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法)分别对普洱市生产的5个普洱茶(熟茶)样品,进了快速无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由云南大叶种类加工的5种普洱茶(熟茶),由于发酵方法不同,或者贮存时间不同,虽然它们所含的化学成分相同,但各组分含量不同;它们的红外光谱比较相似,但仍存在差异。红外光谱分析法,从分子水平上反映了不同发酵方法和不同存留时间对普洱茶(熟茶)的影响。该法无损、快速、准确,所需样品少,为客观评价普洱茶(熟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实验表明,普洱茶(熟茶)中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变化反映在红外图谱中1238cm-1吸收峰和1518cm-1吸收峰的变化上面。  相似文献   

2.
植物油红外光谱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红外光谱法对9种植物油的红外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不同品种植物油具有基本相同的红外光谱特性,如3009、2925和2854cm^-1处的C—H伸缩振动峰,1746cm^-1处的C=O伸缩振动峰,1464、1377cm^-1处亚甲基的弯曲振动峰,722cm^-1处碳链骨架振动峰以及1238、1163、1099cm^-1处甘油三酯中C-O伸缩振动峰等。不同品种植物油或同一品种植物油由于工艺、原料或存放时间的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指纹特征。该方法简便、快速,对于植物油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金钗石斛红外光谱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分析了来自云南和浙江的两个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的红外光谱特征。两个金钗石斛样品均具有基本相似的红外光谱,但个别吸收峰的峰强及峰位具有明显区别。云南金钗石斛具有明显的2851 cm^-1吸收峰和较小的1736 cm^-1的吸收峰,而浙江金钗石斛具有较小的2852 cm^-1峰和很强的1740 cm^-1吸收峰,其峰高与1636 cm^-1处的峰高相当。两者的二阶导数谱在1055 cm^-1和1073 cm^-1附近的峰也有明显区别。这种方法对于快速直接判定金钗石斛的产地来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白酒红外光谱"指纹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五粮液、极品五粮液、贵州茅台和泸州老窖四种白酒冷冻干燥物的红外指纹特征。一维谱图分析表明,五粮液在1727cm^-1附近有明显的酯羰基峰,含有较多的乳酸和酯类物质;泸州老窖在1599cm^-1附近有较强的(-氨基酸的-COO-不对称伸缩振动和-NH3^+不对称弯曲振动峰,含有较多的氨基酸。五粮液在1601cm^-1附近的吸收峰明显强于贵州茅台的1592cm^-1附近的峰。在二维相关红外谱中,极品五粮液和五粮液在1470cm^-1附近都有1个较强的自相关峰,五粮液还有一个次强的自相关峰,说明五粮液干燥物中还含有一些热稳定性较差的物质。该方法可以快速、方便的区分不同种类、不同等级白酒干燥混合物组群结构的差异特征,对客观地评价白酒的品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FTIR光谱法分析了野坝子的茎、叶及全草红外光谱图,对红外光谱的峰形进行了归属分析。结果表明:野坝子的茎、叶及全草由于所含的化学成分不同和相对含量的差异,其红外光谱的吸收的位置和强度均有不同,它们具有各自的特征谱,为鉴别野坝子的茎、叶和全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茶氨酸是茶叶中特有的一种氨基酸.与茶叶品质有密切的关系;因其具有各种重要生理特性,拥有极大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作用.因此对茶氨酸的检测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茶氨酸检测的研究现状和拉曼光谱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以及茶氨酸拉曼光谱技术研究的现状。利用inVia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仪测试了茶氨酸纯品的拉曼光谱,并对其进行初步谱峰归属和分析,在898、937、1152、1311、1357、1452、1647cm找到了7个明显的拉曼信号,作为茶氨酸的特征峰.结果表明:拉曼光谱可能提供一种直接、准确和快速的检测茶氨酸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溴化钾压片法对来自云南、广西、山东和安徽的蔓荆子红外吸收光谱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对比。根据红外吸收光谱的不同,蔓荆子可以分成为两种类型,其中山东和安徽蔓荆子属于一种类型,云南、广西蔓荆子属于另一种类型。山东、安徽产蔓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在2925 cm^-1,2850 cm^-1和3008 cm^-1处具有明显的C-H伸缩振动峰,而云南、广西蔓荆子则没有明显的2850 cm^-1和3008 cm^-1处C-H伸缩振动峰,不同蔓荆子在1741 cm^-1处和1648 cm^-1处的峰高也明显不同。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法对于不同产地蔓荆子的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彝药双参和五气朝阳草都是典型的彝药药材,同属补养药.本文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彝药双参和五气朝阳草的红外光谱图.分析比较了两种样品在红外光谱图上的异同.结果表明,尽管它们同属补养药,但是它们各自的红外光谱的吸收峰的峰形、吸收位置和强度均有差异.通过对双参和五气朝阳草红外光谱图部分特征峰的药物活性分析,得出两者共同药物活性的分子解释.为双参和五气朝阳草的鉴定和药理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NH4)6Mo7O24.4H2 O,NiSO4和(NH4)2S2O8为原料合成了(NH4)6[NiMo9O32]·8H2O杂多酸盐,并利用化学分析、差热热重、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循环伏安等方法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结构及性质的研究。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在1000-400cm^-1处由两组突出的峰组成,显示出Waugh结构单元的特征谱带;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显示:紫外区吸收峰位置为207nm处,可见区吸收峰位置为563.2nm;差热-热重分析显示:该化合物在1067.9-1103.5K分解,说明具有较高热稳定性;循环伏安曲线显示:该电极反应为半可逆过程,是以扩散控制的表面氧化还原过程,且伴随质子化。  相似文献   

10.
佚名 《科技文萃》2005,(10):95-97
普洱茶有一个与任何茶叶不同的地方,就是别的茶叶一般是越新越好,而普洱茶却正好相反,"愈陈愈香".这份"陈韵"也是普洱茶爱好者最为推崇的一点.可以认为,古代茶叶制作和贸易手段限制,造就了普洱茶的这份特别.而这又让人们在饮普洱茶时,真的有一种品味历史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种不同发酵类型的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方法的变异系数小于4.38%,回收率为96.6%~104.0%.其分析结果为:3种不同发酵类型的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不发酵的绿茶,半发酵青茶,全发酵红茶,即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随着发酵程度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声波法从不同发酵类型的茶叶中提取原花青素化合物,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并建立了原花青素的光谱分析方法.方法的回收率为99.15%~104.5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27%.结果表明,3种不同发酵类型的茶叶中原花青素的含量情况是:不发酵的绿茶含量最多,其次是半发酵青茶,全发酵红茶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13.
茶业是福建的民生产业,其发展对于福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们从生态角度探寻福建茶业发展的未来之路,以期为福建茶业竞争力提升寻找可行路径。我们认为,茶业的生态化是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福建茶叶生态资源丰富,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要求存在差距,因此,在分析福建茶业生态化发展的主要障碍与突破因素基础上,我们重新构建茶业生态发展观,提出福建茶业生态化发展的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4.
对生普洱与熟普洱茶中原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条件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并建立了原花青素的光谱分析方法.方法的回收率为96.7%~10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06%.生普洱茶中原花青素的含量为56.34 mg/g,熟普洱茶中未检出原花青素.  相似文献   

15.
安化茶业始于宋,历冠湖南全省,尤近代以"湖红"的产销名满天下,但花无百日红,到民国晚期,已濒破产.考其原因茶商与茶农之间的互动虽延缓了茶业的凋敝,但互动中的内损连同洋商与茶商之间互动的外耗与其他客观因素一起,最终导致了安茶的凋敝.  相似文献   

16.
金华是茶叶产地,氟污染严重,其茶氟值得关注。本文通过对茶氟的调查分析,表明金华现有绿茶的茶氟含量偏高,但正常饮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浅析信阳毛尖茶的突围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阳茶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信阳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其发展存在双重机构的同时管理、茶叶科技投入不足等问题。有鉴于此,应该抓好无性系茶树良种的选育与引进,大力发展有机茶和无公害茶,才是信阳毛尖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8.
发酵生产蛋白饲料中复合菌种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茶粕为基质接入一定微生物进行发酵以获得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微生物蛋白饲料,菌种的筛选和优化是关键。本实验所用的复合菌种是已经过筛选和优化了的,为进一步确定所得的复合菌种是否为最优菌种组合,实验对该复合菌种在茶粕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种可以有效地利用茶粕基质中的营养成分合成菌体蛋白,表现为较高的菌体干重收率及总糖的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9.
普洱茶文化是千百年来澜沧江畔云南多民族文化交汇的土地上开放出的一朵耀眼奇葩。它与云南各民族的自然、地理、经济、文化、历史紧密相连,其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底蕴,为云南、为中国、为世界创造并保留了璀璨夺目的物质、精神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和谐"文化内核和魅力,对当代人类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深远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广东居民的饮茶习俗内容非常丰富:在物质文化的层面上,包括了茶树、茶叶产品,等等;在将神文化的层面上,则包括了广东三大民系的特色饮茶习俗。介绍广东居民的饮茶习俗,可以为广东的茶叶生产和贸易等行业的经营者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