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篇以“教育”为题材的“小小说”,蕴涵深刻而语言清新自然。读它,恰似品尝一枚耐人咀嚼的橄榄果,愈嚼味愈美,满口余香,韵味不尽——让人从中受到启迪——“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孩子们的心灵里种下了“信念”就能收获到成功的道理。读了这篇小说,人们往往掩卷沉思:是什么使一个小村子变成“大学村”呢?这位老教师是如何“给学生预测”?为什么他们不能把“秘密”说出来呢?……这里面蕴涵着些什么道理?从故事中我们应谊吸取什么有益的经验呢?……故事意蕴丰厚,寓意隽永,洋溢着思辨与哲理的色彩,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9、40页。【教学过程】一、多元感知,建立概念1.自主提问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周长。关于周长,你有什么数学问题?预设:什么是周长?哪里有周长?周长有什么用?2.激活经验师:认真观察这位新朋友,它的第一个字“周”指的是什么?“长”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周长”?预设:“周”指的是一周,“长”是长度,“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晚年的马克思主义观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发展,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学马列要精,要管用”。邓小平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使得他晚年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更加坚定。  相似文献   

4.
自身承担的角色需要进行怎样的转变 在研究性学习中,很多同学习惯向老师提出以下问题:“老师:你要我怎么做?”“老师:下一步该做什么?”“老师:这节课上什么?”“老师:下节课我们还做这个事情吗?”“老师:这次作业最后上交的期限是什么时候?”“老师:你帮我选一个题目吧!”  相似文献   

5.
<正>1.老师问小猕猴:“什么食品东、南、西、北都出产?”小猕猴答:“瓜。”2.老师问小猕猴:“一个最贪玩的小孩最喜欢什么课?”小猕猴答:“下课。”3.老师问小猕猴:“太阳和月亮在一起是哪一天?”小猕猴答:“明天。”4.老师问小猕猴:“什么路最窄?”小猕猴答:“冤家路窄。”  相似文献   

6.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大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次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实录】一、顾名思“疑”,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观察课题,你有好奇的问题要问吗?(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过程略)师:我们共同梳理一下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对应课题中的相关字词分别板书四个“?”)1.这里的“字母”都有哪些?2.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数”?3.用字母怎样“表示”数?4.字母表示数有什么“用”?师:有了问题,我们的学习就有了方向。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来学习。  相似文献   

8.
施红雷 《陕西教育》2010,(11):50-50
上海东方卫视主持人劳春燕采访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时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成为一个科学家需要什么?”丁回答:“兴趣。”第二个问题:“成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什么?”丁回答:“兴趣。”第三个问题:“成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需要什么?”丁回答:“还是兴趣。”可见,  相似文献   

9.
小幽默     
《学习之友》2012,(11):44-44
@当时我就震惊了:某国‘际学校的老师出了一道开放性问题:“你对其他国家的食物短缺有什么自己的看法?”非洲同学问:“什么叫食物?”欧洲学生问:“什么叫短缺?”美国学生问:“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问:“什么叫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我们身体每时每刻都会发出热。问:“我们身体含有多少热量”,这个说法是不对的。为什么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呢?这就得弄清楚:“什么是内能(热能)?什么是温度?什么是热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树立坚强的信念北京密云县1中王学安老师们,同学们:在人生中,让我感悟最深的只有两个字:信念。上中学时,我问老师:“在朝鲜战场上,邱少云为什么能在烈火中一动不动?”老师告诉我:“他靠的是信念,是胜利的信念,”当我走进大学校门时,我问教授:“为什么布鲁诺...  相似文献   

12.
张骏 《科学课》2009,(11):59-59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我正准备走出教室,班长邹光辉同学拦住了我:“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什么问题?”他拿出手中的小珠子说:“这个珠子放在水里会越来越大,还会生小珠子,它有生命吗?它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做的?”显然他已经做过这样的实验。  相似文献   

13.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我正准备走出教室,班长邹光辉同学拦住了我:“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什么问题?”他拿出手中的小珠子说:“这个珠子放在水里会越来越大,还会生小珠子,它有生命吗?它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做的?”显然他已经做过这样的实验。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真正的教育活动意味着遵循自己的真诚信念去探索正确的教育途径.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对数学的性质与任务等问题有较清楚的认识,在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必然难以形成科学的数学教育信念,从而不能科学地理解数学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的问题.这事实上表明,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广大数学教师非常关心的两个基本问题“数学是什么?”“数学有什么用?”进行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也许,至今仍有不少教师还在如下问题上争论不休:“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味”?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大学是什么不是什么?”一直是人们探讨大学内在逻辑、理想追求的认识问题。匙学总是在不断地反思“大学是什么不是什么?”的问题中与时俱进。大学究竞是什么不是什么呢?本文从构成大学的基本要素:校长、教授、学生、校园和文化五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漫谈。  相似文献   

17.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爸爸去学校接孩子,问:“最近数学学到什么地方了?”儿子同答:“在学三角函数。”说完,孩子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爸爸,三角函数它有什么用啊?”孩子的问题一下子把爸爸给问懵了……也许在孩子提问之前,爸爸从未用“三角函数”来解决过任何生活中问题。阅读之后我也陷入了思考:我们现在所创设的数学课堂,到底有多少知识是联系生活实际的呢?孩子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8.
正一、析题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2.(在“信念”下面画圈)同学们在预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联系上下文请大家讨论:问题一:“信念”是什么意思?问题二:谈迁的信念是什么?问题三:为什么会产生这个信念?相机补充一段资料:(出示)谈迁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发现,当时不少有关明朝的史书上有错误,于是便决定编写明史,起名为《国榷》,就是对前朝的国家大事进行重新讨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个说法,中国教师常用的问题是:“甲午战争哪一年爆发?”“签订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多少银两?”“抗日战争的起因是什么?”……而日本老师的问题却是:“19世纪日本跟中国打了一仗(甲午战争),20世纪日本又跟中国打了一场(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中国跟日本开战,你认为会在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在这场战争中,日本打赢的几率有多大?如果输,会输在什么地方?”相比之下,可以看出:中国教师的问题设计缺乏启发性,只停留在解释和阐明这两个层面上,而没有提升到应用、洞察的层面上来。长此以往,学生没有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思想的机会,思维发展将会受到限制。那么,如何使问题的设计具有启发性呢?  相似文献   

20.
5.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显著特征与信念:培育语言素养的外语教学 李:语言素养英语叫做language faculty或facultyo flanguage。它按照字面意思可以是一种自然的能力(a natural ability),还可以是特别的技能(a particular skill)。在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理念中,语言素养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