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四学生就业心理倾向调查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大四学生就业的心理倾向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四学生就业的倾向是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对就业的选择是慎重考虑的,并且有一定的主见;在就业中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社交能力和心理素质;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保守性,就业的行为较为被动。本研究提出了如下建议: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帮助,学校尽快建立就业信息网,加强大学生的生涯辅导,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就业是一种进步,但同时也会在部分人群中滋生“读书无用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走进车间、农村,从基层干起,他们不嫌脏和累,与农民工同工同酬同吃住。这一现象被人戏称为“民工化就业”。  相似文献   

3.
当前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大学生患了“城市依赖症”,就业不愿脱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指责他们缺乏吃苦精神、奋斗精神,贪图安逸……但事实是否如此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大学生就业倾向大城市?带着这个问题本刊采访了致力于大学生就业研究的北京大学的岳昌君教授,请他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为大学生就业做出了指导。记者:为什么大学生求职过于趋向大城市?能否引导他们去边远地区和小城市就业?岳昌君:大学生趋向大城市就业是城市化过程中自然且正常的现象,绝大多数国家都有这个趋势。现在各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就是有集中化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大学…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寒冬”如何实现就业突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和择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日趋增加,这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顺利就业.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超过600万,庞大的就业大军加上金融危机引发的用人单他裁员、减招等状况,使得压力重重的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严峻形势.当前,大学生要克服就业心珲误区、缓解心理压力,化危为机,顺利实现就业突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5.
从大学生就业调查反馈的信息中得知,用人单位想招的是负责任、能吃苦、乐于奉献的大学生,而现在的许多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就业时他们谈的是工作条件是否好,薪水是否多,是否在大城市,很少谈对工作的打算,以及奋斗的目标;就业后,看重的多是工作单位的待遇,  相似文献   

6.
当年在统一分配的制度中强调“专业对口”到今天在人力资源的市场中选择就业的道路,中国大学生的人生发展轨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今天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困境,倒可能是这些“天之骄子”从天上回到人间,踏踏实实在现实社会土地上迈步的开始,也是中国大学教育制度和内容进一步完善的开始。[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国内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主要针对毕业生,而对非毕业大学生就业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局限,这意味着高校对非毕业生的就业教育指导有待加强和改进。文章从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及行为特征的角度说明加强和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并对此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以期能够进一步完善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8.
涂涂 《成才之路》2009,(6):I0004-I0004
大学生就业艰难,据说今年达到了30年来之最。中国社会调查所在北京、上海、深圳、石家庄、郑州等地抽取1000名应届大学生进行的一项就业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应届生整体就业率为36.5%,之前社会保障部发布消息力争今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距离目标完成尚有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9.
结合教育部高等教育改革精神。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将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学生就业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此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不仅提高了经管类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能更好地适应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晓辉出身于干部家庭,就读于南方某名牌大学,学业优秀,能力也较强。他从小学起就一直担任学生干部,自小心理上就有一种比别人优越的意识。上了大学,这种心理更加强烈,有时简直是恃才傲物,自负得很。认为考上大学就是进了龙门,读书就等于身价高,于是毕业时只把目光盯着大城市,从机关事业单位到著名大企业大公司,要求的都是什么总经理助理、  相似文献   

11.
全社会都关心大学生就业,本来是件好事,但就业压力应逐级释放,不能全部压到大学生身上。现在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新闻很多,有些新闻很客观,但有些却为了吸引眼球故意做出耸人听闻的标题。比如沿海某家食品公司要求新进员工先到基层岗位锻炼,前来应聘的博士硕士较多,相关新闻就成了“数十博士硕士争抢卖猪肉的岗位”。政府出台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的政策,也被解读成危机加深的表现。这些都会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恐慌,  相似文献   

12.
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一直以来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些年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的文章基本都是在探讨大学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时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和倾向,诸如迷惘、焦虑、自卑、攀比等,并就社会体制、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本文以弗鲁姆期望理论体系为支撑,从弗鲁姆期望理论公式即期望理论的效价和期望值入手分析当下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特征。一、弗鲁姆期望理论及公式  相似文献   

13.
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重,部分高校毕业生为了增加成功就业的机会,修炼"灰色技能"。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沉迷于"灰色技能"的成因及其弊端,从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提醒大学生,使用灰色技能就业是本末倒置的行为,不利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升专业技能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是实现成功就业的正道。  相似文献   

14.
就业教育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高校需要构建"大就业教育"体系,就业教育需要积极创新理念,进一步明确目标,建立长效机制,切实转变高校就业教育观念和大学生择业就业观念,增强大学毕业生择业、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和职业适应能力,把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大学生就业及职业拓展的广泛关注融于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去,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这就需要建立健全机制,保证就业教育实施;强化服务意识,全心全意谋就业;树立大团队思想,开展就业教育;狠抓科研工作,促进就业教育;解放就业教育思想,拓展就业教育渠道;建好软硬件环境,保障大就业教育体系建设;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就业教育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5.
贾仕林 《成人教育》2012,32(2):46-47
后金融危机时代下“90后”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这给大学生心理造成很大的波动与影响,从而使他们的就业心理出现一些问题.文章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下“90后”大学生就业择业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进行客观分析与深入研究,并提出改善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教育的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实习证明》每张100元,有正规公司盖章,能提供详细资料说明。又到大学生实习高峰,为迎合部分不想实习的大学生,有人在网上公开叫卖《实习证明》、《实习鉴定》等假证。《实习证明》只是一张单据,且与就业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它的市场为何如此火爆?是什么让学生选择去买假《实习证明》?与求职时间冲突?对实习本身的重视?还是企业片面对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大学生就业难仍为全社会关注并焦虑的问题。然而,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情况是劳动力市场并没有过去饱和,很多企业存在招工难的现象。社会真的不需要高层次劳动者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大学生本应该是人力资源市场最受欢迎的高后”正式登陆职场,他们的就业诉求是什么?会给人力资源市场带来怎样...  相似文献   

18.
能否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既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也关系到高职院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文章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等问题。从高职学生所处的三个阶段(始业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就业教育)分别加以分析.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提出“3+3+3”(三课堂、三层次、三阶段)的就业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袁畅 《考试周刊》2010,(6):163-163
实行“四包”方案,是落实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有效方法,可以促进学校形成全员服务就业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工作并没有高底贵贱和好坏之分,我们这里讲的“好工作”实际上就是适合自己的工作,大学生朋友们,要想毕业时找到“好工作”,不要眼光过于短浅,只盯着薪水、户口,大城市等眼前利益不放,要从长远的个人发展出发,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价值观,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充分地了解职业,选择与自我和职业相匹配的职业目标,并在大学生期间针对自己的职业目标脚踏实地进行充分的准备,相信毕业时大家都会找到自己满意的“好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