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以锦 《新闻导刊》2006,(4):35-36,38
媒体竞争与其他领域的竞争一样.市场竞争的背后是人的智慧竞争。人的素质直接影响媒体产品的质量.影响市场拓展的决策和成效.人才优势是最重要的竞争优势.报业人才及其智慧的发挥会培育出品牌媒体.会形成强大的磁场,以品牌吸引和留住人才.进而创造更多的品牌。所以说媒体品牌形成与媒体人才集聚是一个互动的关系.南方报业现在的发展战略.无论是跨媒体战略、跨地域战略还是资本战略等等.贯穿始终的是人力资源战略。  相似文献   

2.
曲江 《青年记者》2006,(1):50-51
在我国内地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报纸品牌运营的理念应运而生,报业竞争也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阶段。如何根据报业自身的特殊性,将品牌运营和人才发展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报纸品牌运营之路,使报纸和办报的人都得到充分发展,是本关注及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报业人才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质量越来越主宰着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由于人才相对的供小于求,媒体吸引和保留高素质人才更显困难。西部媒体受地域、经济发展、人才观念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人才供需矛盾尤其突出。本从报业发展与新闻人才的关系入手,对西部报业的人才策略进行研究,提出报业在人才管理、使用、培养、开发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4.
在媒介融合力度日益加深、传播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是否具备人才优势成为决定媒体竞争态势的关键.因此,不少党报集团开始进军全媒体,探索全媒体人才战略.近日.笔者走访了杭州日报编委、传媒常务副总编辑陆春祥,都市快报总监助理顾洁琳等了解了杭州日报报业集团近年来全媒体运作情况.本文选取杭报集团全媒体战略中的亮点--采编队伍建设为切人点,谈谈党报集团的全媒体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媒体竞争风起云涌。媒体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高素质的经营人才是当前报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这需要各级报社和报业集团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加以破解。本文着重对我国报业经营人才面临困境的原因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曼叶平  杨阳 《传媒》2023,(24):26-28
在当前移动化、平台化、智能化的媒体环境中,传统报业媒体如何发挥自身传统优势,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平衡,在市场化竞争中取胜,已成为新时期主流媒体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任务。目前,传统报业形成了传统模式、延伸模式、跨界模式等三种主要的经营转型模式,但仍存在独特优势发掘不足、转型创新活力不强、路径依赖比较严重等问题。未来,以主流媒体为创新龙头的报业媒体,需巩固传统优势,深耕主责主业,加快数字转型,推动多元经营,进一步做大做强新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7.
方鹰 《新闻战线》2020,(4):106-107
作为主流媒体,应牢记职责与使命、彰显责任与担当;服务地方发展战略,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媒体转型智慧化。面向未来,打造智慧广电是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提升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实施移动优先,发展人工智能,是打造智慧广电的重要立足点。只有这样,才能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不断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强势媒体不应弱化舆论监督——访广东省记协主席范以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曾经的掌门人,范以锦是较早将品牌概念引入中国报业的人,他提出的报业品牌理念,开启了中国报业的品牌时代,他是多品牌战略、跨区域经营战略、人才战  相似文献   

9.
"高级'蓝领'短缺、技工荒"成为近年媒体上频频出现的字眼.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竞争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的主动权和优势.要掌握人才竞争的主动权,就必须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进一步形成育才、聚才和用才的管理模式,打造自己的优秀团队和足够的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10.
锻造品牌栏目提升媒体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澜 《新闻记者》2005,(11):17-20
当今传媒业的竞争已超越前些年价格战、规模战的层面而进入到品牌竞争的时代。在媒体品牌的竞争中,品牌栏目对提升媒体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家媒体若无几个品牌栏目作支撑,没有一两个名牌栏目作为龙头,则难以形成媒体的影响力,更难以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某种意义上,品牌栏目是媒体实力的显要标志.是媒体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同时也是媒体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会新生代阅读习惯的形成,对传统报业形成强烈冲击。目前,一些地市报的忠实读者群体不断分化,发行量呈下滑趋势,广告增长乏力,报业经营环境正处在如何转化的关键时期。在纷繁的市场环境中,地市报必须积极应对来自区域内广电媒体、互联网媒体、无线通信媒体、社会户外媒体等各媒体的竞争压力,研究制定报业全媒体发展战略,这是当前及今后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品牌化运作已经日益成为晚报、都市报在报业竞争中胜出的有力武器。专家指出,21世纪是注意力经济时代,也称眼球经济。在注意力经济的大背景下,报业取得发展优势的关键是铸造良好品牌,良好的品牌可以加强读者对于报纸的忠诚度,增强市场影响力,推动报业经济发展。具体来说,这种发展优势主要集中在媒体的内容方面,包括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宣传的品牌效应等。一旦报纸读者心目中形成良好形象,必然会获得心理认同,扩大报纸发行面与发行量,  相似文献   

13.
每个在市场上成功的媒体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它是这种媒体独有的、支撑媒体在市场上取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的一种能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保卫认为:“新闻传媒的核心竞争力是指该传媒在经营和发展中胜过竞争对手的核心的资源和能力的总称。”具体地说,它是该传媒以其主体业务(新闻传媒的采、写、编、评等)为核心形成的能够赢得受众、占领市场、获得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在众多传媒中保持独特竞争优势的那些资源和能力。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这些资源和能力应具有明显的、独特的优势,而且是竞争对手难以企及和模仿的。国内传媒学曹鹏认为:“报业的核心竞争力由核心团队、核心内容与核心受众三构成。”就是说,必须有一个以高素质、高水平的灵魂人物为核心的队伍,能够提供高质量、有特色的内容,并且团结、吸引一批对于营销有至关重要价值的读。  相似文献   

14.
陈社 《传媒观察》2006,(5):51-52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可以说,谁拥有了人才,谁就赢得了优势,就能在竞争中赢得胜利。当前,国内新一轮报业大战如火如荼,随着报业竞争的逐步深化,人才的流动也日趋常规化、国际化,如何更好地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已成为报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葛建 《新闻窗》2008,(6):104-105
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各种媒体之间的经营竞争也因此更加激烈,而报业能否在不断加剧的媒体经营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关键是看报业能否吸收、培养、储备好优秀的经营人才。  相似文献   

16.
胡清华 《新闻窗》2005,(5):70-7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媒体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作为新闻媒体采取何种战略在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怎样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这是近年来新闻媒体不断探索的课题。目前,就很多报业集团而言,广告创收往往成为增强经济实力的惟一途径。随着媒体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报业媒体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单靠广告创收的报业媒体面临的市场风险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报业媒体必须尝试产业化运营,增强抗风险能力,才能最终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要走出一条报业集团产业化运营之路,笔者认为,应当用市场化手段,整合资源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李永莉  李辉 《视听界》2008,(2):85-86
广播电视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创新已成为媒体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最终都要靠知识型人才来实现。如何建立健全一个能够有效吸引、留住、培养和激励知识型人才的管理体系,是媒体在竞争中赢得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在报业发展与竞争的激烈环境中,地市晚报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报业市场无情的摔打和洗礼中,一部分地市级晚报能及时进行战略的调整,以适应竞争和挑战,在办报与经营上实现了协调健康发展,成为当地具备报纸品牌影响力和经营活力的主流媒体。但仍有少数地市级晚报由于在办报和经营上观念陈旧,思路模糊,方法落后,出现两难问题,生存和发展受到极大的挑战,在艰难中苦苦挣扎。  相似文献   

19.
当今传媒业的竞争已进入到品牌竞争的时代,在媒体品牌的竞争中,品牌栏目对提升媒体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家媒体若无几个品牌栏目作支撑,没有一两个名牌栏目作为龙头,则难以形成媒体的影响力,更难以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某种意义上,品牌栏目是媒体实力的显著标志,是媒体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同时也是媒体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品牌竞争与品牌建设:都市报竞争的新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益民 《新闻传播》2005,(12):52-54
在报业竞争中,一个困扰大家的问题.就是报纸的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为了在同质竞争中获得优势,各地报纸纷纷掀起价格战、发行战和改版风潮,然而这些手段只能起作用于一时。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报纸日益注重品牌的培育和建设。这里,本文想以武汉的都市报为例,谈谈品牌对于报纸媒体的重要意义、品牌建设的方式及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