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也随之浮出,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教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外,教学研究人员应责无旁贷地用新课程观念,解决好教学及教研中的实际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力度之深、涉及面之广,并以全新的理念,展现于所有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面前,面对这种局面,教学研究人员必须从新的视角、用新的理念,开拓新的工作思路,实现工作的全方位创新。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课程改革力度之深、涉及面之广 ,并以全新的理念 ,展现于所有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面前 ,面对这种局面 ,教学研究人员也必须从新的视角、用新的理念 ,开拓新的工作思路 ,实现工作的全方位创新。一、观念更新与教研员角色的转换长期以来 ,无论是教研员自我感觉还是教师心目中的教研员 ,都是贯彻教学大纲的检查者、教材使用的指导者、课堂教学的指挥者、教学水平的鉴定者。一句话 ,在应试教育的大旗下 ,教研员是地地道道的国家课程意志忠实的、被动的执行者。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学应是师生的交往、师生的互动、师生的共同发展 ,这样的理…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要求教学研究人员从新的视角、用新的理念去开拓新的教研思路,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的全方位创新。一、新课改呼唤教研员转变角色多年以来,教研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贯彻教学大纲的检查员、教材使用的指导员、课堂教学的指挥员、教学水平的鉴定员。在长期应试教育过程中,教研员是地地道道的国家课程意志忠实而被动的执行者。而新课程理念提倡师生的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这种理念也同样适用于教研员与教师。因此,教研员自身的角色必须来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从“指挥员…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一次覆盖面最广、推进速度最快、力度最大的课程改革。作为教研员,要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创新教研工作的理念与方式,不断发现、研究和解决教师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有效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就需明确教研员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的启动,带来了与之相应的新理念,新课堂,以及新的教研。新的教研理念告诉我们“,教研”是课程改革中教师专业成长的主流模式,目的是解决课堂实际问题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开展了《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成长模式研究》活动,课例活动包括: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到学校巡回上  相似文献   

6.
2001年秋季,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全面启动。课程改革,呈现给广大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人员新的形势、新的情况,带给广大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人员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从分批进入国家级、省级、市级实验区到全国使用新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已经走过十年的历程。小学数学教师和教研员满怀改革热情,  相似文献   

7.
一、一线教师的引航员 在课改中,教研员是教师参与课改过程的首席教师,对于国家省市各级教育部门的课程改革文件、教育方针、《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教育科学技术等等,要先于教师掌握领悟,努力做到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他是事实上的学科带头人,教研员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所在区域的教育教学方向。试想,如果一位教研员用自己老旧的教育理念去引领教师工作,即使有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出现,也会被扼杀掉。因此,教研员必须把握好方向,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才能正确的引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8.
新的课程改革不仅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课程、教材,也促进了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力量的整合。因此,区(县)级教研员既成了教学的研究者、指导者,也成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者。这就需要把三种角色进行有机整合,以发挥教研员的最大作用,提高教研员的工作效率。调研、研究、培训三环节研培模式统筹了教研与培训工作,有利于实现教研员工作效率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9.
教研室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研究组织,在新中国教育教学发展的不同时期曾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历次课程改革中,课程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都是通过基层教研室和教研员推进到每所学校、每位老师的每一堂课的。由于教研室的教研员是离广大一线教师最近的“专家”和“权威”,所以一线教师对教研室和教研员“情”有独钟,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笔者曾对某县区38名教研员做过粗略了解,78%的同志在如何使教研工作求新求实的问题上含糊其辞,大部分也仅仅是能够按照传统作法去听听课评评课而已。笔者认为,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教研员必须做到“三个到位”:思想认识到位、工作职责到位、教研方法到位。思想认识到位教研员首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课程改革中,教研的主体是教研员和教师,而不是教研部门单方面的人员;教研的过程是教研员与教师、教研员与新课程共育共进的过程,而不是教研人员的“单兵独战”和“闭门造车”;教研工作是一种通过教研员与教师互动、合作、对话与探究共同构建的教…  相似文献   

11.
教研员是我国区域教学质量保障人员,为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教学改进、教师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教研员的地位与作用日显,有关教研员的研究表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在教研员角色、教研工作、教研员能力与发展方面经历了理念探讨与历史分析、制度关切与实证调研、国际比较与本土论证相交叉的研究过程,其中教研员角色研究起步最早,教研转型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多线并进的研究提出了三个重要且环环相扣的研究问题:教研制度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教研员作为教学领导与课程领导的关系,教研员核心能力的基础所依。未来教研员的研究应以体制机制研究推动教研员职能的转变,以教学研究为基础分析教研范式的转型,以国际比较视野构建教研员专业标准。  相似文献   

12.
周光富 《云南教育》2007,(B10):41-41
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广大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掌握新的教育理论,运用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教育教学。新的教育理念是指导我们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抓好教育教学的前提和保证,一定要使之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一次覆盖面最广、推进速度最快、力度最大的课程改革。在这过程中,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和教育体系,对教研员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研员在新课改中应该做到:  相似文献   

14.
赵忠禄 《吉林教育》2008,(18):26-27
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在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各样困惑和问题也随之出现,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课程专家和教研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一种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本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和教师教育制度,旨在形成以教学研究为中心的学校教学运作机制,建立  相似文献   

15.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研员,应该是一个不够新鲜的话题。在课程改革的伊始,就要这样的争论。有一线教师发出最质朴的呼声:转变教研员的角色,改变教研员的作风,深入课堂、走进课程、参与课题、引领教学,成为一线教师的引路人、知心朋友和宏观课程的谋划者等,应是教研员必须努力的趋势。课堂是教研员的根,研究是教研员的魂,课程是教研员的力量之源。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谈我们一线教师心中教研员的必备素养。  相似文献   

16.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全方位的改革,改革中一些新的课程理念不断出现,并被人们接受。各学科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纷纷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思想政治学科也不例外。如何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当前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秋敏 《辽宁教育》2003,(11):24-25
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以来,对教研员有两句话最引人注意:一是课程改革的全新观念使教研员和教师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二是教研员队伍是课程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支生力军。这两句话说明课程改革对教研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表明教研员工作在新课程改革中责任重大。通过两年的课改实验,我认为教研员在课改中不但要转变教研观念,更要承担好各自角色,并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教研工作。 一、教研员要做课改的同行人 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教研员已和教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教研员如何在信息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全面推进,在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为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发挥教研员的自身优势和作用,开展语文教学改革,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在课程改革工作中,实验教师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既要靠教研员的支持,又要靠教师自己的学习、反思与研究,更需要教师群体的智慧。  相似文献   

19.
教研室是中国教育的特有机构。面对新的课程,不能不反思我们的教研工作。教研员只有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不断地将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使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思想得以贯彻。教学研究如何以人为本。不仅要研究课程改革实验的实施,而且  相似文献   

20.
戴理生 《湖南教育》2005,(19):22-22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实施,本着教育部提出的“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方针,广大中小学教师一边积极参加课改实验,一边不断总结调整。面对不断壮大的实验群体和层出不穷的课改新问题,作为一名学校教研员,应该如何应对呢?我认为新形势下,学校教研员应从以下几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归纳起来为“五忌”和“五要”。忌光说不练,要沉得下来。新的课程改革以其新的理念、新的内容、新的手段方法决定了它是一场深层次的教育教学革命,不论是学校领导、教研人员、实验教师还是普通教师,面对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