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方面的一种重要能力,但是很多小学生都普遍缺乏这种能力。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自主学习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能够使他们学会自主探究、积极解决问题,从而学得更加高效。小学品德相较于语文、数学等文化课来说较为宽松,学生学起来没有那么大压力,这就为在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很大便利。小学品德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品德学习和长远发展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小学教育阶段中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迅速发展和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品德与生活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需要不断培养班级中的学生个体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不仅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教学目标,更是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之一。小学阶段中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中,应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陈香菊 《教师》2013,(27):50-50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成为小学德育教学中的重要目标。本文将结合"实践能力"的内涵和具体教学实践,探讨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动情""动心"六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小学的思品课教材理论性较强,而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则将其变为小学品德与生活了,这足以看出品德课已经不再是理论的说教了,而是贴近学生的思想以及走进生活中来了,这样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最佳效果。笔者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对传统"灌输式"、"填鸭式"学习方式的挑战,是回归课堂本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体现。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由于课程的性质及教学内容的变化,必然引起学习方式的变化,重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构建、自然生成,从而经历学习过程,体验、感悟与升华积极的情感,并获得学习的快乐。本文以案例的形式,对小学《品德玉生活》课堂教学中就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倡导小学品德与生活要加强教学实效性,让学生在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中养成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因此,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不能理性化地过重灌输,而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行为环境,让学生回归生活,感受品德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7.
传统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中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考核形式不合理、课堂教学脱离生活实际等问题,本文针对此提出设置贴近生活的教学目标,用多元化方式考评学生,倡导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生活化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已深入人心。在新时期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大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当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所以加强小学语文教学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势在必行。本文简要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的进一步拓展延伸,使学生能够增强语文阅读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9.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语文教学可通过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及参与实践等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符合了当前教学改革需要,破除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在探究中自我发展,在探究中走专业化道路。本文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采用探究式教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着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提高探究式教学应用于小学《品德与生活》的认识,为素质教育下小学《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生活是一切的源泉,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注重教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感受、体验,总结社会原理,进而丰富、充实自我,提升自我素养。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应结合新课改,在教学过程中凸现生活性特点,借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诱发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小学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活动性,需要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出品德良好的小学生,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可以亲身去感受生活,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素养,展现出每个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并加快了我国教育的改革步伐。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课程的发展要求,亟待变革。为了保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认识和理解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内涵,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的选择和应用,满足小学生的课堂需求。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年龄阶段,因此这也就决定了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任务不仅是让他们掌握知识,更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但是由于很多小学生对于品德与生活课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以至于在课堂上常常表现得心不在焉,同样,部分教师也没有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加以高度的重视。为了促使整个课堂教学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文主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效性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试论。  相似文献   

15.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合作学习已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征来探讨一下合作学习开展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品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思想建立,都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为了能够在将来的教育中得到更好的成绩,应该将小学品德教学与生活更好的融合。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学习能力进行拓展研究,并由此总结了几方面的问题,鉴于对这些方面的总结,期望可以给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让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要教给学生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生活课是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世界总的看法以及对于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贴近生活,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到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郭莉 《教师》2010,(25)
<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优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课程.如何定位<品德与生活>课中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者结合实践谈了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