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石玉 《青年教师》2007,(1):36-38
教师的教学智慧,指的是教师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教师个体风格的一类特殊的知识类型。教师的教学智慧源于教师教学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中、教师教学实践的不断积累中以及教师教学经验的不断反思中。它贯穿和渗透于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具体体现在教师课前科学、全面的预设中,课上巧妙、敏锐的生成中以及课后及时、不断的反思中。  相似文献   

2.
在整个师资培训的框架中,校本培训是教师培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每个教师的发展有其独特的作用。当前,校本培训正作为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策略而倡导。它的核心思想是形成学校的特色和促进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基于教师,在教师中,为了教师。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下“反思型”教师群体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管理要最大程度地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与时代,面对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现代教师要成长为“反思型”教师是必然的选择。为促进“反思型”教师群体的成长,应以掌握并运用教学反思的方法为起点,从而激发教师的反思意识,引导教师在积淀中反思、在研讨中反思、在交流中反思、在合作中反思、在日志中反思、在展示中反思、在研究中反思,并引领教师将教学反思逐步转化为教学的自觉行为。教师在持续不断的自觉的反思实践过程中。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以“学习+反思”为核心的教师培养新模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真正成长为“反思型”教师群体!  相似文献   

4.
谈教师的幸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教师的幸福不是必然的,具有给予性、被给予性。教师幸福的产生依赖于教师的辛勤劳动、积极创造,依赖于教师对教育理念的科学把握。教师的幸福体现在对学生的理解和关怀中,体现在学生的成长中,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真诚奉献中,体现在不断的自我修养和提高中,体现在学生对教师的真诚热爱中。  相似文献   

5.
预设,是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体现教师对文章的理解,展示教师与作者思想的交流,它融入教师对文本的情感所作的设计,凝聚着教师的智慧。在语文教学中,它让课堂教学有章可循,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但在完成预设的过程中,教学往往偏离教师的预设,而自然“生成”。  相似文献   

6.
盛文海 《宁夏教育》2002,(10):15-15
一、要坚持依靠教师办学。教师是学校办学的核心,要依靠教师办学,就必须充分肯定教师的劳动价值,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在办学过程中,我校坚持把“民主、和谐、公平、效率”作为依靠教师办学的基础。在制定学校规章制度,特别是在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教师考核办法》的起草过程中,充分听取了教师的意见,实行民主集中制,达到民主科学地管理学校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目前教师教育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现状,探索如何培养教师教育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推进现代化教学改革,在培养教师教育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问题上,提出了我的思考和解决之道: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教育资源,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开发、使用共享教学资源,实现各专业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培养教师教育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而整体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教育中,不管如何倡导教育的民主,教师实际上始终是居于权威地位的。这是因为,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学生要学习知识,必须向教师求教,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是传统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在传统教育中,教师还是信息的主要源头,学生要获得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信息,绝大部分只能来自教师。于是教师便拥有了知识传授中、信息传播中的绝对权威,而学生则由于条件、能力的限制,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者的地位。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传统权威地位在逐步丧失,教师的角色面临前所未…  相似文献   

9.
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必须建立在教师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教研活动的生命在于真真切切地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校本教研中让教师获得充实感,实现自我发展,必须提供教师发挥的空间。让教师在教研活动时,在同伴互助中、在反思实践中有效地解决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坚持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结合,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10.
所谓“八不”,就是指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切实做到“八不”,即:不解题;不范读课文;“先学”环节中,教师不插话;“后教”环节中,学生会的,教师不讲解;“当堂训练”环节中,教师不加以指导;学生作文之前,教师不进行作前指导;作文批改中,学生能批的,教师坚决不批:作文评讲过程中,学生能评的,教师坚决不评。  相似文献   

11.
杨启亮 《教育研究》2012,(7):98-103
从选拔与淘汰意义上说的教学评价是为评价的教学,它关注的重心是评价,这样的教学可能会失落教学的价值,这不是教学论意义上的教学评价。教学论中所说的教学评价是为教学的评价,它关注的重心是教学,是为调节、激励、促进教学而评价。为教学的评价不是教学的"指挥棒",而是教学的"服务器",它生成并守护教学的价值。为教学的评价旨在创造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价值,教学应该从这里觉悟到良心的拷问与责任的鞭挞,评价应该从这里检省到自己是否漠视、异化、失落了教学的价值。基础教育生死攸关的使命就在于它必须百倍地关怀那些被放逐、被贬抑、被薄弱的学生所拥有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教学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教学行为特征,是特定教学行为方式的直接存在,是特定教学观念文化的显体。它存在于一切教学文化活动方面,具有明显的二重性。改变教学习惯是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建构新的教学文化的着力点,是教学改革中教师面临的一种挑战性的活动。教学习惯的改变是在日常教学生活变革中进行,通过优秀教学文化的示范引领及教学制度文化的惩戒堵塞,从日常教学生活的点滴细微处着手,经由持久的日常教学生活实践陶冶来完成。  相似文献   

13.
张丽玲 《高教论坛》2006,(6):203-205
本文从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转变和课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等四个方面对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教育中实行“人性化“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如何在认真分析学生和教师的生理、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更贴近于现代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素质的教学方式,实行"人性化"教学,对提高大学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人性化教学以"以学生为本"为核心,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实施方式、学生成绩考核等方面以学生为服务核心,实现更适合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案,还包括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有效教学对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发展的独立性产生不可或缺的影响。以石河子大学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案例为突破口,分析大学有效教学的特征,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容量、教学环境、教学方式等4个方面提出发展策略,以期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推动教学方式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大学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接受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或者是用研究性学习对传统的接受教学进行改造,使传统的接受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实现有机的整合的一种教学方式.研究性教学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它是大学本科教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差异教学是建构系统的、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与施教的途径,应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与控制等方面全面适应差异教学的需求。文章从有效教学的视角出发,借助于系统论、工程化的方法,从教学过程层面,探讨了差异教学过程框架的控制与管理、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等问题的管理方法,为有效地实施差异教学活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作为用于实现和服务于教学目的的不同教学手段,它们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特殊功能,对某些特定的教学内容行之有效,但又会因其存在的局限性而不适用另一些教学内容.因此,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两者不能相互替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式的优势,扬长避短,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教学活动是教学结构的运动,是以过程的性质展开的。悬置目的与结果,教学活动的结构主要表现为教师、教、学生、学、知识等要素的联系方式。教学活动的过程因理解的角度不同,意义也不同。站在学生的角度,教学活动过程就是认识过程;站在教师的角度,教学活动过程就是教育过程;站在社会学的立场上,教学活动过程就是生活过程。  相似文献   

20.
轮滑教学助学手段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利用轮滑助学器辅助轮滑教学的必要性;介绍了借助轮滑器为学生提供安全、有效的保护与帮助进行轮滑教学的方法;对传统教学方法与改进后助学手段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实验对比研究与分析。结果证明,改进后的教学方法可有效缩短轮滑初级教学时间,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