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义引申研究肇始于南唐徐锴,历代训诂学家对古籍中的词义引申一向十分重视。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前辈时贤舟汉语词义引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对引申的理论研究、对某类词义引申的专门研究和对专书词义引申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词义比喻引申的语言心理基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着重探讨词义比喻引申的语言心理机制,章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语言任意性和可论证性的看法,认为任意性是绝对的,可论证性是相对的,我们可以利用语言的相对可论证性寻求词义引申的线索。第二部分认为可以将比喻引申分三类考察:暗喻式引申、借喻式引申、潜喻式引申。第三部分分析了比喻义的转化过程,说明比喻义是通过词义泛化构建出比喻关系并最终形成的。第四部分探讨了比喻引申的心理基础,从儿童言语习得研究和模式识别理论获得支持。最后谈到比喻认知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论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对词义比喻引申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汉语词义引申的类型多种多样,其中修辞格借代的运用也会引起词义的引申,我们称这种引申为借代引申.借代引申共有五种基本类型.由借代形成的引申义与由借代形成的修辞义不同.  相似文献   

4.
浅析词义引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义引申变义即词义派生不另造新词,利用旧词产生新义,充分发挥联想等作用,这一方法是词义发展的极重要的也是数量最大的一种方法,而且必须有社会和民族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英语与汉语在外延和内涵意义上存在着完全对应,部分对应,缺乏对应的关系。本通过对英汉词义对应关系的浅析,以全景上英语学习进一步探索思维方式上的,化习惯上的,语发展上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6.
词语的隐喻和转喻引申所负载的文化信息非常丰富,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隐喻方式及其表达。因此,汉语的隐喻和转喻引申体现出了汉民族特有的思维特点、审美特点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汉语交际心理的思维方式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交际心理是语言文化载体作用的反映。分析中国人乃至东方思维方式特质对汉语交际心理的影响;具象的文化心理应当让位于抽象明理的言语原则,感悟的文化心理应当让位于逻辑说理的言语原则,礼貌的文化心理应当让位于公共得体的言语原则,中庸的文化心理应当让位于真实效率的言语原则。以跨文化研究的视角参照对比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力图揭示调整汉语交际心理与正视传统文化积弊的关系,调整汉语交际心理对提高学生言语交际技能的作用,教养言语习惯在语言学和社会学层面的深刻动因,真正实现人际和谐交流的整体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王静 《沧州师专学报》2007,23(1):130-130
比喻作为修辞手段可以引起汉语词义的引申,其常见类型有三种.由比喻催生的引申义是词的固定义而不是临时义.  相似文献   

9.
修辞手段的运用会使词语产生临时意义,临时意义一旦固定下来,就成为词的引申义,因此,修辞手段对词义的引申有推动作用.本文论述修辞手段委婉对词义引申的影响,并归纳出词义的委婉引申共有三种类型:自谦式、尊人式、忌讳式.  相似文献   

10.
本对中国传统化的核心层-心理意识层的三个方面: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化形态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影响作了分析。每一种化都具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本只从中国传统化对中国职业教育负面影响的角度来分析,并不表明中国的传统化对中国的职业教育只有负面影响。作希望关注职业教育、关心职业教育的人们对职业教育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并能更多地从化的角度出发分析和讨论职业教育现象,以促进中国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扛鼎",简单说就是用手举鼎,颇类似于现在的举重活动。作为一个古老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并未将之作为条目收录其中,然而时下这个"扛鼎"却分外"抢眼",频频出现于各大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当中,现举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  相似文献   

12.
刘玲 《华章》2008,(20):152-152
语言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的特征和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不同的民族文化必然形成不同的民族心理.民族心理的差异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形式,情感表达,言语习惯和行为方式等.这表明心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所以为了扫除语言翻译上的障碍,了解各民族心理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刘玲 《华章》2008,(19):152-152
语言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的特征和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不同的民族文化必然形成不同的民族心理.民族心理的差异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形式,情感表达,言语习惯和行为方式等.这表明心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所以为了扫除语言翻译上的障碍,了解各民族心理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本从语言学角度对汉语引进外来词的历史和汉语外来词的构词方式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并从汉语对外来词的处理方法上分析了汉民族化心理的封闭性、包容性和适应性等特点,指出了外来词对汉语和汉化发展的影响,对汉语外来词的研究还需深入进行下去,这不仅对规范汉语词汇而且对研究汉民族化心理的特点都有益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汉语构词时语素的排列顺序、组句时词语的排列顺序以及语篇中句子表达的顺序,探讨了支配汉语语序的深层文化动因,即汉民族以形象思维为主,由已知到未知,参照点先于目标的思维特点以及儒家思想占主导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6.
张冬华 《考试周刊》2014,(33):21-21
本文分析了汉语词义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前提,并举例阐述了汉语词义系统理论在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汉语是汉民族共同创造和使用的一种语言,在其产生、发展和变革的过程中深深地带上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烙印,汉民族传统的思维心理、文化心理已不自觉地渗透到汉语中。今天,我们分析这种语言,无论是在语音、文字上,还是在词汇、语法上,无不充满着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8.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通常一个字就是一个词。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际的需要,人们所需要的词汇越来越多。一方面,新字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在旧字的基础上,不增加字的数量,而增加每个字的意思。词义从一点出发,扩展而产生的新义,叫引申义。所谓"一点"即为本义。引申义与本义相对。虽然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的界限清晰,但两者的关系极为复杂和密切。从中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引申义产生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社会一切活动都要靠语言组织和协调。语言交流遍及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要想了解外国,就必须掌握外语,要想了解古代,就必须掌握古汉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不断产生,人们的思维也越来越细致复杂,作为思维的表现形式──语言,也就不断地丰富词汇,变化词义,改进语法。而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词汇,词汇对社会的发展最灵敏,变化也最快。这种变化表现为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失和词义的改变。其中词义改变的结果之一,就词的一个义项所概括反映的客观事物来说,有词义的扩大、缩…  相似文献   

20.
在英汉翻译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多类、多义现象,因此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是很必要的。在本中,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机械对等式的翻译。或死套硬搬现象,给大家介绍两种基本翻译技巧——词义的选择和词义的引申。使大家能根据原向基本结构、词的搭配组合、上下线索来推敲关键词的词义及其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