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玉恒老师说过:"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语文课要重视朗读训练,这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以读促学、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这是许多语文课的有效做法。可以说,读作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手段,在新课标的"硬性规定"和名师名家的"经验之谈"下变得更炙手可热,书声琅琅已经成为听课评课的热议,甚至是一堂好课的标准。但是,不少教师为了追求朗读这一"语文课的亮点"(于永正语),处处用"读","读"样百出。表面上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课堂训练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当静止的文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来时,文字便成为一幅幅画面,一段段音乐。它用声音感染人,它可以跨越时空,沟通文本与读者的心灵。因此,说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当不以为过。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我们应该怎样指导朗读?  相似文献   

3.
在现今的语文课堂上,很多老师已开始注重对朗读的指导,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新理念,我想这才是语文课之所以称为“语”文课的最基本的特点.语文课上就应该有琅琅的读书声,这也是众多语文老师共同呼唤的语文课本色的回归.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将课上成真正的语言训练课呢?  相似文献   

4.
范珍珍 《现代语文》2013,(12):138-139
余映潮先生说:“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只是课,它并不是美的语文课。”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实践证明,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感受作品的音乐美、形象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认识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是目的,关键是教学中灵活运用朗读教学,让朗读教学充分发挥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对此略有体会。  相似文献   

5.
“读”乃语文教学之根,只有“读”才能让语文课回归自然还其本色,才能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海洋里吮吸智慧的琼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但不少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有声朗读,而忽视学生的“无声朗读”。笔者认为,语文高效课堂更需要的是“有声朗读”与“无声朗读”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在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讲而轻读的现象.语文课堂上,不少教师往往是讲多而读少,甚至只讲解不朗读,学生只是机械地、被动地听,本该丰富多彩的语文课成了“填鸭式”的满堂灌.我们应该认识到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朗读的意义,克服朗读被弱化、边缘化现象和朗读机械化、模式化问题,让学生以清晰响亮的声音,正确标准的语音,把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感情地读出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浸润.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一种欣赏,是一种感悟——这是《少年花季》电视连续剧中一位老师对学生说的话。我觉得它对语文教学很有启发。它对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具有深刻的意义。它道出了语文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新课程标准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基本要求,明确了使用新教材要注重朗读训练。可见,朗读作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这次新课改中被继承了下来,给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而目前朗读教学却被忽视了。有的教师认为朗读教学影响讲课时间,于是语文课采用了“以讲代读”、“以问代读”的教学方式。这样,朗读只能靠边站,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8.
朗读,语文教学的真谛□上海李成读写听说●●●●“文科要读,理科要练”已成为多数教师的共识。这里的一个“读”字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朗读又是阅读的重要方式。分析朗读时的心理活动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朗读是以强调眼、脑、口、耳同时活动...  相似文献   

9.
麻飒华 《学语文》2006,(1):18-19
在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多种举措,应实实在在地得到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而多年以来,语文朗读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和误区。因此,转变语文朗读教学观念,改革朗读教学方法,真正让语文课“读”占鳌头,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当前,小学生的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注重朗读教学,强化对学生日常学习中诵读的评价,指导学生多诵读。”长久以来,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高段的朗读教学,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比如,语文高段朗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朗读示范形式化、朗读内容零碎化、朗读教学表演化的误区。因此,转变小学语文高段朗读教学观念,探索小学语文高段朗读的新方法,让学生乐在“读”中,让高年级语文课“读”占鳌头,便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蒋万利 《学语文》2008,(1):50-50
语文课堂上的“语文味”应从哪些方面去体现呢?首先,运用朗读读出“语文味”。读是对文本语言的触摸,在朗读中应该凸显“语文味”。可在我们很多的语文课堂里却听不见书声朗朗,即使有也是走过场。充当一种不得不经历的环节,我们还见到把语文课的朗读剥夺的现象。凡此种种是把语文课的“语文味”给大大抛弃了。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句话概括了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现在“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教学理论界的共识,在此基础上探讨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更有其普遍意义。本文仅就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方法作一探讨。一、朗读是学习方法的基础以读为本,这是我国代代相传的语文学习方法。一篇范文,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得其妙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读可分为默读和朗读,对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来说,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运用。快速阅读,提取信…  相似文献   

13.
“以读代讲”已经成为语文教师实践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在课堂上把握好朗读内容和朗读方式,可以省却老师繁复冗长的讲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恰到好处的朗读引导有助于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有助于学习方法的掌握,有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因此,“以读代讲”应该被广泛运用于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4.
朗读教学中,有的教师在努力践行“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这些理念时发生了偏差,如何让朗读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亮点?可以从创设情境、范读引路、理解感悟、多元评价等方面入手,让语文课堂“读”领风骚。  相似文献   

15.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更要净化心灵、滋养入文、提升境界。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通过“听读”“自读”“品读”“说读”,实施四步朗读教学法,从而把语文的朗读和学生的思维紧密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6.
古人把朗读视为语文教学的至妙之法。办过私塾的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过“:凡读书都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还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过“: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及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可见,朗读对于语文教学十分重要。语文课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十分重视朗读。如新语文教学的领军人物韩军老师就大力提倡语文不要“花”太多,…  相似文献   

17.
武欣欣 《新疆教育》2013,(15):250-250
小学的语文教学中非常注重“听、说、读、写”的教学,其实在小这英语教学中这也是很关键的几步。尤其是“读”,它不仅是学生掌握单词,熟悉语法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听力,培养语感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朗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18.
谷自强 《阅读与鉴赏》2010,(6):32-32,24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学习语言,“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说”的训练却往往被忽略。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语言活动、智力活动、情感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既属于语文教学的"读",又属于"说".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不仅要看写作能力如何,文章理解怎样,还要看朗读水平如何.教师要把语文课卜成读书课,以读促问,以读促悟,以读促写.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能力为核心,育人为目标"的教改思路.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一般具有如下4个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书声琅琅”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蒋仲仁在《略论朗读与背诵》中指出“: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