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叠也叫叠字,在古诗中是比较常见的。它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两字重叠后,产生了新的意思。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草》)“离”原为分离的意思,重叠后作“茂盛的样子”讲。 2.两字重叠后,起到强调、反复的作用。如“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游子吟》)“密”字重叠后起  相似文献   

2.
在欣赏古诗词时我们常会注意到,古诗词的开头,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入手,来浅探那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古诗词开篇样式。1.写景式这种样式,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1)渲染气氛。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一句,摄取了独具诗情画意的江南农村风景画,为全词描写田园生活渲染了优美清新、淳朴和谐、亲切感人的气氛。(2)创设为主题服务的意境。如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海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词一开头,作者就以浪漫主义的笔法,描绘了一个神奇的梦境…  相似文献   

3.
指导学生改写古诗是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它不仅把阅读(理解)与习作(运用)直接联系起来,还可引发学生展开想象。下面以《塞下曲》为例,谈如何指导学生改写古诗。《塞下曲》是一首叙事古诗。诗中“林暗”点出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草惊风”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原因;“引弓”、“寻”写出事情的经过;“没”道出了事情的结局。第一句中的“暗”字写出了天色和树林的幽暗,为藏虎创设了环境。“草惊风”道出了风吹草动的情景,使人联想起“云从龙,风从虎”的传说,渲染了猛虎出现的气氛,也刻画出李广将军的高度警惕性。第二句里一个…  相似文献   

4.
1.意境渲染。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有必要根据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意境作一定的引入、扩展或浓缩、概括,从而渲染气氛,恰当地引导学生。如讲《瀑布》一课,教师指图动情渲染:“离瀑布还有好几里,就听到雷...  相似文献   

5.
古人好用叠字、叠词、叠句,其叠法各异,妙趣横生,颇多佳句。 一句一叠的,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一句二叠的,如“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別离”。(古诗十九首) 一句连叠三字的,如“树树树梢啼晓莺”。(刘驾诗) 一句叠三字的,如“槭槭凄凄叶叶间”。(吴融诗) 两句一叠的,如“断竹,续竹,飞上逐肉”。(《弹歌》)  相似文献   

6.
“叠字”是构成《诗经》形式美、韵律美、形象意境关的重要方面。本文从《诗经》叠字的状物体形、拟人仪态、调和韵律、铺陈渲染等方面论述了《诗经》在叠字运用上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了解叠字的效果。运用叠字,可以加强语意,如《绿》中“微微”的云,“深深”的梅雨潭,突出了云的轻而薄,写出了梅雨潭的幽深。运用叠字,可以使文气舒展、音节和谐,如《绿》中描摹梅雨潭的水声用“花花花花”,《荷塘月色》中写“蓊蓊郁郁”的树。 _了解特殊的比喻形式在写景中的作用。运用比喻,可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所写景物生动、具体,  相似文献   

8.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字重叠而构成的词,古人叫“叠字”,我们现在称之为“叠词”。一些普通的单音节字,一经诗人巧妙地运用,仿佛点石为金,让语言产生了新的活力。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305篇中使用叠词的就有200篇,后来的《古诗十九首》在叠词运用上堪称典范,唐宋诗词中也有很多用叠词的经典诗篇。  相似文献   

9.
“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袁枚《随园诗话》)“言外之意”的产生就在于诗词中“意”的传达由创设意境来完成。诗词阅读欣赏中重要的活动是把握诗中创设的意境,进而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而在诗词教学中,这个最重要的环节却往往被忽视或淡化,造成学生对诗词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不是建立在对意境分析的基础上而是由教师刻意赋予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有意在形式上用选择问句的格式将浑然一体的两项或多项分而说之,以达到渲染气氛,深化意境的修辞方式就叫“疑离”。它有着先离后合和先合后离两种类型。它和设问虽然都是问句的变通运用,但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一、创设情境,感受烦恼 (播放音乐《小小少年》,渲染一种特定的气氛。)师:大人们总说:“小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老师知道,你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欢乐,但是也有许多烦恼。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成长过程中的烦恼。  相似文献   

12.
一、创设情景,了解长江。(播放《长江之歌》,渲染气氛。) 二.引用古诗,导入新课。(长江三峡是中国第一大河流——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一段峡谷。它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西起白帝城,东至宜昌市,全长193公里。  相似文献   

13.
【文题创设】今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中外记者采访时,有三处引用了古诗、古语,其中之一是“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意:(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3)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写作导航】“取火”句出自刘安的《淮南子》,  相似文献   

14.
试论元散曲的叠字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字是汉语修辞方法,文学作品中运用叠字,能表现强烈深挚的思想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渲染气氛、增强旋律美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元散曲中九种叠字艺术,分析了最典型的叠字作品和曲作家,并指出了散曲运用叠字的艺术特征是量多而雅俗适宜,追求形式美而不离“本色”,求“奇巧”而不露雕镂之痕。  相似文献   

15.
【文题创设】今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中外记者采访时,有三处引用了古诗、古语,其中之一是“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意:(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3)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写作导航】“取火”句出自刘安的《淮南子》,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以凝练见长,以意境见美。如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抓住古诗的艺术特点,通过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小学生感受古诗的精练与优美呢?一、比较辨析,感受语言的准确性。古诗的语言是诗人反复推敲的结晶。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古诗中的重点词句,感受语言的准确性,如《泊船瓜州》中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曾反复斟酌,先后选用了“到”、“过”、“入”、“满”等,最后选定了“绿”。“绿”字描述了江南绿草茸茸、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比较辨析后,学生便能感受到古诗用词的…  相似文献   

17.
叠字亦即重言词,它是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叠字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诗词中有特殊的妙用,这一点古人早已注意到了。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一连六句,皆用叠字,今人必以句法重复之甚。古诗正不当以此论之。”郭绍虞说:“胡应麟《诗薮》谓‘未必古人用意为之’,参屈宋知古人是有意为之。但何以连用叠  相似文献   

18.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放录像,教师配乐朗诵。)看完了录像你有什么感受呢?生:我被这江上的迷人景色深深地陶醉了![评:录像导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入由配乐朗诵和画面融为一体的诗的意境当中,创设了吸引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激发主体的学习兴趣。]师:是的,你们看到的景象也正是唐朝伟大诗人白居易曾经沉醉、流连的美好境界,为此,他触景生情,赋诗一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暮江吟》。(板书课题)(师简介背景,略。)[评:交代时代背景,为了更好地…  相似文献   

19.
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语出版社)选入了《木兰诗》一课,诗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句“云鬓”一词。编注释为“像乌云一样黑的头发”,并注“鬓(bin),脸两侧靠近耳朵的头发。”对于后。笔认为是正确的.“鬓”泛指头发,在古诗中也很常见,如左思的《娇女诗》中“鬓发覆广额”中,就是这个意思。但“云鬓”为何解释为“像乌云一样黑的头发”?《历朝边塞军旅诗》(华夏出版社,2001,1月版更生选注1第84页注为“乌黑的头发”。二如出一辙。“云”字在这里似乎应该解释为“像乌云一样黑”或“乌黑”。“云”字和这两种解释联系起来,是否正确呢?  相似文献   

20.
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经典故事都有“三”字,比较著名的就有“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三气周瑜”等。教材所选《失街亭》一节同样不例外,竟可从中归纳多达十个“三”字,或隐喻故事结局,或渲染战场气氛,或丰满人物形象,或增加故事曲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