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经过曲折的发展,我国法学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累积了许多问题,法学教育走到了“富有命运特征的时刻”。从“自我认同”的角度看,法学教育更加需要稳定的自我认同和本体的安全感。而正是5000余年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一直在维护着法学教育的本体安全,使法学教育虽历经沧桑至今而越发灿烂。在“富有命运特征的时刻”,法学教育必须将民族精神融入其中,使之维护其本体安全,才能作出正确的抉择,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体安全"--解读安东尼·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东尼·吉登斯以其结构化理论成名于当今社会学理论界,而他的自我认同理论却很少受到关注.文章阐释了吉登斯自我认同理论所认为的"本体安全"是自我认同过程的生长点的含义,分析论述了本体安全通过婴儿早期经验获得以及通过习惯和惯例维护和加固的过程,借以对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一、理论与研究综述1.认同与国家认同概念认同(identity),即"我是谁?"。最早由弗洛伊德通过精神分析法将其引入到心理学范畴进行思考。以弗洛伊德为基础,艾克里森提出"自我心理学"并认为"认同"是连续而有阶段性的心理社会发展过程,是人通过在社会交往中显现出的差异性而产生一种自我认知、自我界定,对自身特征的认识。而随着国外由逻辑实证主义向关注本体的人文主义学术思潮涌现,关于"认同"的研究更成为人文学科的研究热点,成为当代学术界一大流行词汇,并聚焦于民族(族群)、国家这类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小说"教育救国"理想叙事以<虹>为转折点,形成向内和向外两种不同的叙述视角,勾勒出知识分子由浪漫自信到迷惘怀疑,由启蒙大众的拯救者到需要改造的自救者、沉沦者、自新者的精神轨迹."教育救国"理想叙事围绕民族精神品格重建在普通民众和知识分子两个层面展开的民族国家想象既各有侧重,又有明显的共性."教育救国"理想的否定叙事揭示了知识分子不断失去自我而认同大众的命运悲剧,以及现代作家创作的现实功利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教育因长期与语言打交道而不得不对语言的本体价值表达自己的意见,由此建议教育以及教育学应"善待语言",肯定语言具有自我生成的本体价值;同时又有所保留地坚持在语言中"做事",进而转向"行动的教育学"或"实践的教育学",使教育学真正成为一种可能为教育实践和教育行动提供智慧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精神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关乎公民素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国家认同感的生成需要以国家认同为核心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站在时代角度去把握立德树人的目标,定位时空角度去紧扣基础教育发展规律,立于实践角度去诠释爱国主义精神内涵.要通过时代、时空和实践三个维度反思新时代国家认同教育的现状、现实困...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历史学科贯彻"两纲"教学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学历史课程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为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提供了大量和优质的素材.务实有效地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把广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世界眼光、开放意识,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学历史学科实施"两纲"教育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平时的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时刻注意利用教材中的各种素材,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认同教育,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中国精神、形成稳固的国家认同是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价值旨归。民族精神与国家认同的本质共通,使国家认同成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维度与理论根基,任何民族精神都带有该民族所依附国家的国民特色与国家特征,具有极强的国家蕴意。将国家认同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视域,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主题从本质上是对国家认同构成要素的集中强调。反思全球化时代跨国家认同与次国家认同对国家认同的双向夹击,能够有效地回应民族精神教育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发展。  相似文献   

9.
"80后"初中教师的自我身份认同主要包括他们对专业身份的认同和对"80后"群体的认同.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本文归纳了"80后"初中教师在自我身份认同方面所具有的特征,揭示了其在角色外赋与自我认同的矛盾中做出的调整与选择.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要着力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国家安全教育新机制、新体制,把国家安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大学生时刻铭记"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并将其转化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让他们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文章从高校要做国家安全教育的学习者、高校要做国家安全教育的传播者、高校要做国家安全教育的示范...  相似文献   

11.
从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法制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两者的契合有利于各自的发展,而两者的分离有损于各自的发展。中国古代民本法律观重视民众力量,但忽视了个人利益。而当代中国人本法律观强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注重保障个人权利,力图实现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法制特色的真正契合。  相似文献   

12.
1996年《职业教育法》的实施,使我国职业教育走上了以法治教的道路,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职业教育的深入推进,其实施过程中配套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法律本身设计的基本框架不尽科学、立法技术存在缺陷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立法体系的局限性亦更加凸显。修改并完善之,将对我国《职业教育法》立法的科学性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大学蕴育的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崇尚民主等精神,培育了美国的核心价值即民主、自由、平等、法制等理念。该理念又深刻影响着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历史进程。美国以国家价值观为依据,以建立多元化高等教育体系为平台,以立法为手段,不断推进教育机会均等,保护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传统。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又强化了人们对国家价值观的认同。正是这种国家价值理念和高等教育制度发展的一致性和良性互动,才铸就了美国高等教育今天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学对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文精神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研究古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已使众多学者投入其中。然而目前,利益充斥着整个社会,人文精神日益萎缩。古代文学所蕴涵的人文精神资源逐渐被大众所遗忘。如何充分利用古代文学所蕴育的精神来弘扬人文精神,本文作者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儒家文化思想扎根于中国,传播于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日本就是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教大的国家之一。日本通过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吸收衍化发展,将其融入了其本国的民族精神、宗教"神道"、"武士道"、企业文化、法制、教育等各个方面,而且这种影响也会日益深化。  相似文献   

16.
创新社会管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当前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点。近年来,我国社会管理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是社会民众公共精神的缺失。通过公民社会、公民教育、法制建设培育社会民众的公共精神,对于加快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社会各界就中华民族精神教育问题展开了研究和探讨。本文结合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研究的实际状况,对研究中所涉及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内涵和定位、目的和意义、内容和对象、思路和原则、途径和方法以及中外民族精神教育比较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和评析,以期推动本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精神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意蕴出发探讨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认为昂扬向上的中华民族精神需要教育的塑造和弘扬,并就如何实施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作为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拥有十分丰富的办学实践和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他不仅善于汲取“欧美新教育”实验精神,努力开创中国化幼稚教育新路;而且能够结合自己的多维办学实践,逐渐结胎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活教育”理论。这一“活教育”理论虽然源自于杜威的生活教育学说,但颇能结合国情民性进行教育上的理论改造和学术重建。而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其终身奉为圭臬的大爱无疆之气度和“一切为了儿童”的教育本体追求。  相似文献   

20.
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实施依法治教,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在教育法制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局部上看,教育法制建设还不能适应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教育法制在其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