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公立基础教育学校与高等教育学校同属于事业单位,但由于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在目的、任务、教育对象、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两阶段教师在职业性质、薪资来源,以及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两阶段教师在法律地位上的差异。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下,公益事业单位范围内关于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定位的细分,为探讨公...  相似文献   

2.
论教师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指出,权益是权利和相应利益的形而上概括。教师的法律地位决定了其相应的合法权益,即一般的公民权益和特殊的教育权益,并根据教育立法精神和司法实践,从保护生体和保护渠道两个维度探讨了教师权益的法律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变革的围城现象值得思考: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使越来越多的重点大学积极进入;面对教师教育的开放,师范院校则纷纷寻求非师范专业的突破。教师教育走向何处?如何“坚守”传统就业市场、积极拓展生存空间?2003年11月召开的“变革中的教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某经济发达省会城市X市的380名公立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自编问卷和不记名调查方式,探讨中小学教师权益的实现及其保障状况。结果显示:(1)教师对自身权益的认知模糊、片面;(2)教育教学权实现程度最好,教师能比较自由地从事教育研究,但受时间和经费制约;(3)教师工资报酬与福利待遇权实现状况最差,工资水平低且不公平感强烈,非正式劳动时间超长;(4)进修培训权的制度保障严重滞后;(5)民主管理权实现程度较低,尤其在招生、财务和基建方面校务公开度不够;(6)地方政府是最主要的侵权主体,教师维权意识薄弱,"无诉"、"厌诉"现象突出。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2001年开始实施的基础教育新课改,给教师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的日益综合化,要求培养具有综合知识背景的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教育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通才教师教育就是要突破并弥补原有教师教育只培养分科教师的不足,培养具备一定综合知识背景的通才教师来应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通才教师教育是在国家教育改革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经过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距离教师教育改革的理想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指导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将通才教师教育发展成为一种理论上可行、实践上行得通的教师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新世纪开始的8月份,上海召开了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市政府提出了未来10年上海基础教育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在新世纪前10多年里我们要通过不懈的奋斗,以改革为动力,不断加快上海基础教育的发展,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努力建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现代的教育理念、完备的教育体系、完善的教育设施、高水平的教育质量,促进儿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计中,要合理吸取职业主义和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明确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指导思想,逐步建构并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体系。突出教育课程的统一性、实践性、广博性、衔接性和超前性等主要特征.努力增强教育科学课程体系的开放性与兼容性。丰富教师教育资源,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型教师。培养科研型教师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就此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论教师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 ,权益是权利和相应利益的形而上概括。教师的法律地位决定了其相应的合法权益 ,即一般的公民权益和特殊的教育权益 ,并根据教育立法精神和司法实践 ,从保护主体和保护渠道两个维度探讨了教师权益的法律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10.
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订,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效能的过程。反思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教师培训采取的一种有效  相似文献   

11.
合理确立教师的法律地位,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保障,也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现行立法将教师作为与其他专业人员无异的一类群体,在法律地位上没有体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也没有呈现不同教育阶段、不同性质学校教师群体的差异性,导致教师管理实践中问题和争议频发。教师职业源于现代国家公共教育体系建立的需要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与其他类型专业人员最显著的区别即在于教师职业的公共性,而不同教育阶段、不同性质学校教师群体的公共性强度也存在显著差异。应以教师职业的公共性为分析基础,以公共性强度差异为划分维度,确立不同教师群体的法律身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师与相关主体的法律关系;以公共性保障及其与自主性的协调为目标,确立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科学设计教师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2.
完善教师权益法律救济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当今教育实践中教师权益会受到一些侵犯,而现行教育法律法规对教师权益的救济途径过少,缺乏有效的救济。为了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免受侵害,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完善教育法律法规:把司法救济作为教师法律救济的主要渠道;确立教师仲裁制度;加强对教师权益的程序法保护等。  相似文献   

13.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最核心的人际关系 ,它关系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离不开教育活动中最重要、最广泛的主体———学生。教育法律对学校法律关系的规范和调整 ,大多是通过师生关系表现出来。教师的本质特征、权利义务、劳动特点等决定了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特殊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执业风险意识,文章从中小学教师执业法律风险的概念、特点和类型入手,分析中小学教师执业法律风险产生的以"外界压力导致的心理疾病——伤害学生而承担法律风险"为模式的社会机理和以"内在素质缺陷——伤害学生而承担法律风险"为模式的个人机理,提出中小学教师增强法律风险意识、强化教育管理责任、把握批评处罚学生尺度、保持与异性学生交往距离和规范学生外出社会程序等防范执业法律风险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立大学校长地位的法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长作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对高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目前的研究对此认识不足,把法定代表人错误地等同为法人代表,无疑降低了大学校长的管理责任。大学校长法律地位的实现对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大学法人地位、大学办学自主权、大学内部管理体制以及大学学术性事务管理等因素对大学校长法律地位都有着重要影响。为保证大学校长法律地位的实现,应该加强相关的法规建设、大学规章制度建设以及大学管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尤其是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对于延续了40多年的教育事业进行了收费、招生、就业、教学、后勤等一系列的改革。与此同时,传统的教育制度和理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碰撞也使得现行的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从教育主体一方的受教育者权利保护着眼,在对教育消费者内涵、外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赋予受教育者以消费者法律地位的理由进行了阐述,以期对促进新形势下受教育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建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师,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法意识是法治建设的根本,贯穿于法治建设的金过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就必须提高公民的法意识;法意识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法律理念的确立,而法律权利本位、法律至上、司法自治和程序正义理念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必然选择,只有确立了正确的法治理念,才能更好地强化法律意识,使广大公民成为法治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根据传统的立宪理论,宪法仅以国家公权力作为约束的对象,在私法领域内宪法基本权利条款无法适用,但是进入现代宪法时期后,宪法理论将宪法效力逐步向私法领域拓展,相继出现了德国的"第三人效力"理论和美国的"国家行为"理论。在中国现有的法律制度和政治体制下,想要在私法领域内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可以尝试建立一种公民宪法基本权利诉讼机制,但适用私权诉讼制度的前提必须是穷尽一切救济途径,以防止权利滥用。  相似文献   

20.
浅析义务教育法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行教育法制的理念是教育人权主义 ,基于这一理念和法律规范本身的要求 ,已实施了 15年的《义务教育法》在其结构、目的、依据、法律文本的用语等几方面既有其合理性 ,又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因此 ,我国既有必要对《义务教育法》作相应的修改 ,更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补充、完善。这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