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某种意义上说,王熙凤和蓓基·夏泼是一对孪生姊妹。她们都非常美丽、聪明、能干,都是伶牙俐齿,幽默诙谐,逞强好胜,爱出风头。她们千方百计地想施展自己的抱负才干,从而显示和证明自身的能力与价值。她们都是利己主义者,具有强烈的权势欲、金钱欲,为了获取钱财,可以不择手段,将伦理道德抛掷九霄云外。她们的行为举止、性格情操、信念欲望及其在上流社会的生活历程反映出中英两国社会文化习俗和道德价值观念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刘建 《文教资料》2014,(32):21-22
《名利场》中的蓓基·夏泼和《欢乐之家》中的莉莉·巴特这两位女主人公虽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和国家,但演绎着相似的人生故事:都渴望通过婚姻跻身上流社会,过上富足的生活。但不管她们如何努力挣扎,最终梦想都破灭了。她们的悲剧命运,究其原因,除了自身的性格缺陷之外,根本上还是由男权社会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名利场》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作品不仅描写了一个浮华社会中人们追名逐利的历程,而且也是十九世纪初期,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上层社会的真实写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人类的各类行为从心理学角度进行了解释。《名利场》中主人公蓓基趋炎附势,她的性格和行为的背后隐藏的动机并不全然相同。诱骗讨债人是满足基本生存环境的生理需求;把骗来的财物装进自己上锁的小盒子中是满足安全需求;羡慕其他人的家庭、处心积虑会见国王是满足情感和归属感以及尊重的需求;最终告诉艾米利亚真相和献身慈善事业是她对自我实现需求的追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供了一个将研究讨论蓓基的标准,她的性格和行为都是满足不同需求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萨克雷与弗洛伊德对于酒神精神的注重在<名利场>女主人公蓓基-夏泼的性格塑造上形成了切合点.尽管萨克雷早在弗氏提出心理人格理论以前便已成就了<名利场>这一著作,却于无意间将蓓基·夏泼塑造成了一位具有强势"本我",弱势"超我"的酒神形象.  相似文献   

5.
蓓基对于克劳莱的一家之主那一番关切和殷勤,总算得到了极大的回报。这虽然不过是个空场面,她倒看得比任何实在的好处还重,眼巴巴地盼了很久了。她并不想过良家妇女的生活,却喜欢有良家妇女的名声。我们知道,上等社会里的女人如果要具备这个条件,一定得穿上拖地的长裙,戴上鸵鸟毛,进宫朝见过国王才行。经过这次大典之后,她们就  相似文献   

6.
蓓基·夏泼和曹七巧是中西方文学史上两个典型的坏女人形象,在她们的身上负面效应多于正面效应。这两个为了生存不择手段的女性作为善良慈爱的母性的反面典型,带给后世读者的启迪却是深刻的。女人不是天生合格的母亲,是需要后天学习的。社会在培养合格乃至优秀的母亲方面也应该尽到责任。  相似文献   

7.
《朗读者》中的女主角汉娜,作为纳粹集中营女看守,在众多被迫害的犹太人面前,她是一名施害者。同时,作为一个文盲,她在无知的情况下成为战争的参与者、纳粹罪恶行径的执行者,她也是纳粹德国下的受害者。此外,为了维护作为一个文盲的尊严,汉娜采取了一些偏激的行动,自己最终成为了这些偏激行动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8.
《名利场》是萨克雷的一部经典作品,也是英国文学中比较典型的讽刺小说,这部作品通过描述两位不同性格女性的命运,形象地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上层资产阶级以及贵族之间尔虞我诈、追名逐利的现实生活。而萨克雷这种幽默讽刺的文风也备受文学界人士的关注,本文主要针对萨克雷《名利场》中女性形象所包含的社会意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用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对<名利场>中乔斯·赛特笠和都宾两个形象进行解读.前者是一个"又肥又大的花花公子",后者则出身低微,倍受歧视.二人都曾有强烈的自卑情结,但不同的补偿方式,使他们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意志品格,拥有了不同的命运.由于萨克雷始终强调自然和真实的创作主张,有关这两位形象的描述,在体现"道德训诫"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出色的心理学文本.  相似文献   

10.
庄园是简·奥斯丁小说中的标志性形象.作为奥斯丁婚嫁故事的重要场景,庄园不仅是男女主人公爱情的开始和发展之地,更是那个时代人们经济与社会地位的真实映射,庄园里一面演绎着困窘中的女主人公被“王子”用体面的婚姻拯救的灰姑娘式童话故事,同时又揭示出这些美满婚姻背后的金钱实质.奥斯丁以庄园为舞台,以婚姻为主题,写尽了人物为财产而谋求婚姻的真相,传达出对英国社会世故人情和真实人性的洞见,让她笔下温情浪漫的庄园,转而成为人物追逐财富地位的婚恋名利场.  相似文献   

11.
郑立军 《考试周刊》2013,(41):14-15
《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小说以独特的讽刺效果和写作手法闻名于世。文本描述了19世纪英国上流社会的生活现状,并以讽刺权势,批判社会贵族为主线。文章通过分析文本中的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矛盾性,以及个体的极端化阐释在社会人际关系中度的把握的核心和宗旨。  相似文献   

12.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揭示了复调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复调小说理论史上一个创造性的发展.以此理论分析《名利场》这本小说中主人公、读者和作者之间以及自身的对话,不仅使作品本身折射出丰富的思想内涵,也使得我们对该作品中复调存在的可能性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7,(93):185-186
在《名利场》,萨克雷认为女人是矛盾而复杂的。Amelia对George Osborne的宽容和对William Dobbin的自私以及Becky的自立又懒惰、淫荡又清纯就证明这一点。萨克雷还认为,女性会自取其辱,Amelia的顺从和Becky对婚姻的期望都证明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4.
"双性同体"理论是西方女性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而女性主义者追求的理想人格特质"双性气质",是男女两性人格之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想,同时也是她们用来反对阴阳两极化及性别本质永恒不变的一件有力武器。萨克雷小说《名利场》中的女主角利蓓加身上闪现出"双性气质"的性别魅力、人性活力与男性戾气,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双性同体"的理想及其现代困境。利蓓加的悲剧说明在男权意识长久与深远的控制之下,女性的自我解放之路困难重重。在现代社会中,"双性气质"理想面临诸多困境,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难点。  相似文献   

15.
《名利场》中爱米丽亚与利蓓加对婚姻、对亲朋、对社会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心态和行为,显现出她们不同的性格,她们一为痴情淑女形象.一为乱世魔女形象。  相似文献   

16.
《名利场》是英国作家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的成名之作,主要讲述了贝基·夏普为跻身上流社会而不择手段却仍以悲剧收场的故事.本文旨在分析贝基·夏普复杂多变的性格特征,即精明能干、爱慕虚荣、以及勇敢反叛,并且从其家庭背景、19世纪英国的女子学校教育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其复杂性格的成因.最后论述贝基这一人物形象的现实意...  相似文献   

17.
杨必翻译的《名利场》一直被视作翻译文学的典范,许多学者曾撰文从不同角度予以褒奖。本文拟从修辞手段的角度,选取部分译例进行分析,从分析结果可知,杨译在忠实传达原文内容的基础上,讲究形式上的整齐和美感,音韵上的节奏和韵律,从而使译文如临画一般。达到神似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名利场》中对比原则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批判力度,增加了作品的活力和情趣.议论手法和时机把握得当,大多能切中时弊,自然贴切,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词类转译法是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之一。在英译汉过程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英文中有些词能逐词对译,而有些词却不能,在译文中需要巧妙的转换词类,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阅读世界》2013,(6):F0002-F0002
《名利场》是英国小说家萨克雷的长篇小说。作品取材于19世纪英国的中上层社会。小说描述了聪明伶俐的漂亮姑娘蓓基不堪忍受贫穷的日子,一心要摆脱困境,掌握自己的命运。于是,她便不择手段地谄媚奉承、走小道儿钻后门,攀上高枝。她的同窗好友、富商的女儿爱米丽亚,却懦弱温柔,任凭命运的摆布。两个人的命运此起彼伏,充满波折,构成一个引人入胜却又动人情感的故事。作品通过两个女人的人生之路,逼真地描绘出一个利欲熏心、道德沦丧的名利场,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