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校的课堂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在课堂的讲授一直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创设一个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课堂教学环境,营造一个和谐交流、双向互动的生态课堂,是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头戏”,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师语言表达的艺术性、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课堂教学气氛的协调性的“四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对分课堂"结合讲授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的优势,将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教师讲授、独立内化、学生讨论。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学生参与度不够、课堂互动不足两大核心问题。笔者从高校理工科专业课堂教学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结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设计了基于数字电子技术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并阐述了具体实施方案,提出了对分课堂在高校理工科专业课堂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在机能实验学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讲授—接受"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剖析基于问题式学习(PBL)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缺点,试图将PBL与翻转课堂两种教学模式优势互补,有机结合,构建基于PBL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期为高校机能实验学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当前高校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提出了名为"对分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对应的考核方法强调过程性评价,并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试点教学表明,对分课堂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良好。对分课堂有可能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尝试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张亮  袁红  盛浩 《教育教学论坛》2022,(47):153-156
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战略对农林院校新农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土壤学”是农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学习成效对农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土壤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息息相关,但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土壤学”课堂讲授的方法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促进“土壤学”课堂讲授质量、增强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李佳 《现代英语》2022,(6):83-86
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学校的外语人才培养非常重要.在口译人才培养方面,由于课时不足或师资有限等原因,许多高校的口译课堂仅仅注重纯语言知识和口译技能的讲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口译质量的监控,导致学生虽然学习了双语转换的技巧,却在实际操作效果上不如人意.本研究对高等院校口译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目前翻译和口译实践教学走...  相似文献   

7.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我国原创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的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特性,对分课堂对分了课堂时间,对分了师生话语权,也对分了原有师生角色的单一性和固定性,必然引发师生角色的转变。推广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原有师生间的"讲授—聆听"关系转变为"协作—交流"关系;原有的师生角色"教导者—接受者"转变为"引导者—协作者"的关系。基于这些变化,本文将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师生角色"作为研究核心,从传统思想政治课堂存在的师生角色问题出发,比较研究推广对分课堂模式后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师生角色的良性变化,论证了对分课堂的合理性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将课堂时间一半留给老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讨论的教学理念,因其方便易行的特点在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就"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特点及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所面临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组织与管理好课堂,是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阵地.高校教学学时少而教学内容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渐趋走弱,将“翻转课堂”引入高校技能类课程教学中有望纾解这一问题.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思想,依据“元认知”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掌握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了较为完整的“点兵点将、大显身手、循循善诱、独当一面、因材施教、集思广义、温故知新——七步成堂”教学设计方案,探索解决以往翻转模式中强调“学”而忽略“教”的问题,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明显,主观能动性、学习积极性、分享及合作意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得到提升.同时创新基于翻转课堂的技能类课程教学设计也是年轻教师讲授技能类课程面临课堂组织、把控、驾驭能力不强的有效解决途径之一,为“互联网+”时代下基于“翻转课堂”高校技能类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工科建设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对分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测控电路"课程教学实践,增加了学生之间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表明,通过课堂讲授、内化吸收、课堂讨论三个环节,结合网络教学平台讨论区以及播客单元和作业等环节,学习的自主权真正还给了学生,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对分课堂融合了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对分教学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将学生置于两难的境地中,让学生在艰难的选择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2.
作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将教师讲授、学生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时间段有效错开,既保留教师讲授这一传统的教学精华,又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旨在通过运用量化和质性的方法检验该模式对“大学英语”课堂口语焦虑和口语成绩的影响。实验表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缓解学生英语课堂口语焦虑方面可起到积极作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信心,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口语水平。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阐述了将翻转课堂与MOOC、研讨式教学、实验以及科技竞赛培训相结合的方法,旨在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一种探索途径,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高校课堂是高等教育的主阵地,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更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场域、理念、技术构成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逻辑框架。场域维度关注师生互动的公共情景构造与多维场协同,理念维度强调教与学关系中师生协同与去中心化,技术维度强调技术赋能与数字教学平台建构。在高校课堂教学“场域-理念-技术”三维合一的理路中,实现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助推高校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的多样化,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将面临严峻挑战。首先结合在牛津大学学习的心得浅谈课堂讨论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其次给出课堂讨论的Think-Pair-Share原则和Wait Time原则。最后结合自己在《理论力学》翻转课堂实践中的应用,说明了课堂讨论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从而探索在当代教育技术下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6.
讲授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而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运用课堂讲授法,效果非常好,而有的老师课堂效果就不是很好。因此,我们探究讲授的本质,挖掘讲授的艺术,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化和国际化大背景下,高校课堂的低头族增多、教学内容滞后、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凸显,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微课、慕课及在线开放课程等新的课程形式不断出现。三维同步课堂致力于通过网络课堂与实体课堂的同步、本科生课堂与留学生课堂的同步以及境内课堂与境外课堂的同步,实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教学方法的中西结合以及教学经验的洋为中用,是"互联网+教育"和"共享教育"的集中体现,是提升高校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在本科生教学、留学生培养和国际合作办学中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教育改革的成效直接关系到高校课堂的变化。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在这一环境下发生了微妙变化,学生主导课堂,参与课堂,教师组织课堂,分组合作,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本文在分析高校课堂的基础上,揭示现今课堂教学改革中教与学的变化,期待对高校教学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享受课堂     
在有教学水平评估专家听课的课堂上,教者课堂观念的骤然改变居然使教学过程从紧张过渡为轻松和快乐,教学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并由此形成了新的课堂教学观,即"生命共享"式课堂教学观,这也许对那些急切地想生成高校优质课堂的教师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享受课堂     
在有教学水平评估专家听课的课堂上,教者课堂观念的骤然改变居然使教学过程从紧张过渡为轻松和快乐,教学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并由此形成了新的课堂教学观,即“生命共享”式课堂教学观,这也许对那些急切地想生成高校优质课堂的教师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