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志小议     
越王楼的悲剧 距今约一千三百多年前,在绵州城西北角的龟山顶上,就有了一座高楼,后人称之为越王楼。 越王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八子李贞。他于唐高宗(李治)显庆(公元656—660)年间来绵州作剌史。据《杜诗详注》说,李贞来任,先建王宫(即州府),后修高楼,以楼助王宫的气势。他以皇室亲王的身份来作地方官,自不免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按王制行事,其气  相似文献   

2.
读志小议     
关于绵州状元于环 《直隶绵州志》谓绵州曾有三位状元。除史料较详的宋代苏易简,还有唐代的刘暌和于环。而刘睽虽在名录中列为“会昌(唐武宗年号)状元”,但同时又有“《省志》作会昌进士”的注,未予肯定。加上别无片言只语,故实难接受其《选举考》“吾绵刘暌首登会昌状元,为唐代破天荒”的论断。至谓唐宣宗(李忱)大中七年《公元853)中状元的于环,在明代杨慎《升庵集》卷四十八,列入《蜀士在唐居首选者》八人之一。这大约就是州、县志以于环为状元的依据。可惜的是,这样一位为绵州历史增辉的人物,竟也未纪录下他的任何事迹  相似文献   

3.
读志小议     
汉阙之误与谜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阙,现存二十六处,绵阳近郊有其一。这就是约建于东汉末,经一千七百余年的雨雪冰霜和日光曝晒,仍屹立于芙蓉溪畔108国道旁的南北二阙。它是富乐山风景区前沿的重要景观,备受学者专家和旅游人士的关注,但它迄今尚无准确的名称,门首《简介》与宣传媒体或人们口头称呼的“平阳府君阙”,实为人云亦云的误称。  相似文献   

4.
《江苏教育》2014,(5):F0002-F0002
在龙城常州的大运河畔,有一所年轻的学校——常州市怀德苑小学。15年的岁月,她已经从牙牙学语的婴儿成长为追风少年,得到了龙城百姓的认可,成为市民家门口的好学校。彭志祥校长就是这所学校的第四位掌门人。  相似文献   

5.
段玉芬 《考试周刊》2011,(46):133-134
朗读是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与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合,在英语教学总体水平的提高中是至关重要的,具有很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其祥同志原是一个普通工人。一九五四年由于工作需要,组织上把他从工厂调到川益小学任体育教师。这对张其祥同志来说,困难是相当大的。但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知难而上。他起早睡晚,刻苦锻炼,虚心学习。他除了学习中小学体育教材外,还认真钻研体育院校的教材和学习有关生理卫生知识等。从早到晚,他不是在认真地上课,就是在紧张地制作教具,或者拿着扫帚、鎯头,这里扫一扫,那里敲一  相似文献   

7.
生之悲歌——读李进祥小说集《换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夏青年作家群中,李进祥是一位不容忽视的作家。他的作品数量不算十分丰厚。但几乎每篇堪称佳作。李进祥执意地选择了清水河这一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来建构自己的艺术世界。它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淳厚的民风及悠久的人文哺育,吸引着李进祥,他几乎是本能地用整个心灵去回忆、感知曾经有过的苦难和沉重。他的小说平淡而不失深刻,温情的笔触刻画了清水河人美好而复杂的性格,那种对乡土的痴恋与悲悯,对人性的洞察与理解,对人的命运的格外关注与不倦的追问,给读者们带来了心灵的震撼和长久的艺术感动。认真仔细地阅读他的小说文本我们发现:李进祥的小说天地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开阔和丰富。  相似文献   

8.
《项脊轩志》被公认为是“太仆最胜之文”(姚鼐语)。“余读归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泣。盖古今来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黄宗羲语)。“不俟修饰而情辞并得,  相似文献   

9.
10.
也许是自己也曾当过几年“孩子王”的缘故吧,小说《模范张民办》中的主人公张民办爱美、浪漫、幽默、勇敢的独特性格引起我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共鸣.张民办是作者笔下的一个活活生生的有血有肉、在读者心目中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成功形象,是作者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经过高度的艺术概括而创造出的一个当代农村民办教师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1.
“源远流长”,一个形容江河源头很远,流程很长的词汇,为何拿来作为书评的题目?我以为,这正道出了《中华百讲不厌故事文库》(以下简称《文库》)的一大特征。从流传的时段上看,《文库》所选取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悠远的古代文化积淀,至今还在街巷流传,可谓源远流长啊!而“百读不倦”或者“百  相似文献   

12.
张履祥为生活于民间的一介贫儒,生前并未显赫,但他在居乡期间,针对明清易代前后社会的变乱,提出许多针砭时弊的对策,倡导移风易俗,竭力改造桐乡风俗.张履祥对"风俗"的重视,不仅是他对明末清初社会秩序危机意识的一种看法,也是他继承朱子学企图重整社会秩序的一种努力尝试.清初江南地方秩序得以迅速恢复与重建,与基层士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洋溢着浓郁的抒情气息,全篇既笼罩着喜的美,又充满着悲的美。开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写轩的狭小、破漏与昏暗,那修葺前的破旧老屋,很像他那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而他于残垣败堵中崛起,想通过修一室之举来整肃自己的心灵世界,鞭策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去支撑起业已中落的大  相似文献   

14.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洋溢着浓郁的抒情气息,全篇既笼罩着喜的美,又充满着悲的美。 开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写轩的狭小、破漏与昏暗,那修葺前的破旧老屋,很像他那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而他于残垣败堵中崛起,想通过修一室之举来整肃自己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5.
《项脊轩志》选自《震川文集》.它的作者归有光(一五○六年——一五七一年),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少时勤奋学习,一五三九年举乡试第二,以后却“八上公车不遇”;乃迁居嘉定安亭江上,讲学二十余年,远近从学者常达数百人.人称“震川先生”.直到花甲之年才中三甲进士,授浙江长兴县令,官至南京太仆寺丞.  相似文献   

16.
明代诗文中衰,拟古成风。其时,却有一位身处穷乡僻壤的布衣老儒,慨然以力挽颓波为己任,终于成为上承唐宋、下启清代的杰出散文家,他就是归有光。几百年来,人们读到他的《寒花葬志》、《先妣事略》、《女如兰塘志》,特别是《项脊轩志》时,无不为之深深感动。在当时一味摹古浮饰的散文园地中,像一泓甘甜的泉水,泌人心睥,给人以美的享受,为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一口气读完张水鱼的新著《巧解读——语文有意思》后我不禁自言自语:"这本书实在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案头书.这本书对一线教师来说无论是教学还是教研都太有用了."说有用,不仅仅是水鱼老师对文本的巧解读可以拿来用作备课资料,更重要的还在于这本书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散文分类细说有多种,其中有一种人称絮语散文,即“不是长篇阔论的逻辑的或理解的文章,乃如家常絮语,用清逸冷隽的笔法所写出来的零碎感想文章。”①我国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当是典型的杰作。文章若寻寻觅觅的自言自语,又像是断断续续地向人叙说衷肠,似不经意,出平淡语,道寻常事,却满纸淋漓着诗情,隽永而醇美,很有些以诗为文的味道.却是风神独具。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论作诗,“其法有三:曰事,曰情,曰景。”归有光写《项脊轩志》也大抵如此,状项脊轩之景,述与项脊轩相关之事,抒因项脊轩而生的念远怀旧之情。但仅此尚不足以诗论之。重要的还在于归有光用此造出诗的意境来,即如王国  相似文献   

19.
归有光是明代中叶“唐宋派”的代表作家,在“唐宋派”中文学成就最高,他长于散文,曾被后人推为“明文第一”。其创作成就主要是那些描写日常生活琐事、抒发内心感情的抒情记事散文。这类文章感情真挚,朴实自然,不事雕琢,通俗畅达。《项脊轩志》就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作。《项脊轩志》是一篇记叙他的书斋“项脊轩”的散文。文章不仅写了书斋的营建过程,而且描述了家庭生活的变化。所写虽然是琐细的事情,却充满生活情趣,正如明代王锡爵所说: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以情动人,是《项脊轩志》的主要特点。作为一篇抒情散文,它不…  相似文献   

20.
如今怎样做校长(主要是指中小学校长),这个问题不但只是校长们考虑,社会方方面面也都很关心。社会对教育的期待有多大,对这个问题就有多关心。学校是校长的作品,校长的作为决定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肖万祥的新著《校长的力量》既给正处于探索困惑期的年轻中小学校长一个研习思考的平台,又给关心这个问题的社会各界一种解渴的惊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