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新世纪、新阶段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趋势的科学判断和理性抉择,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的现实课题,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历史观、价值观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出发,深入调查研究,不断认识和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主导和谐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市场经济体制的成长伴随着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但在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已经饱含了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其主要内容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发展才是硬道理”、“压倒一切的是稳定”、“使我们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这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公民教育,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方向,积极构建适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公民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李光胜 《学周刊C版》2010,(2):176-178
在当前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所面临的价值冲突和认同危机十分突出。而要实现社会和谐.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要求”.需要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崇高要求内化为公民个体的认知.再外化为具体的行为.更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科学的教育、引导,增强公民认同的自主性、自为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6.
精神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蕴性支撑.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牢固构筑精神支柱,提炼社会主义精神动力的丰富内容,加强教育引导,全面激发民族精神活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王平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1):4-7,19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要义概括为"通"、"同"、"中"、"众"四个方面。"通"——无处不在的沟通协调;"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中"——公平的理念、公正的制度;"众"——广泛参与、共建共享。这四个方面相互依存、互为支撑、共进共赢,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必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在多元价值形态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努力创新适应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运行机制,建造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新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9.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各种文化思想相互交织,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以及研究和谐社会下的和谐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设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强的政治保障,又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条件。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一论断为建设和谐文化指明了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意义途径。  相似文献   

12.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明确什么是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重大意义.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对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观点有什么重要意义?是论文所讨论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必要性,主要是由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决定的。弄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建立的机制,就可以依靠机制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早日形成。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认识工具。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确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统筹协调各方利益,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它的主要特征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激活利益机制、均衡机制、变化机制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制度是在人类行为互动之中形成的,它为我们行为的规范性、稳定性、动态性自发构建了一种扩展的合作秩序。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就需要不同的制度来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各要素协调运作的社会,必须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协调发展制度、坚实的反腐制度、健全的法律制度以及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等构成的制度体系来支撑。  相似文献   

18.
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这有传统体制和发展模式累积的原因,但主要还是由于在实践中背离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只有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制度是在人类行为互动之中形成的,它为我们行为的规范性、稳定性、动态性自发构建了一种扩展的合作秩序。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就需要不同的制度来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各要素协调运作的社会,必须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协调发展制度、坚实的反腐制度、健全的法律制度以及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等构成的制度体系来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