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翰的《凉州词》堪称千古绝唱,诗里描写了将士们正要纵情痛饮却被催走上战场时的复杂心理,既令人喜,又令人悲。  相似文献   

2.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字子羽,唐代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是当时名重一时的边塞诗人。他的这首《凉州词》,文采壮丽,风格遒劲,堪称盛唐边塞诗中的佳作,也是王翰诗作中的代表作品。 这首诗的前两句言事,写将军战罢归营,设酒庆功。正欲开怀畅饮,琵琶弦音急促,催人出征。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都有着浓郁的边塞色彩和鲜明的军旅生活特征,诗人借以渲  相似文献   

3.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生卒年均不详,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青年时豪放不羁,“发言立意,自比王侯。”(《旧唐书》卷一九○)枥多名马,家有妓乐。  相似文献   

4.
对王翰“凉州词”的解析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将解析的立足点设定为一次欢乐的盛宴,按照叙事诗的情节思路来串讲作品,忽视了诗歌表意的跳跃性和整个作品的总括性;二是对诗句“欲饮琵琶马上催”和“醉卧沙场君莫笑”的理解有误。  相似文献   

5.
对王翰“凉州词”的解析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将解析的立足点设定为一次欢乐的盛宴,按照叙事诗的情节思路来串讲作品,忽视了诗歌表意的跳跃性和整个作品的总括性;二是对诗句“欲饮琵琶马上催”和“醉卧沙场君莫笑”的理解有误。  相似文献   

6.
在课文注释里没有注明“孤城”指哪里。《教师备课手册》则说指凉州,一说指玉门关(P414)。笔者认为,“孤城”应指(唐代)玉门关(今甘肃省安西县双塔堡)。理由很充分。首先,唐初,虽然唐帝国相继实现了对西域的统治,但仍战事频仍,而战争的策源地就是突厥、吐蕃和吐谷浑,因为西域的都护、都督、刺史都是被征服国的贵族或部落酋长,他们常降来叛去。而玉门关正处于突厥和吐谷浑的包围之中,每有战事,玉门关首先受到威胁。王维的《陇西行》就写道:“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酒泉与玉门关只相距百多里,玉门关的安危就可想而知了。可见玉门关是一座地道的孤危之城。并且,玉门关地处河西走廊和长城的西端,东距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一两千里,孤悬在通西域的要道上。同时,玉门关北面是北山,东面是祁连山,南面是党河南山,西面是天山东麓,正是“万仞”群山环抱。而凉州的东南并无什么山。另外,此诗一题为《出塞》。凉州虽处长城左怀,但怎比玉门关远悬在嘉峪关的大西北,又应着《出塞》的诗题。  相似文献   

7.
《凉州词》作者王之涣(公元688年-742年),唐代诗人。字季凌,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人,后迁居绛(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县主簿、文安县尉。他性情豪放,其诗多写边塞风光和戎马生活。气势雄浑,意境阔大,语言凝炼优美,音韵谐和,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凉州词”,本为唐朝乐府《凉州歌》的唱词,后成为乐府诗题。宋代郭茂倩收此类诗入《乐府诗集》时,将其归入“横吹曲辞”类。该类歌词一般都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激昂慷慨,雄浑悲壮,颇能感人。王之涣此诗也正是具备这个特点。王之涣《凉州词》原题二首,这是第一首,郭茂  相似文献   

8.
王之涣《凉州词》第一句历来就有争论,但多是从鉴赏、比较的角度论述,本试图结合河西边地实际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考索王之涣的行踪,综合把握全诗脉络,论证王之涣的《凉州词》第一句应是“黄沙直上白云间”。  相似文献   

9.
葡萄关酒夜光杯,欲饮瑟瑟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赏析】 晶莹剔透的夜光杯中盛满了香浓的葡萄美酒,将军刚端起酒杯想要品尝,征战的瑟瑟声却在马上响起了。我若醉倒在沙场上您可别笑,从古至今外出征战的将士们又有几人能够生还? 读着这首诗,使人不由地产生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豪情与悲壮。掩卷遐思,让思绪飘扬到遥远的历史长河中,涌起一派历史的苍桑。那豪气常常使人想倚剑长歌仰天长啸,邀清风明月畅游,乘烈马着征衣驰聘沙场,尝试侠士的豪爽,将军的威风。 试想在清冷的月光下,一切亭台楼榭都失去了本色。…  相似文献   

10.
王之涣是盛唐有名的边塞诗人之一。其兄之咸、之贲也是诗人。王之涣在少年时很有侠气,性格豪放,常击剑悲歌。中年折节工文,过了十五年优游山水的生活,足迹遍及黄河南北。他常与高适、王昌龄、崔国辅等人相唱和,并常与乐工制曲歌唱,每有佳作,乐工便辄取以被声律,因而名动一时。靳能在对他所写的《墓志铭》中,称王之涣“歌从军,吟出塞……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可见其诗名之盛。他描写西北风光的作品尤有特色,可惜他的作品多已散佚,在《全唐诗》中,仅存绝句六首。他的五绝《登鹳雀楼》和七绝《凉州词》,均可列入盛唐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王之涣,传世之作仅六首,以《凉州词》一首最为知名,但此诗开头一句中的“黄河远上”,另一版本作“黄沙直上”,由于这两个字有差异,因而引起历史诗评家的争论不休,一直未有定论。七十年代初,竺可桢先生与宛敏渭合著《物候学》一书,在“物候的  相似文献   

12.
王之涣(688——742)凉州词“黄河远上”一首,明清以来,评价很高,现在被选入许多诗文选本和课本。诗曰: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本文打算重新评价这首诗。 诗的文字颇有异同:“黄河远上”或作“黄沙直上”,“春风不度”或作“春光不过”;有的本子连题目也不同,不是《凉州词》而是《出塞》。其中最关紧要的是“黄河”对还是“黄沙”对。唐芮挺章《国秀集》编成于天宝三载(744),是收载此诗的最早选本,诗中作“黄河”。黄河源头在我国西北,玉门关、凉州(今武威)也都在西北,作“黄河”,诗句的内在联系以及同“凉州词”这题目的联系,都显得密切,全诗在艺术上也就和谐统一了。  相似文献   

13.
王之涣是唐代著名诗人。一日,他漫游至甘肃武威县(即古凉州)。登临黄土高原,放眼远眺,只见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像一条长龙从天边的白云间蜿蜒而来。巍峨雄壮的群山四面环绕,古城玉门关,孤独地立在万仞群山的环抱之中(八尺为仞,“万仞”约两万多米,当然是极度的夸张),而将士们就在这里戍边守土,浴血御敌。耳畔羌笛声起,婉转哀怨,勾起人们的离愁乡思。想必此时家乡渭水河边或是大江两岸,早已花草盈野、万紫千红、蝶舞蜂喧,而这里草不见青,树不见绿,只见大漠风沙,一片荒凉。人们想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在这万物萧…  相似文献   

14.
指导思想: 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目标就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自主学习. 简析教材: 《凉州词》这首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在这首诗中,王之涣描写了戍边士兵的哀怨之情,写得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了戍卒将士的思乡怨情,但没有丝毫的颓废消沉的色彩,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由古诗而引发的争论也是屡见不鲜的。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该诗首句早有异文,有人认为应是“黄沙直上白云间”。原  相似文献   

16.
正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倾听风的故事有一首好听的萨克斯,名叫《春风》。每当悠扬的旋律响起,心便如海一样宁静。我仿佛看到阳光像流水一样从天边缓缓流过,看到露珠从花瓣上优雅地坠落,看到星星一样的梨花在春风中欢笑。原来,风是有颜色的。像桃花一样粉嘟嘟的,像嫩  相似文献   

17.
读王翰的《凉州词》,总为"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意境而感到点点感伤。罢了罢了,今人何为古人忧?于是,想想当今,又提笔拙作二首。——题记  相似文献   

18.
正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丰年事若何有一类诗,刚接触时感到质木无文,平淡无奇,反复涵泳,却发现它自有一种发人深省的艺术力量。李绅的《悯农》就是这样的作品。诗的一、二两句,以"一粒粟"和"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的景象,"春"和"秋",写出了季节的转  相似文献   

19.
盛唐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共两首,本文所要讨论的是“羌笛何须怨杨柳”这一首。这首七绝,既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亦属唐代诗国中的佳品,故为历代读者所青睐,因而,对其之笺释与评论也就自然甚众。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又常常出现着这样的一种现象,即作品被评论的愈多,其结论就愈难以获得统一,如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一首只有四句的小诗,何以会出现如此境况呢?对此,有人着眼于西方接受美学的观点进行解释,认为这是作品评论中的一种正常现象,盖因评论者的审美要求与所取角度各异,其看法也就自然会是仁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