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党在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进入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关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的政策。这些政策体现了党在西柏坡时期对农民利益的极大关注,对于动员农民积极参加革命,保证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历史考验,努力探索党内廉政建设思路,总结廉政建设经验,制定了系列廉政制度,将土地改革与整顿党风相结合,建设华北人民政府的廉政机制,完善廉政法制建设。中国共产党完善党内制度、注重党员培训、紧抓作风建设等策略为新时期党建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西柏坡时期,为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新中国建设的需要,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由革命转向建设,职业教育因此获得了较好的发展空间.通过改造旧教育、开展干部与工人的职业培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逐步实现了正规化.党在西柏坡时期的职业教育工作,注重党的领导、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加强专业与思想教育的联系、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这些都对当下职业教育的改革具有理论借鉴和现实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4.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关头,已放眼即将到来的新中国建设,逐步思考现代化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现代化与经济社会建设、现代化与党的建设等问题。西柏坡时期的历史情境赋予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问题更多的主动性,反映出日渐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在时代变革中砥砺前行。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理论探索,为日后拓展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5.
元顺帝时期,在推行汉法、大兴文治的过程中,重视对士人政策的革新与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恢复科举,持续不辍;兴举学校,造育人才;选拔贤才,崇儒优士。这些政策显著提升了士人、尤其是汉族士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对于促进蒙元的汉化进程和维系元末政权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族群等级观念、政治格局诸因素的影响,其间又存在民族歧视、重吏轻儒、科举不公等不足。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继续实行"三三制"政策.直到战略决战阶段到来时,才终止执行这一政策.解放战争时期实行"三三制"政策,对于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具有重要意义.但实行这一政策的过程又具有不同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若干特点,因而呈现出曲折和复杂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卓越领导人,毛泽东身上处处展现着一名成功领导者所拥有的智慧、才能和胸怀。西柏坡时期,毛泽东的领导才能主要体现在:敏锐洞悉新形势的变化,适时提出目标和方向;战略上准确把握全局,掌控战争节奏;关键时刻善谋敢断,善做善成;用人上知人善任,打造最优团队;决策上提倡民主,虚怀纳谏。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4):105-108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之妇女工作主要体现在采取种种举措打破对女性的束缚、鼓励妇女积极从事生产、动员广大妇女大力支援战争、引导女性参与政权建设等方面。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的妇女工作对于解放战争的胜利、广大妇女的觉醒以及男女平等的真正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柏坡时期,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撰写的电报在党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接受美学视域下,西柏坡时期电报从真实性、明确性、生动性三个方面表现出优美的文风。西柏坡时期电报力求做到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观点鲜明突出,表达严谨准确;感情色彩浓郁,语言生动晓畅。  相似文献   

10.
在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成功以后即将建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作出了系统的理论思考,对新国家的国体和政体、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历史使命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奠定了建立新中国的理论基础、政策基础,确立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纲领。  相似文献   

11.
从1947年5月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迁移北平,这1年10个月构成了中共党史上的“西柏坡时期”。这一时期的出现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当然任何偶然性背后都隐藏着必然性;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的表现、展开及解决都具有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的新特征、新变化;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将革命进行到底,实现工作重心转移以及从在野到执政等一系列全新的历史课题,负有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一身兼二任的特殊使命  相似文献   

12.
舒芳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6):22-25,34
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社会建设,保障了苏维埃革命的开展,初步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组织优势与政治优势。在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开展苏区社会调查;建立苏区群众组织,开展社会建设;进行社会风气建设,重建苏区社会秩序;关注苏区民生问题,兴办社会事业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延安时期和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局部执政经验的总结,是党探索执政能力建设的源头.在新世纪新阶段,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是最早提出"党内法规"这个名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通过对早期毛泽东关于"党内法规"这个概念及其范畴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于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各种问题的思考。这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政党权威就是政党所具有的让民众自觉服从的能力或合法资格。中国社会转型对中国共产党的角色定位、领导方式、活动方式和组织模式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而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权威的重塑与强化问题,它主要包括:巩固并增加中国共产党权威的合法性资源;将中国共产党权威的合法性基础纳入制度化轨道中;提高制度化水平,为中国共产党权威建立稳固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时期,党和各级政府从注重民主理念和精神的教育、注重党内民主和人民主建设、注重干部廉洁奉公教育、注重干群关系等方面加强党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探索建设时期,我党已是取得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包容性思想方面进行了艰辛地探索实践,有成功的经验,更有失败的教训。回顾总结这段历史,由此得出的必须科学把握发展和整合社会利益的主线、始终坚持固本包容的基本原则和坚定地走"体用统一"的实践路径等几点启示,对于我党执政包容性思想的建设与发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组织部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组织部作为党的组织工作的助手和参谋部,积极参与土地改革运动,并结合土改指导整党;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完善程序,规范制度,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在干部培养方面,认真组织培训、选拔、考核、审查、调配与培养干部,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同时也是执政党。坚持党的政治阶级性是维护政党权的需要,扩大党的政治容纳性是维护执政权的需要。坚持两者的辩证统一,是对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的一个考验。执政党的政治容纳性,主要体现在执政党的执政理念、组织基础、社会基础、政策主张等方面。执政党既然掌握了公共权力,那么,它就占据了公众进行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等方面的主渠道,因此必须处理好代表特定阶级、阶层和群体与代表社会整体的关系,这也要求执政党政治应具有容纳性。政治容纳性是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的内在规定;中国国情需要执政党的政治容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