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晶娇 《今传媒》2013,(8):63-65
传统公益广告在技术和媒介不断更新之背景下逐渐显示出无力感,互动特质的融入,呈现双向传播、参与体验的特点为之注入新鲜活力。本文以公益广告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互动性特质对传统公益广告传播的影响和意义。从互动的本质分析入手,具体论证了公益广告中的互动优势、表现策略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公益广告反映的是社会主流文化,对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公益广告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公司敏锐地意识到公益广告可以突出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心,成为企业与公众之间最好的沟通渠道,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他们通过公益广告的频繁播出强化企业的品牌形象,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丙芬 《今传媒》2016,(4):111-112
互动微电影的互动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制作方的微电影作品完成前互动,制作方的微电影作品完成后互动.但与蓬勃兴起的微电影相比,互动微电影的发展相对缓慢.一方面源于传播平台、传播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源于剧情设置、技术等要素的制约.互动微电影以其交互艺术而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必然因其相伴而生的制约因素而阻碍其发展速度,所以,必须采取打造传播平台、优化互动设置、发展互动交互技术等策略开拓互动微电影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相关公益广告的文本解读和剖析,力求廓清公益广告普适性主题的传播优势、理念构成及价值选择。作者认为,公益广告普适性主题,就是指符合人类普遍价值观、能够较广泛地适用于受众传播和接受的公益广告主题、题材和内容。具有普适性人类价值观的主题公益广告,更符合人类的主流价值取向,更有利于传播发布,也更容易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5.
毛仲杰  杨卫敏 《传媒》2003,(2):45-45
公益广告以大众功利为目的,比商业广告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更广阔的社会意义。一则好的公益广告就是一面先进的旗帜,一种进步和文明  相似文献   

6.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带来了传播观念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建构着新的传播环境和传播格局,同时也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新媒体为主流媒体的公益广告传播提供了新途径、新平台,主流媒体公益广告传播与新媒体融合,能够让受众在互动中接受公益广告的人文观念,能够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能够带来优秀创意的不断突破。  相似文献   

7.
张春蕾 《今传媒》2016,(3):72-73
公益广告已经走进了公众的精神家园,对公众的生活、工作、精神产生影响,甚至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重点论述当前我国公益广告发展与传播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原因出发,探究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策略,望对今后我国公益广告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8.
公益广告反映的是社会主流文化,对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公益广告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公司敏锐地意识到公益广告可以突出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心,成为企业与公众之间最好的沟通渠道,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他们通过公益广告的频繁播出强化企业的品牌形象,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让新闻更有力量,是宁波广电集团新闻综合频道近年提出的发展目标。如何让新闻更有力量?我们在深入反思的基础上,从立场、现场、气场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与突破,力求在媒体专业水准、媒体魅力突显、媒体影响力扩大上不断创新,做大做强,力争在媒体改革与竞争的新时代中成为价值引领、魅力频道和强势媒体。  相似文献   

10.
公益广告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从1985年中央电视台播出“广而告之”栏目以来,我国的公益广告事业已走过了十几个春秋。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广告业的日新月异,中国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开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因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与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使公益广告未能形成更  相似文献   

11.
电视公益广告的创作主题一般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进行展开,在创意表现上,多以情感诉求的表现方法,采用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敏锐的观察力紧扣时代的脉搏,讲述当下正在人们身边发生的故事.河北省第二届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大赛的获奖作品《抢红包》《常回家看看》《用感恩的心守护那份爱》,分别以不同的创意表现形式表现了年轻人与老年人的情感沟通问题,传达孝老爱亲的美德观念.作品从不同的创意角度,通过丰富的镜头语言,贴近和展现百姓日常生活原貌的叙事风格,抓住当下人们最关心的社会问题,讲述大时代下的人们身边的小问题,引发我们的触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赵子为 《记者摇篮》2012,(10):15-16
心理互动是心理学名词。媒体人对此的解释就是沟通。这里是从心理学角度探讨采访活动中心理互动功能。与人沟通是记者的基本技能,良好的心理互动是完成采访任务的保证,深层次心理互动是提高新闻质量的手段。我们在走基层采访实践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被采访对象。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我们的采访会有不同深度,那么,是什么影响着采访内容的深度挖掘呢?不是双方身份和文化差异,而在于你能否与对方在短时间内搭建一个良好的心理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13.
娄明 《视听纵横》2003,(5):111-111
公益广告是社会明的标志。其作用是倡导真善美的社会风尚,劝导人们遵章守法,树立符合社会的行为规范。同时公益广告又是利用艺术的沟通手法,体现社会明,张扬人精神。公益广告的题材,可以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公益广告大量出现,互动型网络公益广告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出自身的优劣,而受众也会在体验中接受到公益广告中传播的人文观念.正确对待正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互动型网络公益广告,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网络广告有着长远的影响.本文结合这一问题,对互动型网络公益广告的特性以及发展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电视公益广告对于构建我国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从人文视角来看,只有不断地加深电视公益广告的人文关怀,才能从人文视角中制作出更加满足观众内心需求,并凸显出符合社会价值观的审美。因此,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的人文视角,指出现阶段人文视角下电视公益广告的重要性以及表现,并分析目前电视公益广告存在的问题,提出电视公益广告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和建议,以期为电视公益广告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话题热度持续走高,因此,食品安全成为了当前公益广告的重要主题之一,并逐渐衍生出多种多样的广告作品,本文就以中国食品安全广告为论点,对国内食品安全广告的市场需求、核心主题、形式特点、宣传渠道、不足之处、发展建议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多模态公益广告通常选择图像、文字、颜色等多种社会符号资源协同配合共建话语意义,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问题;旨在指引大众走向文明,培养良好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换言之,此类话语受众群体广泛,引导并影响人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积极参与话语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文明城市建设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出发,以文明城市建设中的多模态公益广告为语料剖析各模态间如何产生合力,亦即图像、文字和颜色等不同符号模态之间如何协同一致、相互照应、彼此增强,从而成功地完成与广大受众互动意义的建构,进而达到积极参与话语的社会实践目的。  相似文献   

18.
张雯雯 《传媒》2017,(24):79-82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伴随社会各方面加速转型,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公益广告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是社会文明的推进器,也是社会价值变迁的镜像.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当代公益广告的发展脉络,分析了不同时期社会价值变迁与公益广告的文化互动关系,进而思考公益广告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公益广告新探》一书的最大特点在于"新":资料新、视角新、架构新、观点新。这种公益广告理论研究的价值就在于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发现和研究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用它来指导公益广告实践活动积极健康地开展,以推动公益广告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消费时代,大众正在从被动走向主动”,在这样的传播背景下,传者和受者之间的互动要求更加突出,过去单纯由媒体向受众传播信息的模式受到空前的挑战,电视等各媒体都在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吸引受众,由于广播声音的即时同步效应,广播与听众可以实现即时参与,传者和受者之间得以近距离的沟通,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听众的心理需求,互动让广播更生动,为广播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一、互动,带来了更多的听众过去我们办广播的形式主要是“我播你听”,这样的结果我们离听众越来越远,渐渐的失去了听众,尤其是面对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竞争,广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