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一)解放学生的脑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老师教的书上写的就是正确的。慢慢地,学生就会思维僵化,缺乏思考与创新,从而对语文失去兴趣。“尽信书,不如无书”,“学而不思则罔”,要让学生喜欢语文,就必须善于解放学生的头脑,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兴趣点。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变化角度思考、大胆地分析想象,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使学生活跃思维,迸发火花。变封闭为开放,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其次,仿写、…  相似文献   

2.
孤月清辉     
学习是一种积极思维活动,而兴趣则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是发展思维的前提。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说“知之者”是被动接受,那么“好之者”则是主动追求,而“乐之者”则已达到痴迷执着的状态。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了,就能进入这种痴迷执着的状态,语文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恰到好处的课前导入则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宋真宗赵恒在其《劝学诗》中说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说明了阅读对于启迪思维、开启智慧发挥重要的作用。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理念的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研究视角,以小学低段绘本阅读教学为例,分析如何更加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的时效性。旨在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抛砖引玉,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而不恩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一名教师,只教学生读书,不教学生思维,书就无法教好;作为一名学生,只会读书,不会思维,书也就无法读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发展。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5.
我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总感觉到学生的语文水平没什么提高。我仔细琢磨,认为当前我们的学生学语文还是兴趣不够,好像是被逼而学,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厌。兴趣是主观世界的一种现象,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须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思考,深入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以达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老师的作用不能弱化,要在“导”字上做文章,并做足文章。只要导之得法、导之得体,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阅读的兴趣就会高涨,语文素养就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核心要素是“空间”、“兴趣”、“探究”、“个性”、“创造”,而终极目标是学生的个性创造。沿着这些要素和目标去思考去深化探究教学,就有了一个更高更明确的思维方向。这个方向应该是创造性思维方向。它主要有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逆向思维三种形式。对于语文探究教学的研究,我想主要应从这三方面去深化。  相似文献   

8.
1.诱导:变“苦学”为“乐学”诱导,就是诱导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变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为学习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目前学校的学生,有一部分人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动机不纯,没有求知的欲望。兴趣在思维之中,思维在活动之中,没有活动就没有思维,没有思维就没有兴趣,没有兴趣就不会产生“乐学”的动力。我们应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2.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疏导,就是当学生思维受阻或思…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的必趣,是教师教好语文、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之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最大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本身有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留心观察,广泛闽读,认真思考;有了兴趣,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就高。学好语文就有了希望;相反,如果学生对学语文感到索然无味,看成一种负担,那就很难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学习方法,实质上是一个思维的问题。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思维的统一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著名的观点,中学生应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思维的兴趣,并强化思维能力的训练。我认为,这个观点对中学语文教学尤其重要,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告知我们“兴趣是进行积极、有效思维的基础。”而我本人始终信奉着“兴趣是学习的良师益友”的原则,认为:若能给学生一个终身的学习朋友,则教育学生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所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猜想、突破自我,是我教育生涯上致力从事的一个方面。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以下是本人的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2.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也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成功是分不开的。实践证明,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是关键。现代教学研究者推行的教学方法都把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放在首位,语文也不例外。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是积极思维和具有强烈求知欲的重要前提。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努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  相似文献   

13.
应云志 《小学生》2010,(10):46-47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使其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相互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中年级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天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的最佳时机。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获益的先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会产生“我要读”的渴望,书读得多了,知识就多,语文综合能力自然就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明了广泛阅读,储存大量的知识信息,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和交流活动,语文教师本身要研究“导”的艺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及其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6.
进行语文素质教育 ,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 ,就没有内驱力 ,学习就没有效果。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 ,我觉得 ,好的语言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有帮助的。  一、精心设计开场白 ,创设最佳学习氛围“开场白”即引言或导语。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可见 ,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反而会起抑制作用。如果一位老师走进课堂第一句话都是 ,把书拿出来翻到某某页 ,尤其是在学生上了几节课之后 ,身心都已疲惫 ,正昏昏欲睡…  相似文献   

17.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改方向,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近年来,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由于传统教学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久而久之,学生满足于机械记忆,“照葫芦画瓢”。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就必须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我的做法是:(1)运用  相似文献   

18.
进行语文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内驱力,学习就没有效果,语文素质又怎能提高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有帮助的。一、精心设计开场白,创设最佳学习氛围“开场白”即引言或导语。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反而会起抑制作用。如果一位老师每次走进课堂第一句话都是把书拿出来,翻到第X页,尤其是在学生上了几节课之后,身心…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效率的低下,与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分散,不能与教师思维同步,甚至脱离教师的思维有很大关系。我们知道,学生的注意力常为兴趣所左右,如果教师授课不见意趣,则学生势必听讲被动,导致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自然不高。“翻开书”与“合上书”,看似简单的一个动作,却有着很强的艺术性,如能巧妙的运用,定能激起学生的竞争心理和悬念心理,激发学习兴趣。上课有了意趣,就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兴趣的激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感知事物,对事物的观察变得比较敏锐,逻辑记忆加强,想像力丰富,思维活跃。同时,因为情绪高涨,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也增强。自然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如教学《白杨礼赞》一文,“翻书”与“合书”激趣法的运用: 师:同学们到过黄土高原吗?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包含语言和文学的学科。因此语文与思维密切相关。语言表达得好、文章写作得好 ,主要都在思维的正确。因此 ,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训练好学生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而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 ,故本文就如何切实加强学生的课堂思维训练作如下的探索。一、注意新课导入 ,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兴趣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人们总是积极地把自己的有关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同时 ,人们对某事物的兴趣还可直接转化为行为的动机 ,成为激励人们为达到目的而进行各种活动的推动力。因此 ,对学生来说 ,兴趣既为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