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是人类社会认识自然的产物,技术是科学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究其本质,科学、技术与社会是一个统一体,三者不可分割。因此,科学课程进入学校教育伊始,人们实质上已经在认识和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的关系。19世纪时的人们就认为.科学技术是一种生活的需要.是生活的工具,进  相似文献   

2.
从科学主体的人格角度,李约瑟难题指的是科学主体的依赖自然、听天由命和依赖皇权、唯诺圣人的“依附性人格”,该人格是由于中国古代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封闭的社会环境(包括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文化)所导致的,而这也正是导致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改变我国落后的科学技术现状,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就必须建立民主的社会制度和宽松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3.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英缩写。STS教育是新兴的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一些教育学家和专家认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是相互联系的,而科学技术发达,这种联系将愈紧密。STS教育的基本精神是,强调理科各科与本学科的科学技术发展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期望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用STS教育观念,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改革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下面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一、新课程与STS教育 STS教育是中学理科教育改革的一种指导思想。他强调科学、科技与社会的关系,认为科学教育应该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及其成果、能够参与科学技术决策和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人才。传统理科教育以学科为中心,教学内容上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学术水平,不重视学以致用和联系社会实际;新课程的科学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强调科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关系;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当代科学对技术的依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的一体化和当代科学的功用性和实践性特征的发展,技术的介入既是科学研究的需要,也成为当代科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在此背景下,通过对技术在当代科学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分析,文章认为当代科学是依赖技术的科学;并指出,引进和发展先进技术是不发达国家推进科学事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两种对立的道德观———儒家文化与企业文化比较谈胡江晚编者按本文对儒家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了比较,认为这是两种对立的道德观。“争鸣”栏刊出此文,以期引起讨论,这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是大有裨益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伦理道德观念对我们整...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或者认为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对孔子的评价带有“主观随意性”,或者认为“五四”否定孔子是错误的,而郭沫若对孔子的崇高评价是科学的。这两种对立着的观念都只看到了郭沫若对孔予以及儒家文化崇拜的一个方面,而没有从两者的内在联系上深刻把握郭沫若对孔子选择的价值意义。郭沫若对孔子及儒家文化的认同,是他生活体验的选择、文化创造的选择和国学研究的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从科学技术发展与艺术设计发展两个方面辩证地分析了设计领域中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文章认为,科学技术发展造就动画设计的繁荣,动画设计促进科学的发展,从而导出培养既懂艺术设计又精于科学技术的动画设计复合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新型的动画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科学技术的两个富有创意的基本判断,一是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是认为科学技术履行意识形态的社会职能。在此基础上,“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都对科学技术本身及其社会功能的根源,对科技理性、技术专家治国论以及科学主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批判。这些批判尽管充满着穿凿附会之处,具有某种程度的片面性,但无疑也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时效性的深刻的片面,因为它给20世纪和后20世纪的人类提出了这样一种警告:科学无视价值存在以及与此相关的科学的“异化”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10.
STS是科学 (Science)、技术 (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STS教育是新兴的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一些教育学家和专家认为 :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是相互联系的 ,而科学技术愈发达 ,这种联系将愈紧密。STS教育的基本精神是,强调理科各科与本学科的科学技术发展紧密结合 ,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期望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用STS教育观念 ,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改革有着广泛的…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是当前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焦点。一部分学者认为: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它能创造更多的价值,这种观点在理论界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么,科学技术是否直接创造价值?它是否是剩余价值的主要来源?应该怎样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到底是什么关系?一、从科学技术的含义看,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科学技术是人类同自然作斗争的智慧结晶。人们通常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实际上科学和技术是两个概念。科学是以凝固的知识形态存在的,它不是指直接的生产力,而是潜在的生产力,它…  相似文献   

12.
论科学的技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科学和技术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日益明显,出现了科学技术一体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本主要从科学、技术的含义;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历史演变;科学的技术化、技术的科学化等方面来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一步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里说的“科学技术”,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为人们所接受和运用.但是,“科学”和“技术”是不是一回事?不是.科学就是科学,技术就是技术,科学和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只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二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逐渐走向一体化,才成为“科学技术”.那么,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它们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它们又有什么联系,我们应当怎样看待科学技术的一体化,本文想就这些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4.
小学科学是一门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践,我认为抓住以下几个环节,是上好小学科学探究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关于近年来的科技伦理之争,学界的观点大体可以分为三类:(1)主张将科学与技术分界,是技术而非科学才应受到伦理的规范。这种观点把实践理解为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从而将科学性质的认识活动排除于实践的有机图景之外,它无视科学与技术的有机联系,必然导致“客观自然主义”或“自然功利主义”;(2)认为科学和技术都应该关注伦理问题。这种观点混淆了科技工作者个体主体与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之间的区别,把只能由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所承担的社会伦理责任强加在科技工作者个体主体身上,实质是变相的“科技决定论”或“科技万能论”;(3)科学技术都不应关注伦理问题。这种观点把科学和技术当作与实践无关的纯粹的认识活动,忽视了“主体际性”或“交往”对于科技主体的引导和制约作用,实质是割裂了“人-自然”(科学技术)与“人-社会”(主体际关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3个英文单词的缩写。STS教育是研究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的教育。它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是一种有助于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和知识转化的新兴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阮伟雄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马克思认为,“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同时又是实际的财富”〔1〕,它具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双重属性。科学技术一旦进入生产领域,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社会生产力更快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科学技术的伦理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技术有其固有的伦理内涵,科学的首先内涵是通过科学的工具价值即物质功利之善和目的价值即内在精神之美来说明的,技术的伦理本质在于它的工具价值及所负载的社会价值。科学技术与首先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只有科学技术的内在价值达到了平衡,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的真与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李华 《职教论坛》2002,(21):24-26
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尤显突出。高等职业学校是经济、科技、教育的联结点,同经济的关系最为直接,它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通过推动科技进步、培养创业人才、发展知识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等途径发挥着巨大的经济功能。一、推动科技进步的功能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经济,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是经济长期增长的终极决定因素。“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科学与技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科学属理论形态,技术属应用形态,科学通过技术由潜在的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现代公民不仅应当具有科学知识,还应当认识科学与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善于运用科学的知识和价值观分析一些社会问题并作出正确决策。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技术与社会(即STS)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公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