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燕 《四川教育》2001,(6):21-21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看图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每幅图的意思写出来的。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一段。 1.抽读一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2理解词句。 (1)“忽然”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明明一听蛐蛐的叫声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 (3)“草丛”指哪儿? 3.如果你是明明,你又那么喜欢蛐蛐,你会想什么?看图说说明明的表情,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抽读) 4.齐读思考: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段讲了什么吗? (二)学习二段。 1.明明这 么喜欢蛐蛐,当 他发现一只好 蛐蛐的时候,他 会怎…  相似文献   

2.
最近有几位家长问了我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当他们问自己孩子问题时,总是问不出什么答案,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我通过观察了解,发现这几位家长大致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经常问孩子一些相同的问题。如:“今天在幼儿园表现怎么样?”“上课发言了没有?”“今天学了什么?”……经常是这样,孩子当然没有与你交谈的兴趣。这里提供几种有利于与孩子交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一是做谈话的发起者。要引导孩子们说话,成人得有想像力。比如问“告诉我,你今天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最不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教学要求:1.围绕“碧草情深”,理清文中明暗两条线,在进一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2.领悟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探究作者是如何表达中心思想的。3.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能说出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教学过程:一、选择突破点,明确思维方向,引发学习兴趣1.复习提问: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文中有一句话,既总结了全文内容又点明了中心,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把这句话画出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3.指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小结:这句话后半句主要写了“天涯…  相似文献   

4.
另类难题     
1.什么事天不知道地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2.蜗牛从上海到北京只用了一分钟,为什么?3.打狗看主人,打虎看什么?4.什么叫缓兵之计?5.考试时应注意什么?6.一个人一辈子有几个生日?7.一座刚刚建成的立交桥,桥上挂牌“不准过桥”,但是桥上依旧人来人往,为何无人理会牌子?8.世界上最小的邮筒是什么?(用一成语来回答)9.世界上什么海最大?(用两成语回答)10.人体的闭路电视是什么?《另类难题》答案:1.鞋底上的洞2.在地图上行走3.看你有没有这个胆量4.改天再告诉你5.监考老师6.一个7.桥的名字…  相似文献   

5.
记一件事或一次活动(六年制第六册基础训练4)山西吴虹一、作前准备:1.复习《捉鱼》一课的写作方法:(1)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3)“捉鱼”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4)教师小结:任何一件事都有它发生、发展的经过。事情的...  相似文献   

6.
1 凡事要做到“心中有数” 人们常说:凡事要做到“心中有数”.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解释之一:在做事之前,要估计一下,这件事能够做成功有多少把握.拿现在的数学语言来说,就是这件事做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或者说做成功的概率是多少.因为做成一件事,涉及的因素很多,其成功的把握,很难用一个数字来刻画.但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中概率统计的方法,却能够用数字来刻画其成功的可能性.这便是数学的能耐和力量.  相似文献   

7.
“一辈子,一件事”,记得我的一个好朋友曾用这句话做QQ签名。或许大家和当初的我一样,都有这样的疑问,是怎样的一件事。值得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做?  相似文献   

8.
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的时候,而不是靠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事实正是这样,有位传记作家曾经讲过一件发人深省的事:一天深夜,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领导人卢瑟福走进工作室,见他的一个学生还伏身在工作台上。于是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呢?”学生回答说:“我在工作。”“那你白天在做什么呢?”’‘在工作。”“那你早上也在工作吗?””是的,教授,我早上也工作。”学生一边回答一边略显得意地期待着老师的赞许。谁知卢瑟福迟疑一下后说道:“那么,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  相似文献   

9.
穆静 《阅读与鉴赏》2009,(5):63-64,60
有一个美国留学生在谈到学习汉语必须同时了解中国文化的体会时.举了一个例子说:问一个年轻人“你什么时候请吃糖啊?”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问这个年轻人什么时候结婚。这是因为中国人结婚要发喜糖给亲戚朋友吃。不了解这种风俗.就不会理解“请吃糖”的真正含义。这里碰到的就是一个借代辞格:用“请吃糖”代“结婚”。这一借代的依据来自中国人的婚姻文化。  相似文献   

10.
另类难题     
1.公共汽车上,两个人正在热烈地交谈,可围观的人却一句话也听不到,这是为什么?2.请仔细想一想,你所见到的最大影子是什么?3.什么东西说“父亲”时不会相碰,叫“爸爸”时却会碰到两次?4.一个自讨苦吃的地方在哪里?5.什么样的强者千万别当?6.什么书谁也没见过?7.最不听话的人是谁?8.新买的袜子怎么会有一个洞?9.有一个人被从几千米的高空掉下来的东西砸在头上,却没有受伤,为什么?10.一个人上了手术台是什么心情?另类难题  相似文献   

11.
每当问起小孩子你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回答总是一个字“玩”。“玩什么?”“玩做游戏。”玩是孩子的天性,哪个孩子不爱玩,奔跑跳跃在操场上,个个那么天真烂漫。当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上完一课、完成这作业,又上一课、紧接着写那作业,上厕所也是匆匆忙忙。拖拖拉拉的学生做了一天.临放学还有没写好的一本、两本。惨兮兮的小脸、泪汪汪的眼睛,那么这样的学习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么不快乐的事。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的芝加哥市,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警察在街头抓到一个喝得醉如烂泥的酒鬼,问他叫什么名字。他醉醺醺地回答:“我叫酒鬼。”警察怒喝道:“我知道你是酒鬼!我是问你叫什么名字?”那醉汉也不示弱,嚷道:“我不是告诉你我叫酒鬼吗?”  相似文献   

13.
问:明天,你是不是去北京?这句话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答:强调的是“明大”。一般来讲,当句首状语用逗号与主句分开时,强调重点应是逗号前的状语。这类问题其实从语感上仔细琢磨就可答出。 问:“我知道,你没看过。”这句话是单句还是复句? 答:如果没有上下文,只从这个句子着眼分析,这句话应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你没看过”可作为主句的宾语,中间的逗号只作为一个语气上的短暂停顿,可以省去。 但如果专为此句设置一个3个人之间的对话时,“你没看过”的说话对象与“我知道”的说话对象是不同的人,那么在语气上的停顿就不应该…  相似文献   

14.
儿子从小很乖。大人让他干 什么,他就干什么,大人怎么说 他就怎么听。自从四年级下学期 开始,他变得“不听话了”,能和 大人争辩是非,能对一件事发表 自己的看法了。儿子一天天长大 了。有一件事让我们改变了对他 的教育方法。 一天晚饭时,我们一家三口边吃边谈,无意中说到孩子多么幸福。儿子听后说“孩子也有酸甜苦辣,不全是幸福。”这句话令我们吃惊,这简直不像儿子说的话,令我们俩大人面面相觑。最后他爸爸说:“你有什么酸甜苦辣?”儿子说“比方我正在看少儿节目,你却让我去学习;我已经完成了作业,你们却让我去复习或者预…  相似文献   

15.
“各位同学,请闭上眼睛想一想,听到‘八年对日抗战’,脑中会浮现出哪三件事?第一件想到的是什么?第二件、第三件想到的是什么?再想一想,这三件事是从哪里知道的?初中的历史课?电视节目?还是从课外书中看到的?想一想,都想到了,拿一张纸,把要点写下来。”这是今年(2005)10月19日上午,我在扬州中学特级教师王雄的课上听到的第一句话。我是趁赴无锡参加江南大学主办的“钱穆学术思想研讨会”之便,先到扬州,所以亲眼见到了这个很精彩的教学设计。既是一节课开始之时,这样很能聚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是让全班学生必须参与,这种做法就是“书写的表达”。这时,“南京大屠杀”“细菌战”等声音此起彼落,不一会儿就看到学生都在奋笔疾书了。  相似文献   

16.
你知道对于处在说英语国家的外国人来说,最恐怖的一件事是什么吗?说来你不信,那就是用英语打电话了。有一位留学生刚到美国的时候,自恃英语学得不错,结果有一次,接了一个信用卡公司打来的电话,对方叽里咕噜说了一大堆,速度还奇快,导致他没听懂几句话。由于爱面子,对方问什么他都回答yes。没想到,  相似文献   

17.
一道测试题     
前不久,美国一家网站,贴出这么一道测试题。假如你明天就要离开这个世界,请问:1.你打算给你儿子留下一句什么样的忠告?2.在最后一天,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3.你想带一件什么东西离去?该网站说,1902年,佛洛伊德为了寻找人们最本质的向往,设计了这道题  相似文献   

18.
一、对话“具体” 1.同学们,我们上课。这就是今天的开场白,你觉得简短吗?再听第二句: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勤勉楼的电教室.在这里上两节观察作文课,我很高兴。这句话还简短吗?你从第二句话中了解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9.
每次作文之前,我都要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这里以《记一次难忘的事》为例,谈谈“三问”教学的具体做法。一问:写什么?问题分解:你准备写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这时,老师先找三、五个学生交流一下,再作小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然后分小组交流,人人发言。接着由小组长汇报,说出材料落实的有多少人,未落实的有多少人。教师强调指出:作文成败的关键在于材料是否真实,是否具体。只要材料落实了,作文就成功了一大半。二问:为什么写?问题分解:这件事为什么使你难忘?它对你有什…  相似文献   

20.
放学的时候.坐在车上的女儿把我抱紧了,用她少有的温柔对我说:“爸爸.跟你说件事。” “这件事能不能不告诉妈妈?”这是接下来她跟我提出的附加条件。 在得到承诺之后.女儿便用她特有的谨慎语调告诉我:“今天考试试卷发下来了,我考了……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