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培养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走进语文——跳出语文——拓展语文。  相似文献   

2.
高云 《陕西教育》2009,(9):49-49
语文与生活联系紧密,语文是生活的展示和浓缩,生活是语文的天地和资源,语文是生活的外延。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必须处理好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尽力丰富学生生活,开阔学生学习视野,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3.
所有伟大的发明创造工程无不是"大科学"的综合工程,成功就在于"综合",在于多学科多领域协同作战的成功.综合时代决定了教育必然是综合教育.这样综合课程综合学习就应运而生.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了"综合性学习时间".  相似文献   

4.
参加这次十六城市中学生语文邀请赛,我感触很多.最突出的便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平时,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我们总爱“东张西望”,看看店里的招牌,菜场里的黑板.于是一些错别字被我们发现了.如:鸡蛋的“旦”,菜场的“(?)”,韭菜的“艽”,过滤嘴香烟的“咀”等等.一次到亲戚家作客,偶然碰到一个北方人.于是在浓重的北方音  相似文献   

5.
记得在初二时,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秋”的作文,大部分同学开头都是“树叶掉下来了,秋天到了”,或者是“稻子黄了,秋已来了”一类的套话。但有一个同学写的是:“……门前的小河日渐清撤,大雁从北方叫来了秋阿姨,大人小孩都换上了夹衣……”,得到了老师的好评。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同学平时很注意观察,他知道河流、动物、人的服饰在不同时令中的特征,因此作文写得不落俗套。由此可见,只要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学问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司空见惯,常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从我们身边悄悄地溜了过去。如果我们抓住了它,它也许有一天会出现在文章中,  相似文献   

6.
正8月22日晴清晨,我在自家的墙角发现了一张蜘蛛网,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捉来一只小蚂蚱放在蜘蛛网上。这时,从墙缝里爬出一只蜘蛛,它在小蚂蚱身边喷出一种白色的丝,把小蚂蚱缠了起来,便爬走了。我百思不解:蜘蛛为什么爬走了?怎么不吃掉小蚂蚱呢?我又继续观察起来。我等了好久,蜘蛛就是不回来。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你们千万不要认为作文就是和语文学科相关,其实啊,作文和我们所学习的很多学科都有联系。如果我们能够在各学科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处处留心,不但可以丰富我们写作的素材,还能让我们处于"自然放松"而又"精力集中"的状态下进行作文练习,从而使我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彰显我们的灵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2010,(1):26-30
【作文1号】 在浴缸里洗澡,是人们常常经历的事,阿基米德却从中悟出了浮力定律;苹果掉落到地上,是许多人见过的现象,牛顿却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沸水冲开壶盖,谁没见过?瓦特却以此为原理,发明了蒸汽机;看小孩玩陀螺,有心人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9.
倪普 《地理教育》2009,(2):62-62
读书,令人充实,启迪思维,给人智慧。 回想初出茅庐,更感到读书的重要性。虽然经过高等院校的强化学习,但奠定下的基础毕竟还比较薄弱,缺少一定的感性认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还应温习过去所学的知识,特别是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法。只有将读书和自己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扮演好教师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11.
探究性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贯彻落实《语文新课标》的一个难点.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特别是现阶段,我们很多学校用的仍然还是省编教材,与探究性学习并不配套.笔者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摸索,认识到,在教学中处处留心皆可探究.  相似文献   

12.
13.
“今天的日记写什么呢?”萌萌咬着笔杆说。“这个题目真不好写,没什么可写的。”小华噘着嘴,一脸的愁容。不知道写什么好,总觉得没什么可写的,这是让许多孩子犯难的问题。其实,生活中可写的内容多着呢!之所以觉得没东西写,是因为你对身边的人和事根本就不留意,经常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因而脑子里就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我们常说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是说要留心看,留心听,养成一种观察生活的习惯,一种注意周围的人和事的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捕捉到生活中一些精彩的镜头,一些稍不注意就溜过去了却往往有着不一般意义的事儿。比如你随妈妈去…  相似文献   

14.
学习语文要做有心人,有言曰:"处处留心皆学问",这话一点不假.要做有心人,按我的理解,首先就是要重视课堂听课.语文课本上,收集的都是典范文章,老师讲课的重点在于课文分析.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可以了解、学习作者的构思过程、布局情况,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而且从中可以学到各种写作技巧、方法.由于这种分析寓理论于"实物"中,使我们体会的更具体、更深刻,其效果自然比单纯地给我们讲写作知识显著得多.并且,在老师的分析中,必然会把我们带入作品本身的或老师创设的某种情境中.这样,于享受的同时,还很容易激起我们的写作灵感.  相似文献   

15.
翻开化学发展史,记载许多重大化学发现,但并非源于化学家的本来设想,而是由于一些偶然的机遇造就了他们。这种偶然和机遇并不是每个化学家都能抓住的,只有那些勤于观察、善于思索的人,才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17世纪初,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因不小心将浓盐酸溅到了他非常喜爱的紫罗兰鲜花上。叹息之余,他顺手拿起花束把它浸没在水中漂洗,这一会儿工夫,意想不到的现象发生了,紫罗兰转眼间变成了“红罗兰”。这一奇特的现象引起了波义耳的极大兴趣,他又用紫罗兰花瓣试验了其他的酸溶液,也产生类似的现象。再用牵牛花…  相似文献   

16.
惠农小学地处城乡交界,有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学校周围有广阔的农田和村舍,有红果子工业园区,有热闹的集贸市场,也有规模不一的蔬菜脱水厂……实际情况决定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17.
宋庆 《广西教育》2005,(1C):59-59
学习,应当不断地提出问题。“于无疑处有疑”,切勿轻易放过那些可以动动脑筋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19.
最近读到题为<失而复得>的学生作文,文中写到"庭院里见不到老干部扫地的身影了,但那‘嚓-嚓-嚓'的扫地声,仍在晨风朝辉里继续着,只是已经由老干部那缓慢凝重的节奏变成了小姑娘活泼跳跃的旋律,后来义逐渐汇成了众人挥帚笑声盈庭的交响曲.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易懂,但难学好,更难学精。这是很多中学生深感困惑的问题。时至今日,有些教师还人为地把语文学习与活动、实践、应用、生活割裂开来,切断其源头活水,闭塞其畅通渠道,学“书本语文”,学“应试语文”,其结果,且不说语文素养“瘦比黄花”,难以“应市”,就是对改革后注重检测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试也难以应付。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人们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要从狭隘封闭静态的单一学科领域的学习走向围绕人类创造的所有知识于一切活动时空,综合学习,终身学习。因此,改进语文学习思想和方法,这是中学语文教学应倍加关注的内容。一、在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