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现代的"南音"是流布在闽、台、港、澳以及东南亚区域的一种传统乐种。但在古代文献的《二十五史》和《十三经》中,它却有另外的意义表述。历史资料显示现代"南音"与历史上淮河流域的"南音"有着一种渊源关系。历史"南音"的方位性通过江浙一带"清商乐"逐步表现出它的乐种性,为现代"南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最终实现了现代"南音"对历史"南音"的继承。  相似文献   

2.
泉州南音打击乐是一种以打击乐器为伴奏的表现形式。随着时代变迁,南音打击乐由传统"嗳仔指"的演奏到不断创作出新的打击乐作品。文章通过对创新作品《南音打击乐与梨园旦科》的分析,探究南音打击乐创新运用的衍变发展,并由此引发对南音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南音曲牌与唱腔的基本结构中蕴涵着丰富的南音乐学功能,其中南北交类曲牌颇具特色且有学术研究价值。通过以典型的南曲《听见雁声悲》为例,从南音与南戏相互融合的历史痕迹、南音曲牌的基本音乐结构与南音曲牌唱腔的特点,论证探讨南音“南北交”的源流、乐学功能与唱腔艺术。  相似文献   

4.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是一部著名的美学论文集,认真读来发觉它更像是一本优美的散文集,字里行间流露的全部是宗白华先生对美的感悟。读它如品茗,细腻而不乏深刻,犹如泉州南音,悠扬缓慢,使听者浮躁的心趋于平和。本文主要通过书中"美从何处寻"、"空灵"、"净化"等方面,对南音美学进行了的几点思考,惟愿作散步之谈。  相似文献   

5.
《百鸟归巢》是泉州南音"四大名谱"之一,简称"归巢",也有部分手抄古本称之为"百鸟",其演奏技法特殊,曲调婉约,结构讲究阴阳和鸣,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的音乐美学。该曲常作为南音会唱的结束曲,称为"煞谱",并借"宿鸟归飞"的音乐意境,寄托了客居他乡的游子对故国家园无限的怀念和深深眷恋,是泉州南音"谱"的典范,世代传承,久盛不衰,具有深厚的音乐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十八世纪"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常在文学作品中表达他的帝国主义思想。《鲁滨逊漂流记》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他的小说《摩尔.弗兰德斯》也不例外。小说通过主人公摩尔的视角及其复杂的生活经历,向读者介绍了北美殖民地,并把它描绘成"希望之都",借摩尔之口劝说读者到殖民地垦殖。笛福应用通俗语言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把众多角色融合于摩尔使其与读者产生共鸣。小说最初连载于低廉报纸的形式把中下层社会纳入读者之列。同时,笛福利用细节描写等手法达到真实使读者相信北美确是希望之都。这些因素使《摩尔》成为一本帝国主义宣讲书。  相似文献   

7.
南音指套的形成历史悠久,其中《我只心头》指套是迄今发现最早有相关记载的南音古曲。该古蓝传承衍进,历经明代、清代、民国、新中国四个历史时期的南音(南戏)文献记载,从小领域真实映照出南音传承历史大背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依据历史资料,通过插图举证,从明刊指套萌芽、清代指套衍进、民国时期指套记载、新中国时期指套记谱诸方面分析研究,旨在探索南音传承的历史奥秘。  相似文献   

8.
现代的“南音”是流布在闽、台、港、澳以及东南亚区域的一种传统乐种。但在古代文献的《二十五史》和《十三经》中,它却有另外的意义表述。历史资料显示现代“南音”与历史上淮河流域的“南音”有着一种渊源关系。历史“南音”的方位性通过江浙一带“清商乐”逐步表现出它的乐种性,为现代“南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最终实现了现代“南音”对历史“南音”的继承。  相似文献   

9.
正80后作家笛安,从一出场便以严肃文学的姿态受到众多作家和评论家的赞誉,如苏童、刘恒、邵燕君、张颐武等。对于笛安的作品很多研究者大都对其作品中超出青春文学"残酷、血腥、暴力"的标签,而采用温暖的写作姿态来创建理想主义的精神家园大加赞赏。如赵春秀在《迷惘中的回归——从笛安的"龙城"三部曲谈起》中说:"笛安的作品就在实现着非主流的‘青春亚文化’向主流文化的回流。她的作品少了冷漠与残酷,多了宽容与  相似文献   

10.
"2016南音国际学术研讨会"是海内外南音研究的一次阶段性检阅,反映了当前南音艺术在学术研究、传承发展及创新方面的新面貌,从会议提交的论文及参会者的学科背景来看,南音研究已开始呈现多学科、全方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蝇王》、《珊瑚岛》和《鲁滨孙飘流记》这三部小说出自不同的时代,但作者都将主人公置于孤岛上。巴兰坦笔下的人物本性善良,而笛福和戈尔丁笔下的人物都知道邪恶生存于自身。《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它颂扬了个人的创造力及其对上帝的信赖;《珊瑚岛》以一个传奇故事表现了大英帝国的社会精神风貌,旨在为儿童提供教育和娱乐;《蝇王》则是一部寓言,它将儿童世界作为成人世界的缩影给展示出来,从而打破了天真的神话,将人们带回到被巴兰坦置于"另类"和被笛福过分简单化的邪恶问题上。  相似文献   

12.
素有音乐“活化石”之称的福建南音,是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古老乐种。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南音、弘扬传统音乐、继承家乡文化,福建省泉州市不仅把南音纳入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同时还做了诸如师资培训、组织比赛等与之相应的大量工作。此外福建省音像出版社将《走近南音》录制成光盘发行全省,泉州电视台摄制的艺术教育专题片《古乐飞扬中的校园》也先后在福建省教育电视台、  相似文献   

13.
明灯 《新作文》2013,(6):11-14
笛安,原名李笛安,1983年出生于山西太原,曾留学法国,中国知名青春文学作家。2003年其处女作中篇小说《姐姐的丛林》发表于《收获》杂志6月号刊首,其后又在《收获》《人民文学》等国家顶级纯文学杂志上发表多篇作品。2008年10月,笛安以短篇小说《圆寂》获得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2010年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9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其代表  相似文献   

14.
《鲁滨逊漂流记》作为笛福的代表作,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研究兴趣。很多研究者都把其看作乌托邦小说进行研究,但是这些研究过于全面。为此,本文拟从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两方面来分析作品中的乌托邦——"幸福岛"的建立,从而得出笛福所要表达的政治理想,即他是要建立一个经济自由的自由贸易社会。  相似文献   

15.
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泉州南音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具有鲜明的闽南文化特征和地域特色。从泉州南音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传承价值,进而从学校教育、官方南音社团和民间南音社团三方面提出泉州南音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吴宝雅 《考试周刊》2014,(93):180-181
南音,因其"古朴、典雅"的特点,享有"中国活的音乐历史"、"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之誉,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和许多传统的民间文化一样,南音也曾一度面临生存困境,因此南音的传承,任务重大、意义深远。作者在教学工作中把南音引进课堂,将南音融入音乐教学中,尽己所能做好南音的传承工作。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南音晦涩难学,尤其是节奏缓慢和缺乏舞台动作,他们不感兴趣,这是南音进入课堂的瓶颈。因此,南音要真正意义上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推广,除了要让学生了解南音的文化内涵,更要通过学习,培养他们的兴趣,实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化功能。教师作为南音的传承者,需要好好运用南音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喜爱并学唱。作者对几年在南音实践教学中的收获和思考进行论述,希望能够通过学校的南音教学推广,为南音的传承作出贡献,并唤起大众对优秀民间文化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宗教思想上笛福受洛克等哲学家的影响 ,反对专制 ,主张信仰自由 ,笛福的这种宗教观集中地从其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身上充分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阅读导航】林清玄,中国台湾著名散文家,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  相似文献   

19.
《南方有令秧》是笛安的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构架了明朝万历年间一位名叫"令秧"的节妇故事。小说保持了笛安一贯的写作水准,一经推出市场反应热烈,但也暴露出了青年作家的写作短板。首先,情感描写不够深刻,主人公令秧的形象不够丰满;其次,故事情节突转过多,有模仿《红楼梦》的嫌疑;最后,历史观不够完备,这是一部以想象力作母本的"伪历史"。  相似文献   

20.
<正>丹尼尔·笛福:"小说之父"和"鲁滨孙之父"被誉为"小说之父"的丹尼尔·笛福1660年出生于伦敦的一个经营屠宰业的商人家庭,因为受过中等教育,笛福对政治有着极大的热情。1 692年,他生意失败,负债累累的同时还要养活妻子和6个孩子,于是他开始以为报社撰写政论文章谋生。由于他经常抨击国王和执政党,致使他常常入狱。在59岁的那一年,他开始写作小说。1719年,笛福发表了第一部小说,也就是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冒险小说之一的《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给笛福带来了巨大成功并帮他还清了一些债务。在他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