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我国自1985年开始试行 博士后研究制度、试办博士 后科研流动站以来,至今已 有15个年头了。随着我国人 事制度的改革和深入,博士后的招收数量不断扩大,申请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做研究工作的博士越来越多。经过实践证明,博士后制度对选拔和培养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加强学术交流,促进人才流动和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工作业绩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如何从众多的申请者之中选拔出最优秀的博士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我国对招收博主后研究人员的…  相似文献   

2.
《学会》2017,(11)
青年科技人才是未来国际科技竞争战场上的核心资源,是决定国家未来科技竞争力的关键资源,扶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是各国科技竞争政策的着力点。本文以青年科技人才特征、青年科技人才培育的问题与影响因素以及我国青年人才培育对策研究和国外青年人才培育研究状况为主题,对研究现状进行深入梳理,为深化青年科技人才培育研究提供了基础,为学会等社会组织扶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提供了有益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博士后科学基金自1985年设立以来,截止2011年底共资助博士后27412人,资助总额达到了6.9亿元,为我国的科技人才队伍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以我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促进青年人才成长的绩效为研究对象,通过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统计分析和后续成长状况研究,验证我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对稳定博士后队伍,提供“第一桶金”,促进人才成长的作用;通过对首批受资助博士后发展现状的追踪和文献计量分析,以个案研究的方式,表明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资助帮助科学家凝练了研究方向,为后续研究成果的取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因此将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看作一个复杂巨系统问题,基于WSR系统方法论视角,从物理发展、事理发展和人理发展三大维度构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并结合2035年远景目标,利用2010—202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对其纵、横向发展态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水平呈现整体递增、稳中向好趋势,但综合得分低于江苏和浙江两省,尤其在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科研条件及人才科技创新产出等方面与上述两省仍有一定差距。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评价提出构建多元化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评价体系、建立“政产学研”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创立长江经济带省市人才协同评价机制等建议,并对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高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深化国际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合作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青年科研队伍是最具创新活力的生力军,是开展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的主力军,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坚力量。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迫切需要加强青年科研队伍建设,切实建立有效激发青年科研人员创新创造能力、活力和动力的人才发展环境。文章在分析重大科技成果产出过程中青年科研队伍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科学院青年科技人才自主培养主干计划"青年创新促进会"的经验成效;从多措并举加强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支持、营造青年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制度环境,以及打造多样性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平台3个方面,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时代背景下优化我国青年科研队伍发展的系统性思路,建议进一步优化推广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发展共同体建设,加快促进青年科技人才跨学科合作,实现交叉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6.
张静一  刘梦 《科研管理》2020,41(7):271-274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代表国家级水平的科研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中心,既要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也要出高层次高质量的人才。以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探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的模式,包括牵头建立跨院系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培养学术带头人;经费进修双保障,培养青年学术骨干;重视博士后培养,形成后备青年学术骨干梯队;积极引进有国外研究经历的优秀人才;国际化办学培养研究生。通过以上模式,凝聚、吸引和培养了一批科研人才。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1995年对中国科学院370多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和330多名博士后合作指导专家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博士后人员和合作指导专家对我国和中国科学院博士后事业发展中的若干重要问题的看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向名校集聚一直被认为是全球科技精英人才机构迁移的主要特征。通过对2430名高被引科学家的简历进行分析,以及对其中308名高被引科学家迁移原因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科技精英人才向名校集聚实质上是指向ARWU排名1~100名的大学集聚。且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科技精英人才总会向一流大学迁移与集聚,即使这一过程有反复,但最终还是会在一流大学形成集聚,世界一流大学是集聚科技精英人才的主要平台。而要想吸引人才,就需要进一步加快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增加中国以及中国大学的吸引力,使之成为顶尖人才的向往之地。  相似文献   

9.
由香港运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泽盛先生向福建省科协捐资300万元人民币创办的运盛(福建)青年基金会设立运盛青年科技奖,本奖每年评选一次。七年来,已有70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本届的10名获奖者,均为高级职称,其中博士5名,硕士5名,平均年龄35岁。他们是福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们当中有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有省部级优秀科技工作者、“福建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福建和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并有4人是荣获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可谓科苑新星灿烂,一代新人辈出。  相似文献   

10.
刘云  杨芳娟  陈颖  刘文澜 《科研管理》2017,38(10):138-14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是中国博士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5年设立以来,已成为中央财政资助博士后科研工作的主渠道之一。本文在系统分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绩效评估需求和绩效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循证设计理论研究构建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整体资助与管理绩效评估框架以及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首次开展了针对近年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绩效评估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资助体系、促进了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成长和创新性研究成果的取得,最后从改进基金资助模式和资助类型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石枫 《科教文汇》2012,(5):25-26
研究生教育的双语教学可以采用英语授课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利用暑期课堂请外教做系列讲座、邀请国内外学者做英语学术报告、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会议、要求学生广读文献撰写英语综述以及利用组会鼓励学生采用英语汇报等实践模式,培养研究生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穆荣平  廖原  池康伟 《科研管理》2022,43(10):160-171
准确把握杰出科学家成长规律是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制定前瞻性和针对性的重要保障。综合使用统计分析、比较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组合对1901—2021年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群体的成长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杰出科学家做出重大成果的时间集中在35~45岁,其重大科学贡献获得学术界认可的平均年龄在57~58岁,其中,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平均获奖年龄呈现上升趋势,而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平均当选年龄呈现下降趋势;(2)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重大成就获得认可的时间相对较短,物理学等领域重大成就获得认可的时间相对较长;(3)杰出科学家通常拥有良好的科学教育背景,并在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平台进行过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在一流的学术环境中成长起来;(4)杰出科学家的涌现表现出较强的群落效应和明显的师承关系,师承关系是杰出科学家成长的重要因素,师从名家可以有效促进科学家成长。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对杰出科学家支持政策和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制定提出了两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科学奖中的“人才链”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诺贝尔科学奖是当今自然科学界公认的最高荣誉 ,2 0世纪至今为止的 4 56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是 2 0世纪科学的“超级精英”。从科学学的观点来审视 ,我们会发现他 (她 )们中间存在着一个个的“人才链” ,正是通过这种“人才链” ,使使知识得以积累 ,学派得以形成 ,创新得以延续。文章分析指出 ,科学形成“人才链”的主要因素有 :科学大师是“人才链”的核心 ;不断创新是“人才链”的关键 ;宽松环境是“人才链”的土壤 ;“马太效应”是“人才链”的媒介。并认为 ,在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中 ,我们应该加强规划 ,找准方向 ,重点倾斜 ,培养帅才 ,自由探索 ,敢于创新 ,以形成自己的中国学派和“人才链” ,进而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科研拔尖人才的成才规律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优势积累"为科研拔尖人才做出杰出工作提供了最大可能。"优势积累"的因素包括:具有良好的先天素质,进入名校学习,师从名师,有出国留学经历,以及在一流研究机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等。但是,最终评判科研拔尖人才的标准是做出高质量的研究工作,而不是其它因素。我国拔尖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广泛利用国际资源以及建立基于普遍性原则的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5.
Analysts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university-industry research relations (UIRRs) and increasing proprietary behavior on the part of universities often focus on single-indicators or adopt promotional or critical stances. However, assessing impacts of shifts toward a more proprietary university is inherently complex because of potential countervailing or mediating factors within working relationships. From interviews with 84 biological scientists at nine universities we find scientists view UIRRS and universi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policies in complex and often conflicting ways. For example, university scientists believe UIRRs are valuable for increasing contact with scientists, but are problematic because working with industry can restrict communication among scientists. Also scientists believe university IP policies should shield their work from opportunistic behavior and at the same time be designed to attract industry partners. In addition scientists believe universities use their IP policies primarily as revenue raising vehicles and secondarily to address public good issues such as technology transfer.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交网络平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SNS)的发展,学术文献在SNS上开始广泛传播,也促进了科学家在SNS上进行学术交流,这对学术生态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学术文献在SNS传播是科学家之间的“非正式学术交流”和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非正式科学传播”在SNS平台上的延展。本文对30290篇进化生物学(Evolutionary Biology)WoS文献数据和Altmetrics.com平台Twitter转载数据进行了时间和空间计量及比较分析,对学术文献SNS交流活动进行解读。研究发现,第一,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弱,并且Altmetrics主要受到社交网络平台交流影响;第二,社交网络平台交流偏好于非正式科学传播,是一种新型的“社交网络+科普”科学传播模式;第三,社交网络平台的交流存在时空特征,在交流时间上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交流地域上也具有较高的国家倾向性。  相似文献   

17.
周炜  蔺楠  张茜 《科研管理》2022,43(1):14-21
    以1980至202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为基础,对学术创业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内容如下:(1)总结了已有研究中常用的学术创业概念和分类;(2)围绕学术创业主体,重点阐述了个体层面学术创业活动的研究成果;(3)对学术创业领域常用的理论及其适用问题进行了诠释;(4)从社会经济和基础科学两个方面介绍了学术创业的影响;(5)提出学术创业的研究展望,即关注数智经济阶段学术创业类型的变化、拓展学术创业研究的理论视角、扩充学术创业的研究主题以及在进一步完善国内学术创业研究体系的同时,深化中国制度背景下学术创业问题的探索,如儒家文化环境中的学术创业动机,不同地区/省份的学术创业差异等。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为中国学术创业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Research Policy》2019,48(9):103799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DR) has raised increasing expectations among scholars and policymakers about its potential to produce ground-breaking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and satisfy societal demands. While existing research highlights that novel connections across fields is beneficial for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with high academic impact, comparatively less is known about whether IDR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to scientists’ engagement with non-academic actors. To investigate this, we examine whether there is a systema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tists’ IDR-orientation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industry. We conceptually distinguish four stylized modes of interaction (firm creation, technology transfer, co-production and response modes) and employ three distinct indicators of IDR. We use data on 1,170 scientists affiliated to public research organizations in Spain, bibliometric dataset of scientists’ publications, and details of scientists’ past involvement in interactions with industry. Our results show that IDR has a transversal influence on all four modes. However, IDR-oriented scientists are more strongly associated to transactional (market-mediated) compared to relational (personal-based) interaction mechanisms; while we find no evidence of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IDR-oriented scientists and their propensity to engage in different modes of U-I interaction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goal specificity.  相似文献   

19.
苏鹏宇 《科教文汇》2012,(2):197-198
《大国的兴衰》从三个历史阶段来论述一国的经济实力对军事乃至国际地位的影响,书中体现的重要大战略思想是大国的战略过度扩张的行为导致了大国的衰弱。该书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但仍有一些观点是值得商榷和质疑的,且近年来肯尼迪的思想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20.
魏东霞 《大众科技》2014,(3):132-133
在高职院校实施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的诉求不断变化。学校、企业必须及时了解学生诉求变化,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够提升顶岗实习的质量。学生对实习工作的态度、对薪酬福利的要求都在变化,同时企业对于学生的期望与学生的职业素养存在差距。学校必须重视学生职业诉求的变化,并且与企业保持良好沟通,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顶岗实习水平,让顶岗实习能够成功为学生打好未来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