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情感教育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是架构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育成功的基石,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主要神圣职责并不只在于向学生传递书本知识而更在于对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施加影响,影响学生精神世界的关键首先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也就是对学生的爱。  相似文献   

2.
苗承秀 《甘肃教育》2014,(17):24-24
正所谓"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说的就是教师唯有用自己高尚的灵魂才能塑造学生高尚的灵魂,这是心灵与心灵的共鸣,是爱与被爱的回应。唯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一、要有严而有度的民主之心在现实的教育中,有的教师将成绩好的学生视为"掌上明珠",对成绩差的学生则另眼相看,如此种种缺乏公正的爱,在滋润了少数学生的同时,却伤害了更多的心灵。"爱"要一视同仁,学生没有贫富贵贱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教师的爱是情感交融的润滑剂,是联结师生心灵的桥梁,是点燃学生自信的火花,是激发学生成功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正爱是教育的灵魂,有教育就有爱,有爱就有故事。课堂里,生活中,感动无时不在,只要善于发现,用心挖掘,就会发现在付出的同时也收获着快乐。我和我的学生在爱的雨露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是他们丰富了我的生活,精彩了我的人生。使我懂得: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是架构师生心灵的桥梁,只有以爱为基石,才能搭建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抓住教育的契机,更好地实施教育的功能。记得刚踏进教室的第一天,学生便以哄堂大笑迎接我。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教师,担当着传播文明和塑造心灵的双重责任。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只有以爱为基石,才能搭建起师生沟通的桥梁,班主任工作才能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激情是成就事业的基石。教师只有永葆激情,才能走进学生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激情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境界。拥有激情,教师才会精神振奋,工作有力,不计得失,对学生倾注心血,进发教育智慧。从宏观层面上讲,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一大批永葆激情的  相似文献   

7.
张蓓莉 《考试周刊》2011,(8):219-219
没有真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热爱学生是塑造学生心灵美的前提。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只有对学生付出真挚的爱,才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和爱戴。音乐教育是陶冶学生美好情操的教育,更是塑造学生美丽心灵的教育,音乐教师应该以情唤人,以情感人。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提升人格、唤醒心灵的文化传递活动,爱是教育的精神立场.教师的教育爱应具有教育学意蕴:教育爱赋予儿童生命,教育爱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教育爱成就师生的幸福人生.教育爱具有情境性、理智性、生爱性等特点,教师践行教育爱应替代父母关系,构筑爱的灵魂;理解学生,奠定爱的前提;语言沟通,营造爱的天空;积极对话,沟通爱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爱是教育的重要内涵,是教育的着力点,也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是不能打动人心灵的,只有有了爱,教育才能感动人、感化人,才能塑造健康而高尚的灵魂。本文探讨了中职院校班主任应如何用爱感化学生,走入学生世界。  相似文献   

10.
黄有华 《广西教育》2012,(10):27-28
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最美好的情感。在教育中,爱是架构师生心灵的桥梁。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是爱,而施爱是教师的责任。教师的爱与责任是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的。教师只有将责任常记心中,才能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给予学生真诚的关爱。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中,情感教育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流动的人口的增长,情感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中的短板,愈来愈显得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12.
谈爱心教育     
蒋晓彦 《现代教育》2003,(14):33-33
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教师的爱心是教育的桥梁,是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灵的纽带。教师只有用爱的感情来沟通与学生之间的联系,通过爱的暖流去开启学生的心扉,才能使之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师爱是一种教师发自内心地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成功的教师必对学生充满一种真挚、浓烈、发自肺腑的爱.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该热爱学生,把自己的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以爱育爱,只有用爱心去播种,师生之间才会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才会心灵相通,教师才会愉快地播种,传播文明,塑造灵魂. 师爱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有"德"有"才",更要有"术"——仅有爱的情感是不够的,还必须注重施爱的方法,讲究施爱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正>在教育中,情感教育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流动的人口的增长,情感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中的短板,愈来愈显得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15.
师爱无痕     
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沟通师生心灵、撞击学生灵魂的力量,是唤醒学生理智的催化剂,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师爱无痕     
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沟通师生心灵、撞击学生灵魂的力量,是唤醒学生理智的催化剂,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在教育过程中,爱是多么重要。是的,教育的真谛是塑造学生的心灵,而心灵的塑造是离不开爱的。在人类生活中,爱是最美的语言,在教育过程中更是如此。其实,道理每个教育者都懂,但是,如何在教育实践中,用好爱的语言,破译教育密码,促使教育目标更好的达成,则是每个教育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批评有方     
批评,是教育学生的必要手段之一。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能否恰到好处地运用批评手段,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其不良行为发生实质性改变,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大有“文章”。一、倾注爱心爱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教师只有爱学生,方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在指出学生缺点时,教师应该从爱出发,用真诚的教诲使学生愿意向教师打开自己的心灵之窗,对教师讲真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震撼力量是任何教科书和教育力量所无法替代的。乌申斯基有两句教育名言:“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从教师的人格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灵魂必须用灵魂来塑造,人格必须用人格来熏陶。当前,传统的教育价值观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师的威信也面临着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修身养性,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以科学的人生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以爱生博学的道德风范悄无声息地熏染着学生,感召着学生。那么,如何培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除了教师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爱生博学外,还应该对学生公平博爱,宽容善待,真诚守信。将心比心,用我们真诚的心去洞察孩子幼小的心灵;以情激情,用我们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孩子稚嫩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不能没有爱。爱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的“催化剂”,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露,是密切师生关系的纽带。正因为如此,热爱和关心每一个学生,用爱架起一座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就成为班主任的一门必修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