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产学研联合的现状与经验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从1992年国家经贸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以来,我国产学研联合取得了重要成就。本期专题笔谈是产学研联合的组织和实施单位的负责人在2002年12月18日召开的国际产学研联合高层论坛上对10年来产学研联合的总结发言。  相似文献   

2.
我国组织“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密切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调动三者的积极性,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快我国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在国务院经贸办、国家教委和中科院的关心和直接参与下,我国建立了“产学研联合工程”计划,并于8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3.
1993年以来,在国家经贸委、国家教委和中科院共同倡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促进和带动了一批企业的技术改造与引进、产品调整及开发,同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地调动了院、所的积极性,发挥了院、所的科技优势,促进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实践表明,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近几年来,结合我院实际,我们也积极参与了兵器系统及地方的产学研联合开发工作,做出了一些成绩。 提高对产学研联合工作的认识,不断强化为企业服务,为地方服务的意识,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是开展产学研联合工作的关键问题。西安工学院的科技人员和各级领导认识不一。有人担心此工作的开展会冲击教学;有人担心我院是小院校,知名度不高,很难找到合作对象,即使找到合作项目,也都是硬骨头。还有些人认为目前大部分企业经费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ICT领域产学研联合申请的SIPO授权专利为样本,按照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的组织类型区分产学研合作模式,首先从宏观上分析比较我国ICT产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演进路径;然后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微观上研究产学研合作网络整体结构及其时空演化,进而对产学研合作深度、广度及效率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ICT产业的创新主体已由大学转变为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经历了由以大学、研究所为核心的合作模式到以企业为主导的合作模式的转变。产学研合作网络呈逐渐增大趋势,且整体上表现出较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网络集聚程度较低,但网络连接效率较高。说明我国ICT产业中参与合作研发的大学、研究所、企业数量日益增多,知识转移效率较高的产学研合作网络已形成,这为充分调动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开展更加广泛、紧密、深入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自1992年产学研联合工程实施以来,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仅成功地组织了许多重大的产学研联合科技攻关项目,而且从整体上加快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进程,推动了企业的技术改造,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合作各方根据合作内容及条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合作,出现了成果转让、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共建实体等多种合作模式。然而,这些模式基本上都是以单项技术或具体产品为基础,对全面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有相当的局限性。随着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发展,企业对产学研合作的需求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单项技术…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结合共同体是知识经济时代产学研合作组织新的发展,它具有组织边界模糊、权威核心带动、组织形式虚拟、资源能力互补、收益和风险共享等特征.在构成上,主要由核心团队、辅助团队、外部合作团队构成.产学研结合共同体对于我国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从企业视角对我国产学研合作及其技术创新模式进行了分析.首先研究了产学研合作以及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的分类;然后利用江苏229家创新型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对产学研合作及其技术创新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产学研合作内容涉及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实验设备和仪器利用、信息获取等多个方面,在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中联合开发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委托开发和咨询也发挥重要作用、但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处于比较次要位置等基本结论;接着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深入剖析,形成了不能用科技成果转化率衡量产学研合作水平、产学研合作应由基于成果的合作向注重能力的合作转变、加快提升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水平的关键是要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能力等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8.
从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资金支持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对德国产学研联合的弗朗霍夫模式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作为借鉴,引出了对我国产学研联合模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美澳工程研究中心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程研究中心作为一种促进产学研合作、提高工业竞争力的制度创新形式,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先后组建了工程研究中心.对我国来说,工程研究中心作为一种产学研官合作的新型组织形式,目前尚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必须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工程研究中心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本文通过对中美澳三国的工程研究中心的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工程研究中心计划的有效运行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国家创新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我国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遇到了困境,未能顺利推进。许多参与主体缺乏对"协同"的深刻认识,在实施上手足无措。互惠性偏好理论的发展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协同"上的突破指明了方向。演化博弈分析表明,在适当的市场条件下,互惠性偏好及演化可以实现产学研互惠性合作,实现对传统合作模式的超越,进而克服"协同"瓶颈,完成真正的"协同",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迈上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一些针对性的对策来解决这些相应的问题。从明晰产权、开拓资金来源和提高成果转化率几个方面论述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加深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推向更深层次,为发展国民经济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联合已成为各国政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但纵观我国的产学研联合情况,政府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本文基于浙江省产学研联合的调查情况分析了我国产学研联合中政府的作用现状,提出了政府在产学研联合中的5种影响,并构建了官产学研的联合模式和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从现在起到2035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实现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目标的重要阶段,只有利用好产学研结合这一有力政策工具,才能实现未来15年科技发展目标。1992年,国务院发起"产学研联合工程",产学研结合正式进入政府介入阶段[1]。我国最初的产学研合作背后的逻辑是大学、科研院所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企业具有较强的成果转化能力,需要双方取长补短。这种理念的逻辑基础是创新线性模型,即一个完整的创新过程应该是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跟随,最后进入商业化。然而,这种模型已经被各种研究所证伪[2],因此,我们急需在新时代为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找到新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4.
近三年来江西省百家企业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数逐年增加,2008年比2007年增长了10.28%,企业产学研的合作模式主要有联合开发、合作培养人才、委托开发、技术成果转让等4种形式,但产学研合作不够密切,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只有10%通过产学研合作形式完成。必须健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提高产学研合作的层次,促进江西省科技资源的整合配置,增强企业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加快加强产学研联合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要在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加强产学研联合是必由之路。从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两个角度论述了我国加快加强产学研联合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联合创新法律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强对产学研联合创新的支持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促进技术创新的共同选择.促进产学研联合创新需要完善的政策法律体系进行保障.本文从产学研联合创新的内涵入手介绍了国外产学研联合创新法律机制的经验以及我国的现状,在分析了产学研联合创新法律机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学研联合创新法律机制的调整重点.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地方高校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产学研和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产学研和校企合作平台,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以期对同类院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分析广东省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给出了培育网络组织意识、完善产学研合作服务系统、加速完善产学研投融资机制及联合各方资源促进企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海门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在突出抓好科技进步工程的同时,注重发挥政府调控组织职能,重点组织实施“产学研”联合,立足“高技术、新材料、跨世纪”的总目标,按照“国际化、产业化、商品化”的要求,推动“产学研”联合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方向发展。先后获得“中国科技先进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市”称号,并被列为“江苏省星火技术密集区”、“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  相似文献   

20.
质量效益型的产学研联合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无疑是有益的,但带来的挑战也是严峻的。中国企业要想生存,要想保证已经占有的国内市场,要想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就必须上质量、上技术、上档次、降成本、降价格。因此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目前我国产学研联合存在着规模效益差、管理水平低、技术水平低的问题。本文提出质量效益型的产学研联合模式,以探讨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