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初中阶段这个学生成长的关键期,我们要注意发挥语文课程蕴含的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发挥语文课程蕴含的优秀文化的优势,使其形成育人活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适应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改革需要的课题。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指出赐予学生慧眼,发挥学生的智慧,鼓励学生协作,是挖掘语文课程蕴含的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郑兴红 《甘肃教育》2022,(21):87-90
合理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助力小学语文教学升级,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文章肯定了乡土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尝试从写作、教学资源的挖掘、教学活动的丰富三个角度思考乡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总结了今后乡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融合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钟少基 《教学随笔》2014,(10):20053+53
语文课程几乎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接触到,它是学生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如今的语文课程需要改革,正确的实用能力教学对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赣南存着著名的自然景观,还有深厚的地方文化,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将本土文化里的有益成分引入语文教学,扩大中学语文的课程资源的源头,以促进语文教学的多样化和特色化。  相似文献   

5.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的基础教育,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学校的课程改革面临着复杂多元的文化生态环境,读写资源开发作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受多种文化价值的影响,对读写资源开发的文化模式的理解和运用,可以促进语文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育就是要教人以术,育人以德,课程作为实现教育抱负的手段,也应该具有知识、方法和文化三种价值。然而,从教育现状来看,作为“文化场”的语文课程却面临着各种挑战:缺乏伦理性的教学观、轻思维生成的浅学习、淡化体验感的“假”实践,致使语文课程文化的价值诉求和价值意义难以实现。为克服语文课程文化危机,回归语文课程文化,教师必须拥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以一种合乎伦理的方式展开教学,在“文化共生”的教学环境中,带给学生沉浸式体验,引导学生对课程资源获得“文化理解”,从而实现文化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传统语文教学容易忽视语文教育的文化价值,给人以呆板、枯燥、冷漠的印象。语文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学生在学习中怎样运用正确的方法,掌握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好的学习效  相似文献   

8.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版),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的优秀文化更应该让 学生通过语文课堂去了解和传承,培养其热爱中华文明、热爱 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自 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具有什么样的语文课程观以及建设什么样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发展的根本问题。语文的内涵既包括语言,又包括言语。语文课程的对象是学生,语文课程的设计与建设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语文课程的宗旨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离开了它,语文课程的任何功能都不能得到实质性的发挥。民族性是母语课程的文化个性,语文课程必须植根于民族文化。创新是母语课程发展的时代特征,也是它的活力所在,语文课程必须适应时代发展作出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课程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本文从教师与学生、语文教材、语文课程的实施三个维度对语文课程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梳理与阐释,以期能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在相应的课程中,这个对象保持着独立性、统一性,指示着课程总的教育方向。然而,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渐渐模糊了,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文化和语言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及其关系的认识不够科学。文化学研究表明,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那么,汉语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课程致力于汉语教育,就是在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语文课程教学只有让学生学会熟练地运用汉语,才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语文课程目标才可以说是达成了,才可以说尽到了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新课标把语文的文化属性提高到了语文教学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思想,确立新的文化教学理念,从课堂教学、学生的言语实践、第二课堂活动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文化资源,对学生的文化素质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的篇篇目目都是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新的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地方文化是语文课程创生的重要环境,明确地方文化与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认识开发地方文化中语文课程资源的意义与指导思想,是有效开发地方文化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先决条件,也是拓展语文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和传承地方文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文本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古外中今优秀文化,是初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极具营养价值的精神食粮。如果在教学中仅思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不思考语文课程的人文性,那学生是不可能汲取到丰富的精神营养,当然也谈不上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和丰厚的文化蕴涵。"语文课程的文化研究"不仅是课程理论建设的需要,而且有利于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然而,这一课题目前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因此,有必要对"语文课程的文化研究"的内涵、价值与走向等几个基本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教学的文化整合,是指在宏观的语文教育及微观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元文化要素的有机构建。提倡课程改革理念观照下的语文教育教学的文化整合,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语文课程文化内蕴构成的多元性要求语文老师具备较强的文化整合能力,使语文课程开放而富有活力;语文课程改革需要文化复合型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有对民族文化和人类多样文化的积极认同、选择和整合能力,为学生创造崭新的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18.
巨少杰 《甘肃教育》2020,(5):162-16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风俗民情、文物古迹、自然风光、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生活话题等都能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各地区都蕴含着人文、社会和自然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具备强烈的资源意识,竭尽全力开发,积极利用。”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乡土文化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借助教师的帮助充分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既能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化,又能让学生对优秀文化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防止小学语文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由此可见,教师应高度重视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全国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乡土文化资源则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课程资源之一.在本地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一代文宗”纪晓岚故乡这一乡土文化资源,使乡土文化资源与语文教学实现有效整合,以提高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变革视野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本质上是信息文化与语文课程文化相融合的过程,必须深植于具有辉煌历史底蕴的语文教育,以文化的、发展的、历史的视野考察整合过程.基于这一视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就可以从课程要素论、语文内容论、学生发展论三个维度构建整合的基本理论体系,实现深层次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