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一、关于“力”的问题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推、拉、提、压、挤等都是力的作用,要产生力的这种作用,必须有相互作用的物体存在,从实际例子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而且当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前者是施力物体,后者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相互依存、同时存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物体直接(接触)作用,如手提水桶、马拉车等;另一种是物体之间的间接(不接触)作用,如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力、空中飞行的飞机受重…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道黄冈考题:请阅读下列文章: 观察和实验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 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 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力 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 的这一对力,常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把相 互作用的两个力分成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并不 是绝对的,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 另一个就叫作反作用力. 有这样一道黄冈考题:请阅读下列文章: 观察和实验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 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 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力 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 的这一对力,常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把相 互作用的两个力分成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并不 是绝对的,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 另一个就叫作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3.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或二力平衡.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我们把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简言之,物体问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两个力叫做相互作用力.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我们在学习力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三点.一、力的物质性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的,凡是有力的作用时,至少存在着两个物体、如重力是发生在地球与物体之间,压力是发生在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二、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即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三、力的间接性力的作用既可以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如地球对月球的吸引力,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力——磁力等等.理解力的概念三…  相似文献   

5.
力是什么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这种作用表现在它的物质性、相互性、方向性等几个方面。也就是说 ,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只有一个物体也不会有力的出现 ,一旦有了力的作用 ,必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作用时 ,同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决定着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是它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指的是物体位置的改变。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简单的运动。运动是绝对的 ,宇宙中根本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课改理念为指导,展示了一堂新课标下的8年级物理《力》的教学设计。课题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2.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  相似文献   

7.
一、概念的建立(一 )相互作用的二力在初二物理第八章的第一节“什么是力”中引出了相互作用的二力的概念 ,并从生产和劳动中形象概括出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定义的内容深入剖析 ,不难得到 :1 .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捡、提、吊、压、吸引、排斥等具体形式的抽象。这些具体的动作是判断是否产生力的第一依据。2 .发生力的作用时 ,一定有两个 (或两个以上 )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 ,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3.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 ,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前者叫做这个力的受力物体 ,后者叫做这个力的施力…  相似文献   

8.
模型1: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其中一个力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判断另一个力的大小及第三个力的大小、方向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一、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例1.(2001年安徽省中考》游泳时用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能前进,那么人体前进的推力来自于_____.  相似文献   

10.
张梅 《青海教育》2007,(8):59-59
摩擦力就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力可分为动摩擦和静摩擦,动摩擦又可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相似文献   

11.
1.揭示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变化的规律 例1 一物体(长方体)漂浮在液面上,如图1所示,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使物体下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已知物体的下表面到水面的高度为h,  相似文献   

12.
一对作用力的总功,有以下三种情形:1.总功为零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如果分别对两个物体做功,且这两个功的代数和为零,说明这对力做功的结果使机械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机械能并没有与其它形式的能发生转化.如果这一对力做功的代数和不为零时,则说明这一对力做功的结果是除了使一部分机械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此外还有机械能与  相似文献   

13.
一、正确理解基本概念1.力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是力的定义,要正确理解它,就不单是要熟记这几个字,更应理解它的确切内涵和外延,必须掌握它的性质以及几种常见力的特点、方向的判断.①力的性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则必定有另一个物体来产生这一作用力.同时,被作用的物体也会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去作用于另一物体,这个力就是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描述力的三个要素.②常见力及方向: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它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而指向地心;弹力是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它的方向是沿接触面法线且与形变趋势相反的方向,平时所说的压力、支持力也属弹力的范畴.弹力方向的判断通常是受力分析的关键,如  相似文献   

14.
力的概念是中学力学的基础,是贯穿整个力学的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所以,正确、全面理解力的概念是学好中学力学的基础。 一、正确理解力的物质性 中学物理教材中讲“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句话具有丰富的内涵。它说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有力存在必须有两个物体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物体间相互作用才有力,相互作用消失,力同时消失;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虽然学生对这些内容都能从表面上理解,但在遇到  相似文献   

15.
当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就是“二力平衡”.“二力平衡”可作如下推广: (1)“二力”:不仅仅指两个力,可推广为两个方向上的力,即一个方向上的合力与另一个方向上的合力相平衡. (2)“物体”:不仅仅指一个物体,可推广为由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6.
第一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 ,一定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没有物体就不存在力 ,只有单一孤立的物体同样也不存在力的作用。因此 ,一个物体受到了力 ,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力。第二 ,物体间力的作用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物体直接 (接触 )作用 ,如手提水桶、推土机推土等 ;另一种是物体之间的间接 (不接触 )作用 ,如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力、吊在树上的苹果受到地球的吸引力等。因此 ,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能产生力。第三 ,当物体间产生力的作用时 ,必须在物体间有推、拉、提、压、吸等作用。如果物体间没有这种作用 ,就不存…  相似文献   

17.
功的计算     
一、恒力做功恒力做功可直接用公式W=Fscosθ计算,但必须明确此公式只适用恒力和直线运动的条件,还必须弄清是求哪一个力(或物件)对哪一个物体做功,若求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的功,则必须对另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求出这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所有作用力,再分别求出这些力对另一个物体做的功,最后根据代数和求总功。  相似文献   

18.
平衡状态下的物体模型,是同学们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对有关物体平衡问题的解法下面举例说明,请同学们参考. 一、物体动态平衡问题的三种分析方法 (1)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若一个力为恒力,另一个力的大小或方向不变,求解第三力的变化时,可用图解法;(2)如果解题时不能构造力的直角三角形时,可设法寻找一个力三角形和一个几何三角形相似求解;(3)而当物体受力较多时,可采用正交分解的方法,通过列平衡方程来解决.  相似文献   

19.
力和运动     
《物理教学探讨》2009,(7):43-50,158
1.力的有关概念:力是物体对物然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力的产生至少有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一个施力物体和一个受力物体。  相似文献   

20.
<正>一、弹力是谁发生形变引起的弹力是表示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力图恢复原来的形状,而对另一个物体产生的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这里可对弹力概念进行细化分解为:A物体使B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B物体要恢复原状,而对A物体产生的力。因此,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