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过程中,恭亲王奕所起的推动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本文从近代外交机构的正式确立、外交观念的转变、外交体制的更新及外交人材的培养几方面加以论述,对奕在中国外交近代化进程中所做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以期人们在辛酉政变、洋务运动之外对奕有一个多角度多侧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奕訢(1833~1898年),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1851年被封为恭亲王。1861年任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及总理衙门。奕訢是晚清朝廷中位重资深的重要人物,在他当政时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客观上推动了晚清外交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3.
齐汀钢 《中学文科》2009,(3):122-123
恭亲王奕祈,作为道光帝六皇子,从小聪慧过人,文才武功均在咸丰帝奕莆之上,深受道光帝的宠爱,但终究与储位擦肩而过。有人曾说,他差一点当上皇帝,那样晚清史也许要大大改写。那么,作为对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产生过极大影响的人物,恭亲王奕新为何在争储中惨遭失败呢?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恭亲王奕新“与储位失之交臂”的各种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4.
新军     
新军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编练的新式陆军.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主要军事力量——湘军、淮军大多不堪一击,一触即溃,而国内人民的反抗又连绵不绝,因此,建立一支新式武装力量,以维持其反动统治,成为清政府的当务之急.于是"一时内外交章,争献练兵之策"(《清朝续文献通考》兵志二).1894年11月,即中日战争还在进行的时候,清政府成立了"督办军务处",以恭亲王奕为督办,庆亲王奕劻帮办,负责整顿京畿旧军和改练新军.不久,署两江总督张之洞聘请清德国军官倡练  相似文献   

5.
孙曜东 《学习之友》2009,(12):14-15
张伯驹是我国最著名的收藏家之一,他的收藏始于1926年。在他1960年自编的反映他一生主要收藏成果的《丛碧书画录》中,就著录了历代名画、书法共计177件之多!其中最负盛名的收藏,是得之于恭亲王奕的孙子溥濡的天下第一墨宝——《平复帖》,以及抗战胜利后从长春故宫里散出来的天下第一名画——《游春图》。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前后,"人臣无外交"思想,既是清廷办理夷务的基本原则,同时又是婉拒与外国接触的一个堂皇理由。但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不仅钦差大臣耆英等人直接面见"英夷",怡亲王载垣、恭亲王奕等也被迫直接参与对外议和。其后,清廷向外国派遣常驻公使、同治帝接见外国公使,这标志着清廷"人臣无外交"旧制的彻底消亡。"人臣无外交"的思想体制,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产物,与近现代的国家外交格格不入。从"人臣无外交"到"人臣办外交",再到"亲王外交",其中既有中国半殖民地外交的屈辱与无奈,又是中外依约而行的国际外交惯例,同时也是中国外交从传统封闭到近代开放的进步。"人臣无外交"的思想体制,嬗变为近代的国家外交,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不久,1861年11月,那拉氏慈禧在外国侵略者支持下,发动政变,取得清廷的最高权力,垂帘听政近半个世纪,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这次政变史称"北京政变",也称"祺祥政变"或"辛酉政变",本文试就政变发生的过程作简略的记述.一1860年(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又进逼北京.咸丰帝于9月22日从北京逃往热河(今承德).行前令恭亲王奕留京办理与侵略者的和议事宜.从那时起,在清廷内部便出现了热河行宫和北京两个政治中心,形成两股政治势力,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李鸿章这一晚清时期重要历史人物的研究,对这一历史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条约在近代国际关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了解和熟悉条约是一名外交官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是衡量一个外交官员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奕从1860年起全面负责晚清外交。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他对条约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一方面,这些认识有很大的局限,主要是没有将其与国家主权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它在当时也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对指导晚清外交和倡导洋务运动都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禤嘉慧 《考试周刊》2011,(29):47-48
热河风云莫测,咸丰帝的驾崩激化了以肃顺为首的"热河派"与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北京派"两党派间的斗争。奕訢奔赴热河,与两宫太后紧急联盟,最终发动辛酉政变。政变造就了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把持清王朝最高权力47载之久的历史。奕訢作为晚清王朝举足轻重的人物,在政海中历经起伏,为何当初选择与慈禧太后联合,发动政变?在政变过后,地位有所提升之时,为何眼睁睁地看着清王朝由一后宫女子掌权,"接受"垂帘之政呢?本文将围绕以上问题一一具体探究。  相似文献   

11.
孔予以“仁”为核心提出了君子人格,该人格主要有“仁”“义”“札”“智”“信”五个结构要素,且“仁”为核心,“义”和“礼”为道德和社会评价标准,通过对“仁”“义”“礼…信”的认知,达到“仁”“义”“礼”“智”“信”完美结合的一种人格结构状态,这种人格结构状态具有道德性、规范性、互动性和功能性等特征。深入探究君子人格结构内涵及其特征有助于人格本土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贺玚《礼记新义疏》是南朝时期影响较大的一部《礼记》注本。从今存佚文来看,该书涉及名物训诂、经文诠释、郑注申发、礼制解说等诸多方面。贺玚《礼记新义疏》以郑学为宗,多对郑注加以补充或发挥,但亦颇重创新,提出不少新说。因受玄学影响,该书颇重义理,常以性情来说礼。贺玚《礼记新义疏》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自唐代以降,诸家《礼记》著述对其征引颇多。  相似文献   

13.
学界普遍认为,王阳明为心学发皇者。而阳明之所以将心学发挥到极致,与陆九渊、杨简心学思想的启拨有密切关联。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对经典的态度、对“心”的理解、对“格物致知”的认知、对“知行”关系的解释等四个方面思想,同时也吸收了杨简关于“心”、“意”、“道”以及六经等四个层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楚语,是楚辞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和楚声、楚地、楚物共同形成了“楚辞属楚”的这一鲜明的地方特色,因而,研究楚辞中的楚语,是楚辞研究中的十分重要的课题。但楚辞中的楚语研究是四者中最薄弱的环节。东汉王逸及宋代洪兴祖为后代的“楚语”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后,“楚语”研究长期停滞不前,直到20世纪初才出现了第一部研究《楚辞》中之“楚语”的专著。姜老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与他深厚的学术根基两方面相结合,为20世纪楚语研究做出了超越前人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三部分来论述《文心雕龙》中的文学创作步骤:"神与物游"是刘勰论艺术构思的核心论点,也是文学创作的首要步骤;在艺术想象的基础上,"情以物迁"是文学创作的第二步骤;"辞以情发"是创作的最后重要步骤。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神思"始终贯穿其中,发挥着奇特而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徐陵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陵是六朝骈文大家,他的骈文与庚信齐名,是后世骈文的典范,其诗歌亦有较高成就。但文学史研究却忽略了对他的研究,这是很不公平的。我们今天应给他一个正确的评价,而不应抹杀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西周世卿世禄制度在春秋战国之世逐渐被诸侯国实施的功勋授爵制度所取代,"封侯"成为社会各阶层的普遍愿望。秦国商鞅变法,所颁二十等爵制中多有以功勋授爵之爵级。反秦战争爆发后,陈胜以"黔首"自立为王,激起了社会各阶层对"封王"的渴望。随后项羽分封,不论出身,只论军功,自"西楚霸王"而下所封王、侯中多有平民,此即所谓"布衣王侯之局"。刘邦在与项羽的对抗过程中,因以弱敌强之形势所迫,不得不继续分封王、侯以争揽人才,韩信、彭越等遂以布衣封王。楚汉战争结束时,刘邦一方"布衣王侯之局"已成,受封王侯者治国理政,终开赵翼所谓"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相似文献   

18.
《论语》集中反映了早期儒家特别是孔子的学说思想,其中有很多思想范畴。如仁、义、礼、道、德、孝、信、直、勇等,大致可分为基本与非基本两类。文章谨选上述思想范畴中的信,从其类别("友信"、"政信"、"性信")及其与各类思想范畴的关系来阐述《论语》中信的含义,同时对于孔子思想核心和基本范畴的界定问题,也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尚书新义》为其变法的理论支柱,但久已亡佚,程元敏《三经新义辑考汇评(一)——〈尚书〉》一书辑录王氏《书》说554条,然遗漏东阳陈大猷《书集传》一书。《书集传》引王安石书说259条,42条同于诸家所引,58条可与诸家所引相互参正,其中159条不为历代《尚书》家引述。  相似文献   

20.
武亿是乾嘉时期中州汉学的重要人物,在经学、金石学、方志学等领域造诣极高。他治学尊汉儒、重实用,以经术饰吏治,学风敦实。在治经方面,从研究经书句读起步,疏解经书义蕴;在金石研究上,注重以金石考证经史,正经史记载之讹,补经史记载之阙,同时又不盲信金石;在方志学方面,注重内容切实、考证精良、体例严谨、资料丰富、征录金石,对中原修志作出了重要贡献。武亿在中州地区理学盛行的情况下提倡汉学,成为乾嘉时期中州汉学第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