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副刊”内涵要发展《辞海》解:“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报纸副刊一般要求与新闻、评论起配合作用。”《新华词典》解:“报纸上刊登新闻体裁以外作品的固定版面,如文艺副刊等。因与报纸的主体(即新闻和评论版)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故名”。诚然,报纸上的文字,大体上可分成五大类:其一是新闻:带“电头”和“本报讯”的新闻以及通讯、特写;其二是评论:社论、短评、工作述评、编后语;其三是专文:政治报告、专著、纪念文字;其四是读者来信;其五便是副刊文字,常常集中在一个版面上发表,形成副刊版。副刊与其它各版面共同围绕着报纸的宣传中心进行工作,虽然采取的宣传形式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副刊是报纸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在作者、编辑、读者的三维空间中,报刊编辑扮演着一种非常特殊的角色。他首先是中介和桥梁。因为作者的作品只有通过编辑活动才能转化为出版物,读者也只有通过编辑活动才能读到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其次,编辑角色的扮演又具有“双重性”:既要充当读者,又要扮演作者。当编辑作为作品的“第一读者”与自己的工作对象——文章及其作者对话时,他是在发现、追寻、品评作者及作品究竟给“自己”提供了什么,合不合口味;当编辑准备将作品转化为出版物,推向社会介绍给读者时,他又在扮演着“作者”角色。他站在作者及作品的立场上,接受广大读者的评判。编辑角色扮演的这种“双重性”。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编辑活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诚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一个好的编辑既能体会到读者的需要,愿望和‘体温’。又能非常尊重作者的劳动,成为作者的知音和作品的“伯乐”。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是一位杰出的报纸副刊编辑,他倾尽心血孜孜不倦地探求,强调副刊个性化、倡导创作自由、帮扶青年、公正对待稿件和表征审美教育思想、提出"读者理解力"及面对市场等编辑观,不仅成为了中国副刊编辑宝贵的精神遗产,而且对中国当代编辑仍有很大的启发性,在中国副刊编辑史上必将经久长存。  相似文献   

4.
相继出现于“五四”前后的“四大副刊”—《学灯》、《觉悟》、《晨报副镌》、《京报副刊》,因对当时及后代的影响广泛而著名。它们的编辑风格与办刊宗旨虽有差异,但在倡导新思想、新道德,推介新文学作家作品与外国优秀作家作品,应用与推广白话文等方面,同样对新文学运动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以此确立了它们的特殊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何谓编辑?古人云:“顺其次第,编联成册之谓也。”《辞海》中作解:“编辑是指从事组织、审阅、编选、加工稿件等工作。”编辑的整个工作过程都离不开稿件。编辑无稿,难有编辑之为。稿件与编辑,可谓皮与毛之关系。编辑老前辈吕叔湘与稿件打了一辈子交道,他深有感慨地说:“当好一名编辑,不见得比当好一名教授容易,从某种意义上说,还要困难些。”笔者撰文,意在从对稿件的约、用、审、改、评、退等六个方面,谈谈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与编辑艺术的肤浅认识。 一、学报编辑约稿。约稿是编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凡从事编辑工作者皆精于此道。世界名著《阿Q正传》就是被著名的现代编辑家孙伏园从鲁迅那儿“约”出来的。假如无孙伏园来约稿,阿Q或晚出生,或象鲁迅要写的《中国字体变迁史》一样,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新闻出版界存在一个问题——重采写,轻编辑。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稿件编辑的质量不高,当今“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的现象比比皆是;另一方面没有人愿做编辑。影响编辑工作质量因素很多,既有主观认识上的问题,也有客观上的问题。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谈对提高编辑工作质量的思考: 一、关于编辑的职业意识 事业心是编辑工作的原动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事业思想和职业意识。常言道: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从事编辑工作,首先就要解决这个“爱”的问题,即解决事业思想和职业意识问题。 “为人做嫁”已经成了编辑自嘲的代名词。编辑就是把别人的稿件,甚至是不成形的稿件拿过来修改编排,为此绞尽脑汁。稿件发出去了,出名的是作者,编辑则默默无闻;而一旦处理不妥,或出现差错,责任却在编辑。编辑苦,不但无名无利,还要担惊受怕,常做检讨,这直接影响到编辑工作的积极性。 说到底这是一个名利得失的问题。但从另一个方面讲编辑岗位也是很光荣的。 编辑是什么?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是,对稿件和资料的组织、收集、审读、选择修改、补充、编排和设计等等。人类文化的积累和传播,从来离不开编辑,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编辑的事业是神圣的、大有作为的。同时用自己的劳动成全别人的作品,正是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行为  相似文献   

7.
王树人 《华章》2011,(8):53-53
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编辑赵景琛曾翻译过一些外国作品。但由于他对外文不是十分精通,所以他的译作中时有“笔误”出现。一次,他将“银河”误译为“牛奶路”;还有一次,  相似文献   

8.
编辑改稿是对稿件进一步优化的过程,需从文稿内在的思想价值和外在的语言表达上进行全面把握;编辑改稿的最佳境界不仅是要“改对”,还应该“改好”,使其思想内涵得以升华;要走出观念误区和行为误区,避免“漏过错误”和“改正为误”;要坚守“改必有据”的原则,明确编辑的权限、责任和义务,对作者、读者、社会和历史负责。  相似文献   

9.
《益世报》1915年创办于天津,至1949年在大陆停刊,“是中国近现代具有广泛影响的全国性重要报纸,与《申报》、《大公报》、《民国日报》一起,被人们并称为旧中国四大报”。1946年10月16日沈从文接编《益世报&#183;文学周刊》,至1948年11月8日停刊,这是沈从文编辑时间最长的一个副刊,也是他编辑的最后一个副刊,不仅融汇了他丰富的报刊编辑经验,同时也更进一步寄托了他对文学的种种希望。  相似文献   

10.
天津版《大公报》抗战后创刊的文学副刊《星期文艺》,沈从文、冯至、袁可嘉先后担任了这个副刊的编辑,编辑的权力使得“中国新诗派”的作品得以大量发表,“中国新诗派”由此得以发展壮大。文章在考据查证的基础上,从编辑人员构成、作品登载情况入手,还原这个副刊的历史真相,并提升其诗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近日读报,见某大报副刊版所载一文,对某作家一作品中“非要……”的句式提出了质疑。文章认为,无论在“京片子”中还是在规范的中国语式中,正确的用法应是“非要……不可”,若结尾没有“不可”,则语义恰恰与所要表达的意思相反。援引了“我非要去广州不可”和“我非要去广州”两个句子为例作了对照说明,认为它们的语义正好相反。对此笔者颇有异议,故于此不揣浅陋谈点管见,以请教于方家。愚认为,“非要……不可”与“非要…”这两种句式所表达的意思是完全相同的。就以某大报副刊版所载一文列举的两个句子来说,其表  相似文献   

12.
一只脚站着写作美国作家海明威为了使作品简练,他想出用一只脚站着写作。他说:“我采用这种姿态,可以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意思。”因此,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的对话和细节描写,语言都很简练。  相似文献   

13.
副刊已跃为报纸令人瞩目“名星”。要将副刊办得有声有色,副刊编辑必须树立“精品意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事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副刊初探     
一、关于副刊概念的异议大凡报纸、杂志大都办有副刊,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每周一个版面,《求是》杂志的“绿野”副刊,每期1—2个版面。副刊文艺属性强,文字活泼,有“文”、“杂”“短”、“活”的特色。由此,有人把副刊称之为“文艺副刊”,把主持副刊工作的部门,称之曰“文艺部”,或曰“副刊部”。虽称谓殊然,但副刊的概念应当是:报纸杂志上登载除新闻体裁外的其他体裁的短小精悍的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固定版面。但是,辞书上对副刊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副刊初探     
一、关于副刊概念的异议大凡报纸、杂志大都办有副刊,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每周一个版面,《求是》杂志的“绿野”副刊,每期1—2个版面。副刊文艺属性强,文字活泼,有“文”、“杂”“短”、“活”的特色。由此,有人把副刊称之为“文艺副刊”,把主持副刊工作的部门,称之日“文艺部”,或曰“副刊部”。虽称谓殊然,但副刊的概念应当是:报纸杂志上登载除新闻体裁外的其他体裁的短小精悍的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固定版面。但是,辞书上对副刊的概念解释有失偏颇,例如,《辞海》:“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  相似文献   

16.
<正>今天,我一到班上就发现有个“光头和尚”站在讲台上。那就是我的何老师。他本来留着潇洒的长发,可现在却将头发剪了,而且剪得比爸爸的寸头还要短,远远地看着,简直就是光头。哇!何老师的光头可真酷啊!一整天,这个“和尚”给我们上语文课, 真是新鲜! 简评:有发现就写下来,慢慢地就会有长进!  相似文献   

17.
有的研究徐志摩或沈从文的著作,把徐志摩说成是沈从文第一篇作品的编辑。这是不确的。据现在能够证实的材料,沈从文第一次在《晨报副刊》发表的作品是署名“休芸芸”的一篇短文《一封未曾付邮的信》,此文刊于《晨报副刊》第306期(1924年12月22日),此后便不时有散文或诗作在《晨报副刊》发表。  相似文献   

18.
<正>“石老师,今天是我的生日。”清早我站在校门口值周时听到这样一句话。是谁说的呢?我们班的大嗓门龙龙。“是吗?那祝你生日快乐。”我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晚上我爸爸要给我做好吃的,你也来吧。”他笑着说。“那你就多吃点,老师在这里祝福你就行了,老师晚上还要回家做饭呢。”我也笑着对他说。  相似文献   

19.
一 “不如直接去医院?”医生半蹲着,用询问的目光注视着因受伤而倒在地上的他. 他态度坚决地摇了摇头. “快帮他包扎.”医生只得对助手们喊道.身旁的助手们闻言将他围了起来.医生站起身来,极目远眺,前方已经没有人影了.医生思考再三,扭头,发现他已经站了起来,正在甩开那些搀扶着自己的手. “嘿,”医生尽量不让自己的话显得太过伤人,“已经是最后一名了,还要跑吗?” 他点头.  相似文献   

20.
“再”和“在”是一对同胞兄弟,他们的名字都叫“zài”。哥哥“在”早出生一个小时,性格活泼开朗,特别爱与小伙伴们交往,不管“在什么地方”,还是“在什么时候”,都经常与小伙伴们打成一片,你看:钢笔在桌子上;事情发生在去年;外面正在刮风下雨……他还爱和好朋友“所”在一块儿,表示强调,如“在所不辞”、“在所不惜”、“在所难免”等。弟弟“再”却生来一副倔脾气,不但性格内向,而且一般不与其他小伙伴交往,只有在湖实在难以推脱的情况下才肯“出面”。比如:这本书太好看了,我还要再读一遍;小明,把旗帜升高点,再高点;学习再不努力,你就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