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活动,是一种满足幼儿自主体验、建构、发展需要的探索活动。一般的区域主要有益智区、建构区、语言区、数学区、科学区、美工区、音乐区、角色游戏区等等,我们应从幼儿身心特点和主体发展的角度出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的"开放式体育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体育活动环境、投放体育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各项体育运动的自主活动。我们大班年级在体育区域活动中进行了一系列尝试,通过以下四点来阐述:创设开放的活动环境,让幼儿玩得尽兴;建立隐性的活动规则,让幼儿玩得有序;进行适宜的活动指导,让幼儿玩得成功;借助多元的活动评价,让幼儿玩有提高。  相似文献   

3.
区域活动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它是一种自主的游戏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刚开始创设区域活动,我们把其  相似文献   

4.
在美术活动区域中有丰富多样的材料能够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但幼儿的兴趣在一成不变的材料上很难持久、很难有创新。怎样让幼儿自主的、个性的、多角度、多途径、多方位的思考,让幼儿在每次操作中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成长、新的创新?在区域活动中有层次的投放材料,增添、删减、组合材料的方法,是激发与调动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安必利 《考试周刊》2013,(73):187-188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培养孩子良好个性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弥补了集体教学的不足,而且十分有利于幼儿的自主性的形成和发展。但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区域活动中提供的材料过于成品化,盲目追求数量和花样,降低甚至抑制了幼儿自主操作的欲望;二是区域活动缺少科学的计划及信息反馈评价,导致幼儿盲目操作,能力不能正常发展;三是区域活动中老师放任自流,疏于指导,满足不了幼儿真正的需要。为避免以上弊端,作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合理设置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材料要"活";教师引导要"巧";活动的评价要全面;区域活动要注意安全。  相似文献   

6.
阅读区是幼儿自由、自主进行阅读交流的区域。传统的阅读区域创设普遍存在三难:区域设置"难变",活动形式"难多",材料投放"难准",难以吸引幼儿持久参与阅读活动。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阅读区的创设策略:创设可以"说话讨论"的阅读区、可以"玩耍"的阅读区、可以"操作涂写"的阅读区、可以"移动"的阅读区。  相似文献   

7.
区域游戏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是幼儿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其活动动机由内部动机支配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8.
钱皖英 《亚太教育》2019,(12):86-86
幼儿普遍喜爱游戏,其中区域游戏是一种自主性的游戏,也是孩子们的最爱。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亲自操作活动中的材料,亲自动手的同时还能学到知识。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可以帮助幼儿自主学习,通过调整观念及时地将材料投放到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及评价作用,让幼儿在区域活动自主游戏的同时获得足够的快乐,促进他们全方位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区域活动.是指“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它是幼儿园常见的课程组织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的区域活动模式日益凸显出局限性.如:一区一用导致活动内容单一;同时段开放导致教师“分身乏术”,难以对每个幼儿进行有效指导;材料更换频率过密,影响活动质量,等等。  相似文献   

10.
徐军 《考试周刊》2012,(56):189-190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开展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我园以"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为教研重点,现在我就谈谈开展区域活动的三个有效环节。  相似文献   

11.
正"让幼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是《指南》中再次强调的理念。儿童的思维具有表象性,他们的学习需要通过操作材料、自主建构认知结构来完成。教师要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了解幼儿的学习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将"教师教"转到"幼儿主动学"上,提高教学有效性,支持和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主动建构。在本次研讨活动中,教师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为主线,进行两次实践修改和分析,期待孩子们在操作活动中主动建构数学  相似文献   

12.
樊红霞 《甘肃教育》2008,(12):28-28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情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区域活动以它特有的优势深受幼儿的喜爱,但在实践中教师常常会因为种种的问题感到束手无策,以至于区域活动流于形式。那么,幼儿教师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的学习化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区域活动的设置使幼儿在学习中,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个人的经验、特点得以体现,尝试用自主学习的教育理论来探索幼儿园学习化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构建主动、快乐的区域活动,让幼儿从中学习、探究、积累经验,让幼儿在自主的学习化区域活动中思维得到深化,意识得到迸发,潜能得到释放。  相似文献   

14.
师艳阳 《甘肃教育》2020,(4):186-186
一、自主:让区域活动充满生长的力量。时下,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不可谓不多,但教师霸权把控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区域主题教师说了算、角色分配没有幼儿的份、活动规则由不得"我的地盘我做主"。甚至小到一个轻微的表情、一句简单的话、一个无关紧要的动作……这些都少不了教师的"亲力亲为",都离不开教师那双"牵着走"的手。这样的霸权,这样的一厢情愿,这样的单项灌注,换来的只是幼儿意愿上的一味顺从、性格上的懦弱被动和行动上的滞后拖延,难有主动,更枉谈幼儿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自主性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性、区域性的活动。这种个别化的活动方式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个体活动的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发挥孩子活动的主动性,使活动内容、活动材料、活动进度等适合每一个孩子身心发展特点与水平,让孩子按自己的速度进行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6.
廖贻 《学前教育》2005,(1):35-36
区域活动是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让幼儿自主选择,并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获得学习和发展。而幼儿园积木区的学习活动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尽管大班积木区配备了各种积木,但较少有幼儿喜欢使用这些积木进行大型建构活动,致使积木区的教育价值不能得到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区中,教师可以创设互动式环境为幼儿的科学探究和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让幼儿在区域中充分发挥自主性:活动前设置交流式版面让幼儿表现对科学问题的猜想、推测和活动计划;活动中设置操作流程墙、图文资料墙、问题图示墙等引领幼儿进行有效探究;活动后设置成果展示墙、评价栏等展示活动成果并促进幼儿自主评价。  相似文献   

18.
跨班区域活动能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其交往能力。让幼儿体验快乐、分享快乐。跨班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不同的班级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在几个班级间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幼儿在跨班区域活动中可自主选择游戏材料、  相似文献   

19.
徐萍 《教育》2015,(7):53-5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说明"中指出:幼儿的学习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区角活动,作为一种独特的活动样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越来越显示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而学习性区角活动作为区角活动的一类,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学习性区角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尝试把学  相似文献   

20.
费丽芬 《教师》2012,(15):122-122
所谓区域游戏,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形式。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由此可见,教师是幼儿能否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