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倦怠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发现: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在校学生整体上存在一定的学习倦怠,在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中行为不当最为严重;男女生的学习倦怠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女生的学习倦怠情况要好于男生;技术课与理论课的学习倦怠程度有显著性差异,技术课的学习倦怠情况相对要好于理论课;体育教育专业在校三个年级的学生学习倦怠呈现年级越高,学习倦怠越为严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张娜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2):106-108,115
运动训练专业具有其独特的专业特色,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也和其他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不同,所以对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深入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比较严重;在性别变量上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无差异,但四个年级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存在差异。本研究不仅对完善学习倦怠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能为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和改善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压力源二维结构理论,探讨挑战性压力源与阻碍性压力源这两种压力源和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挑战性和阻碍性压力源量表、学习倦怠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对广东省地区415名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结论 1)挑战性学习压力源对学习倦怠无显著影响,而阻碍性学习压力源对学习倦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挑战性学习压力源通过积极应对方式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学习倦怠有负向影响,阻碍性学习压力源通过消极应对方式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学习倦怠有正向影响。3)心理弹性负向调节阻碍性学习压力源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相对于高心理弹性的学生,低心理弹性的学生其阻碍性学习压力源对学习倦怠的正向影响更强。本研究扩宽了压力源二维结构理论的应用范围,为高校对体育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的干预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并研究体育锻炼的中介效应。选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LBUS)、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RARS-3)对77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具有较好的自我效能感,但是学习倦怠和体育锻炼情况不佳,在体育锻炼和自我效能两个变量中,男生和女生具有显著性差异,男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和学习倦怠情况优于女生。学习倦怠和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感显著性负相关,体育锻炼和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回归结果显示,学习倦怠对自我效能感和体育锻炼的回归效应显著,学习倦怠在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对自我效能感回归效果显著,体育锻炼属于部分中介效应,占总变量的7.00%。SEM模型拟合度适可,验证了体育锻炼在学习倦怠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福建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部分体育院校491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学习倦怠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程度不是非常严重但不容乐观;城乡生源的差异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影响不大;男生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女生,特别是行为不当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情绪低落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在行为不当、成就感上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自编由行为维度、情绪维度、基底维度、成就感维度四个维度组成的《体育院系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就所编制的量表对福建省7所体育院系10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福建省体育院系大学生成就感维度的倦怠程度最为严重,福建省体育院系社体专业学习倦怠现状比体教专业较为严重。学习倦怠四个维度对不同年级的多重比较中,年级越低,情绪倦怠程度越严重;年级越高,行为倦怠程度越严重;随着年级的增高,成就感倦怠程度有所增加;基底维度的倦怠程度取决于体育成绩和文化成绩的均衡程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南京邮电大学241名选修瑜伽课程的女生进行调查,探讨通过瑜伽课程的学习与锻炼对高校女生学习倦怠状态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瑜伽课程的学习,高校女生的总体学习倦怠状态得到了显著调节和明显的改善;(2)瑜伽课程的学习对高校女生的身心耗竭、学业疏离状态的调节具有显著作用,而对于低成就感状态的调节作用不显著;(3)不同年级的高校女生学习倦怠状态间差异不显著;(4)瑜伽课程的学习对不同年级女生学习倦怠状态的调节作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将60名存在不同程度学习倦怠的中学生分成A、B两组,每组各30人,A组按照试验要求有规律的进行太极拳锻炼,B组维持原本的生活学习状态,不做任何干预。将实验前后的学习倦怠程度检测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性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经过太极拳锻炼的中学生学习倦怠水平明显降低,且学习成绩均有提高。而对照组中学生学习倦怠水平略有提高,其学习成绩也略有下降。太极拳锻炼能有效治疗和预防中学生学习倦怠,并对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于对合肥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羽毛球主项提高班学生学习倦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以及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分析羽毛球主项提高班学生学习状况及给出对策。近年来随着学习倦怠的研究深入,也出现了关于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可这方面研究也是很少,而关于羽毛球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就更少,本文以研究合肥师范学生羽毛球主项提高班学生状况为例,对其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和处理,希望本研究能对教师的教学策略改进和学习状况的改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学习倦怠是当前普通高校较为普遍的现象.体育课倦怠是指大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由于文化课学习压力、缺乏体育课学习兴趣、抑郁或兴趣转移以及重视不够等原因,而对体育课呈现出厌倦消极懈怠的态度和行为.体育课倦怠成因主要有:陈旧教育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师的影响、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就业压力增大、自我控制和学习动机.应从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健身意识改革体育课教学模式、提高教师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科学的自我调节和调整学习动机等方面对体育课倦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部分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存在学习倦怠情况,男生比女生倦怠严重;二、三年级学生较一年级倦怠严重。学习倦怠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影响,学校因素: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社会和学生需求脱节,学校生活缺乏生动性,场地设施不能保障;教师因素: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水平不高,教学能力不强;学生因素:成就目标不明确,归因不合理,自我效能感低,人际关系紧张,学习策略不合理,身体疲劳、睡眠不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身瑜伽干预对高职护生学习倦怠的影响。方法:通过张贴海报招募喜爱健身瑜伽的实验组学生40人,根据实验组学生的性别、年级、居住地筛选出相应的40人为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健身瑜伽干预12周,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比较两组学生干预前后学习倦怠情况。结果:实验组学习倦怠后测均值低于前测均值,t=3.410,P=0.008,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实验组情绪低落维度后测均值低于前测均值,t=3.588,P=0.006,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实验组不良行为和低成就感维度后测均值低于前测均值,P=0.036和P=0.029,均达到差异水平。结论:健身瑜伽可显著改善高职护生学习倦怠状况,对学习倦怠总量中3个维度(情绪低落、行为不当、低成就感)均有改善,其中情绪低落改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广西、扬州等几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术课学习倦怠情况的调查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术课学习倦怠状况不容乐观,属中等倦怠程度。其中行为不当最严重,情绪低落一般和低成就感,3个维度存在于不同区域、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差异。针对上述状况分析其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488名体育专业大学生为被试,考察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以行为不当最为突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没有性别差异,但存在年级差异,大一学生高于大三学生;(2)核心自我评价对情感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积极应对在核心自我评价和成就感低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消极应对在核心自我评价和情绪低落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构架分析了体育学习倦怠、锻炼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515名大学生完成了体育学习倦怠、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认知、行为意图、锻炼行为和中文健康问卷(CHQ-12)的测量。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体育学习倦怠对锻炼行为和心理健康呈显著相关影响,与行为控制认知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行为意图无直接关系;2)大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意图上,主观规范扮演着关键的影响因素;3)行为意图、行为控制认知均能有效预测大学生的锻炼行为,相对于行为意图对锻炼行为,行为控制认知的作用可能要有效一些;4)锻炼行为并没有显著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加强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素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是反映当前体育学科研究生积极和消极学习心理的两个重要综合指标。探讨了体育学科研究生的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的现状,初步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对于促进体育学科研究生专业学习和心理指导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在体育课教学活动中,每到一定阶段,学生常常会产生一种倦怠心理,如不加以预防与克服,将影响体育课教学效果。倦怠心理,一般是指劳心过度以及对生活、工作觉得厌倦的一种心理状态。体育课中学生的倦怠心理及行为表现主要是对体育学习不感兴趣,锻炼的积极性不高,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核只求及格等。倦怠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主观和客观两个  相似文献   

18.
研究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从学习倦怠视角对学前专业学生的体育学习现状展开调查。掌握学前专业学生在体育课倦怠的原因:身体素质差,对体育没有兴趣;课堂学习没有目标;与教师关系不好,有抵触心理。提出了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练习;改变教学方法和学生对体育的态度;给予课堂学生树立明确目标;提高教师的威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几个方面的相应对策。以期为幼专体育课更深入、具体的策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在高等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了解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现状及其相关因素,进而分析其对策是有必要的。基于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相关因素,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运动员倦怠的测量、模型与预测变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倦怠是运动员运动生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对运动员运动生涯有着不良影响.文章以运动员倦怠研究的历史演进为线索,对运动员倦怠的测量、运动员倦怠的模型、运动员倦怠的预测变量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进一步深入研究运动员倦怠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研究认为未来这一领域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研制适合我国运动员倦怠测量工具的研究;(2)对运动员倦怠产生机制进行系统的理论梳理,并加以实证研究.(3)重视情境与人格的交互作用在预测运动员倦怠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