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铜面具在殷墟一期时期,几乎同时起源于今北京平谷,西安老牛坡,四川三星堆一带,然后向周围传播。作为沟通神人之间的工具,青铜面具是巫术化的表现形式之一。由于只有身份较高的人才能拥有青铜面具,说明它也是标志人们社会地位的礼器。  相似文献   

2.
本从《诗经》中的采诗出发,根据所采植物的功用,把它们大致分为思念之物、祈子之物、祭祀之物三种,然后分别对其进行分析,从攀术、化、社会、心理等角度对《诗经》采兴象之本义作了探究。  相似文献   

3.
《海外经》与《大荒经》是同一内容的书,是《大荒经》的简化版,两者具有按顺序对照的可能性。通过将《大荒西经》与《海外西经》的条目逐一排列对照,可以发现《海外西经》中的“形天”与《大荒西经》的“夏耕之尸”相互对应,因而著名的形天神语原型是成汤伐夏桀的现实历史。  相似文献   

4.
杨斌 《文教资料》2013,(16):1-2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第三句诗究竟是"形夭无千岁"还是"刑天舞干戚",自宋代产生争论以来,到今天这两种说法依然并存。本文主要从上下文义、句式、版本、校勘、"篇指一事"和组诗等六个方面对此论争加以综述,并以"形夭无千岁"为是。  相似文献   

5.
试论武舞、武戏、武打与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武舞、武戏、武打和武术的定义、起源和发展进行了探索,对其艺术特.点和武术特.点进行了较为充分的阐述,并且对武术与武舞、武戏、武打之间的关系以及历史沿革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试论汉代陵寝祭祀及其对宗庙祭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汉是祖先祭祀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 ,陵寝祭祀方式逐渐发展成熟 ,成为与宗庙祭祀并行的又一种祖先祭祀方式。陵寝祭祀与宗庙祭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它的兴盛对宗庙祭祀产生重大影响 ,但是 ,它并不能从根本上取代宗庙祭祀在国家祀典中的固有地位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金瓶梅>中的人物形象是丰满的,人物性格更有其复杂性.<揭开伪善的面纱--试论吴月娘的人物形象>这篇论文,选取吴月娘作为论述对象,并且从奸、恶、妒方面,细致论述了她是奸诈、贪婪、愚顽及纵容丈夫傲坏事的一个反面形象.论文从"伪善"的角度对书中重要人物--吴月娘这一形象作了深刻的割析.  相似文献   

8.
南瓜干     
陈柯汝 《大学生》2013,(3):21-21
我外婆做的完全不是那种用糯米粉和调味剂充数的麻将型小方块。不过在描述它的形状上我确实词穷,可能比较像科学课本上的神经元的造型,虽然这个比喻实在是缺乏食欲和诗意,这种尴尬就像那些我带到潮湿城市里面已经都长毛了的、却绝对不会扔掉的南瓜干。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主要功能是用于交际,用于信息传递。但对于巫术而言,语言被赋予超强的文化功能,具有超自然力,被神秘化和神圣化。语言崇拜和语言禁忌是巫术语言崇拜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它具有崇高力、控制力和道德力,这些力量的形成源于恐惧、崇拜、暗示、诱导等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0.
言意关系有着深远的文化背景。言说形式、言说者、言说对象是言意关系的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在历史文化背景下的演进描绘了人文奋进的轨迹;由巫术而祭祀、占卜再进而到哲理这三要素完成了言意关系在先秦的具体形态的展开。对具体言说形态的辨析归纳出言意关系的症结在于形式的意蕴能否包容对象的意义、言说的意图能否抵达目的对象这两种关系和言说形式、言说者、言说对象这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1.
洪武时期的优抚政策发端于元末农民起义的战争环境,洪武时期得到很大发展。优抚内容既有物质奖赏,也有精神鼓励;范围涉及所有将士;优抚对象有阵亡及伤残将士、将士家属、现役军人、高龄和致仕武官等,具有前朝未有的特点。对军队战斗力的提高、社会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祭祀和宴饮:先秦酒诗的主旋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酒诗的主旋律是祭祀和宴饮,其反映这两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酒是祭祀时的主要祭品,酒的质量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表明祭的诚敬程度。宴饮内容在先秦酒诗中仅次于祭祀,其目的是向上苍、祖灵祈求福寿,企赐光明前程,也是贵族统治享乐的主要方式之一。酒与维护封建秩序的“礼”相互交融,按照礼制,宴会有等级规格,还制定有“酒礼”。酒是宴饮不可或缺的项目。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戏曲文化传统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型进程中,王国维、吴梅、齐如山齐名。齐如山的戏曲理论,弥补了王国维、吴梅剧论实践性不足的缺憾,进一步深化了对戏曲构成原理的认识,推动了近现代戏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思想,但其中的"天—人"关系实际上应该包括"天—人"和"天—地—人"两套系统。这两套系统从先秦开始起源不同,在汉代,其差异又以天地祭祀之争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宋明理学各家之间的差别也可以从这两套系统的相异中找到根源。  相似文献   

15.
甲骨文语言文字的时间跨度近300年,若将其放在一个平面来研究,则有可能造成源流不清。在根据转换生成语法的基本原理,结合统计的方法,具体分析甲骨文单祭祀动词句型转换衍生的过程,详尽描述其类别的基础上,对各种句型作定量和分期的研究,可反映出甲骨文单祭祀动词句在各期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6.
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和艺术表现的外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和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在发展民间舞蹈艺术的同时更要保护民间舞蹈的原生态性。而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具有创新的特点,如果从更为宏观的角度透视的话,当代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是原生态民间舞蹈有可能失传的最根本原因所在。因此,就民间舞蹈文化保护与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的协同发展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