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多次讲授巴金的《灯》,在惊叹作者精巧的艺术构思时,常常被一个问句所困惑,现提出来向同仁求教。 这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我的生活中有过好些大的变化。现在我站在廊上望山脚的灯光,那灯光跟好些年前的灯光不是同样的么?我看不出一点分别!为什么?我现在不是安安静静地站在自己楼房前面的廊上么?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  相似文献   

2.
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的末尾都有问号,都以问的形式作标志的,形式十分相象,所以,常常有一些同学甚至个别老师把三者混为一谈,弄不清什么是疑问句,什么是设问句;也分不清哪个是设问句,哪个是反问句。其实,三者虽然十分相似,但它们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因为疑问句是从句子的用途来说的,而设问句和反问句是从修辞的角度来说的。三者有一定的交叉。  相似文献   

3.
句法显性结构上,英语wh反问句与wh疑问句一样,包含的wh成分发生移位提升至句首。但二者在wh成分构成、特征核查、局部性、辖域和否定极项允准等深层层面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4.
反意疑问句是初中英语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如何完成该句型很多同学对此却束手无策。现就如何完成这一题型提供以下几种方法,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1、反意疑问句主要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部分是对事物的陈述,后一部分是简短的问句,如果前一部分是肯定形式,后一部分则要用否定形式,反之则反。问句动词的否定应用缩略形式:例如:You have finished your homework already,haven't you?His father didn't go to work yesterday,did he?2、前后两部分的人称时态应保持一致。例如:You were not here yesterday,were you?She gets up early ev…  相似文献   

5.
正反义疑问句(The Disjunctive Question)又叫附加疑问句,它表示提问人的看法,没有把握,需要对方证实。反义疑问句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一个陈述句,后一部分是一个简短的疑问句,两部分的人称时态应保持一致。如何确定附加疑问句,同学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一些特殊句I wish to have a word with you,may I?Open the window,will you?1.以let’s开头表示建议的祈使句,反义问句用shall we;以let us或let me开头的祈使句,反义问句用willyou。如: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开始学英语,一般都是从自我介绍开始的,如:Iamastudent.Sheistwelve.因此学生对于be动词am,is,are有着深刻的印像。但在学习一般现在时时,把句子改为一般疑问句,就出现了问题。如:IlikeEnglish.Shelikesswimming.同学们错误的改成AreyoulikeEnglish?Isshelikesswimming?而正确的形式应为:DoyoulikeEnglish?Doesshelikeswimming?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学习,如何改一般疑问句,本人逐渐寻出了一些学习规律,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一、一般现在时态A.分析句中是否有be动词,情态动词can,may,must,need和助动词will,would,have等,…  相似文献   

7.
刘琼 《高中生》2014,(1):32-33
反义疑问句(The Disjunctive Question)又叫附加疑问句,它表示提问人的看法,没有把握,需要对方证实。反义疑问句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一个陈述句,后一部分是一个简短的疑问句,两部分的人称时态应保持一致。如何确定附加疑问句,同学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8.
如何将陈述句变为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是考试中的常考题,有的同学在做此类题时常有一定的困难,相信同学们看了下文的解题指导,疑难就会迎刃而解了。陈述句变为一般疑问句:1.陈述句中含有be(am,is,are)动词时,只  相似文献   

9.
转述     
美教育专家提出逆向课程设计模式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美国著名的课程与教学论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提出了逆向课程设计模式,它是指在课程设计中,首先应明确课程目标,然后依据学习目标进行课程设计。整个设计过程分三步: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在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时,教师应该考虑:学生应该知道什么,他们应该理解什么或者能够做什么,什么内容值得去理解,需要长久理解的是什么内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确定预期学习目标的四条标准:一、根据什么确定哪部…  相似文献   

10.
转述     
案例是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它描述的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是具体的、特殊的、需要进行探索和解决的两难境地和紧张状态”。它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学行为片断,这些片断蕴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论。一个案例可包括教学背景、基本教学过程、建议讨论的问题、教学注释、分析与研究等5个部分。一个好案例必须反映现实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而普遍的问题,它不是“有效教学行为”的罗列式陈述,而是要主题描述鲜明,背景交代清晰,人物心理冲突揭示充分,语言生动。一个完整的案例写作过程包括了案例背景、观察并实录事件发生过程、事…  相似文献   

11.
反问句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询问句相比,反问句的句法、语义、语用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句法结构上,反问句有其特有的表达式,同时在语义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其特指问和是非问有的可以互相变换,特指问内部有的也可互换;深层语义结构中,反问句不存在未知语义成分,从而造成反问句表达判断而不表达疑问对象;语用环境中,反问句必有一个充分条件的语义前提,反问句表达的判断只是这个充分条件的前提的必然的毫无疑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转述     
当今教学论的发展趋势1.传统与现代的整合:现代教学理论正是在排斥传统教学理论中落后思想的同时建立起自己的现代性,而传统教学理论也由于被现代教学理论批判和继承注入了现代气息。2.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当今我们不仅要以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进行科学的教育,以使科学的教育承担起培养学生完整的科学素养的任务,而且要以人文精神进行人文教育。3.理论回归实践:当今的很多教学理论研究者开始自觉地将注意力转向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在实践中产生新观点、新理论。4.本土化特色的建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发掘和…  相似文献   

13.
转述     
转述,就是对信息进行转达。这个信息传递过程涉及三方参与,即信息发出者,信息转达者,信息接受者。其中信息转达者的主要任务是促使信息发出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沟通。因此,要完成这一沟通任务,信息转达者就不能简单地、机械地“依葫芦画瓢”,而应在保留原意不变的前提下,既要考虑信息发出者(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性格、生活经历及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又要考虑信息接受者(听话者)的诸多相关情况,并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目的,来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近年来,高考试题对该点的考查,主要侧重…  相似文献   

14.
转述     
考试评价改革应从下列7个方面突破:1.评价功能的突破。注重通过正确的导向、激励、诊断、反馈调节、反思总结、成长记录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评价内容的突破。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评价。3.评价标准突破。强调评价标准既体现大多数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又体现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的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求。4.评价形式和方法的突破。加强对形成性评价、非测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形式的探索。改进量化和等级考评方法,在改革纸笔测试的同时探索评价方式、手段、工具的多样化。5.评价主体…  相似文献   

15.
JEFC第三册第26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Have you finished already?很多同学对疑问句中的already感到迷惑不解。现就这种情况作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转述法在语言中的运用及语言转述现象中的思维转换,以及如何利用语言表述思维的转换,提出了口语习得应是不断地将外在的语言材料通过转述练习变为内化的,练习者自己的语言。最后,本文介绍了一些常用的转述法口语教学的原则和策略,以期对广大英语口语教学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教学参考》1999年第4期刊登的《这个句子如何换个说法》一文,我持有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8.
关于反问句     
关于反问句河南濮阳市三中李富林反问句属于修辞还是属于语法?反问句的结构如何?它有没有特殊的语法形式?反问句能不能回答?如何看待它与设问句的关系?这是目前反问句的教学与研究中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一般认为,反问是修辞方法,属于修辞。自从陈望道先生在《修...  相似文献   

19.
转述表扬     
“同学们,今天英语老师夸奖我们班纪律好,回答问题踊跃,学习氛围浓厚,英语会话能力提高很快,我听了很高兴,也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把我们的英语学得更好!”“真好,哦,太好了!”班里顿时一片兴奋的呼喊声和热烈的掌声。这就是我的一次转述表扬的现场效果。学生做了好事或学习上有  相似文献   

20.
反义疑问句表示提问人的看法,高考试题中主要在单选题和短文改错中出现,如何确定它的附加疑问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