先机。其实,任何一种媒体的诞生及其生命力,都要通过传播效果来反观,受众作为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向来受到传播学者关注。手机媒体想在媒体生态中获得一席之地,并求得更好的发展,必须从受众因素分析入手,探求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当前手机媒体以有形、无形的方式作用于比任何一代都更充分地享受媒介资源的受众的日常生活,故而更应该用好的文化内容吸引受众,满足受众的文化需求,并能够以优秀的文化精品传递主流价值观进而影响受众,然而当前手机出版内容建设却存在很多问题,“万象丛生”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其可持续发展.因此,数字出版产业应当努力做好手机出版内容创新工作,走“内容+通道+终端”的商业模式,才能够振翅高飞.  相似文献   

18.
藏语主流媒体在引导舆论、传播信息、满足人们需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西藏自治区为例,当地的主流媒体包括西藏电视台,西藏日报,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等,他们在传播信息,满足人们获取信息需要,丰富当地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藏语主流媒体的受众构成进行分析,包括他们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同时对藏语主流媒体受众的需求进行探讨,并就更好适应受众需要,推动藏语主流媒体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视拥有的受众越来越多,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传播力量。本文试对手机电视的受众、传播内容和盈利模式进行分析,指出手机电视不会取代传统电视,但是传统电视媒体应该积极利用这种新兴形式,扩充自己的力量及影响。  相似文献   

20.
韩蓄 《出版科学》2013,21(1):47-49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纸媒面对新兴数字媒体的挑战,为更好地满足受众个性化、多元化的信息需求,需要跨越新旧媒体的鸿沟,跨媒体运营和发展。通过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互联网等数字媒体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多渠道合作,促进纸媒与网络媒体之间在内容信息、受众资源和传播途径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在相互渗透和融合中实现多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