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在心理学上叫内驱力。它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有“乐知”。才能“乐学”。因此,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愉快地积极地去学习,调动自己的内在潜能,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学生对某一件事和某一项活动的兴趣越浓,与之相关的能力发展得就越快。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问题。  相似文献   

2.
杨正茂 《教育文汇》2012,(10):40-4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在“知、好、乐”这三层境界中,“乐”的境界最高。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习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我在长期的教学中体会到,要让学生乐学,教师必须乐教。  相似文献   

3.
曹广忠 《科学教育》2001,7(3):13-14
乐学是学生学习的力量源泉,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都主张学生乐学,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家洛托诺夫得出了愉快而不紧张的学习原则。培养学生的乐学品德应成为每位教师的不懈追求,下面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习中兴趣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持久的兴趣,让学生不断处于较浓的学习兴趣之中,让他们乐学、善学、会学。  相似文献   

6.
李晨红 《成才之路》2010,(20):38-38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乐之”,才能“乐学”。因此。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千万不可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王艳丽 《考试周刊》2009,(23):172-172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几年的教学,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会:学生乐意学的内容记得快、学得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是我们教学应该追求的。要上好信息技术课,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我国古人强调教必有趣,以趣促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朱熹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现代教学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由这些精辟论述可见,数学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是否有“趣”.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对兴趣也强调:“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美术课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应处理好以下几点:一、注重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在...  相似文献   

10.
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学生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学习显得很是被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可见,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激励学生,使其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彼。怎样才能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呢?  相似文献   

11.
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目前教学的重要任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就是喜欢学,可见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那么,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并且爱学、乐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教师在导语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  相似文献   

12.
柳京明 《山东教育》2002,(11):48-48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如何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这是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由于中学地理一直为“副课”,使它在部分人眼中成了可有可无的课。再加上部分教师仍是“满堂灌”式教学,使许多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怎样让学生爱学、乐学地理,古代著名教育学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必须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任何责任心。”要让学生学好化学,就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处快乐情境,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孔子将这种情境概括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使学生达到乐学、想学、爱学的境界,是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和教育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宝贵的心理因素,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探究知识、认识事物才更有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好学、更乐学呢?这就需要教师让语文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  相似文献   

16.
德育课教学是一门说理性很强的学科,往往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要想使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必须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最终能达到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乐学”境界。要使学生从知学,至好学,进而达到乐学的境界,除了智力因素之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了,这就要靠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驾驭。  相似文献   

17.
孔子曾将学习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知学、好学、乐学,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一种强烈的学习热情,只有进人到“乐学”这一层次,才能使人做到在学习上自强不息。下面,我从三个层次来谈谈如何使学生达到知学、好学、乐学。  相似文献   

18.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更认为: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运用“暗示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心理活动的暗示环境,引发学生记忆潜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展开无须强记的思维活动,变“苦学”为“乐学”。  相似文献   

19.
龙云平 《成才之路》2010,(8):I0018-I0019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怎样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获得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呢?就这个问题,我结合自己在《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一节的教学,提几点做法与大家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发现教材所蕴含的兴趣因素,以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感,并以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因此,我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中,经常引导学生在乐学中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